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头部形状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曜 钱建平 周家胜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10期80-82,共3页
为了研究着靶速度在1 000~2 000 m/s时弹丸的运动规律,分别对不同头部形状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进行研究。介绍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的研究现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阐述高速弹丸侵彻混凝土的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头部形状对弹丸高... 为了研究着靶速度在1 000~2 000 m/s时弹丸的运动规律,分别对不同头部形状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进行研究。介绍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的研究现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阐述高速弹丸侵彻混凝土的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头部形状对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的影响,并获得弹丸头部形状、着靶速度和侵彻深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速度范围在1 400~1 700 m/s时,锥形头部弹丸的侵彻效应要优于其他三者;当速度范围在1 800 m/s以上时,卵锥形弹丸由于发生大的磨蚀与变形此时已经失效,并且在此速度范围下,其他3种弹丸的侵彻效应逐渐趋于一致。该研究结果对今后动能弹及半穿甲弹丸的弹形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头部形状 侵彻 混凝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维轴对称爆炸驱动增速理论计算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余曜 钱建平 纪杨子燚 《兵工自动化》 2018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达到在末段弹道提高弹丸速度的目的,提出一种在侵彻目标的终点周期内适时引爆后体炸药装药单元,驱动前体战斗部单元,以提高弹丸侵彻速度的爆炸驱动装置。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爆炸驱动增速的理论计算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比较。结果... 为达到在末段弹道提高弹丸速度的目的,提出一种在侵彻目标的终点周期内适时引爆后体炸药装药单元,驱动前体战斗部单元,以提高弹丸侵彻速度的爆炸驱动装置。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爆炸驱动增速的理论计算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驱动 理论计算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定装式炮弹耦合内弹道计算挤进过程仿真研究
3
作者 纪杨子燚 钱建平 余曜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弹丸挤进过程对弹丸膛内运动有较显著影响。利用Abaqus/Explicit以及其子程序VUAMP,对某定装式炮弹进行了耦合经典内弹道方程组的挤进和膛内运动过程的有限元计算,并建立了3种弹带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冲击挤进会导... 弹丸挤进过程对弹丸膛内运动有较显著影响。利用Abaqus/Explicit以及其子程序VUAMP,对某定装式炮弹进行了耦合经典内弹道方程组的挤进和膛内运动过程的有限元计算,并建立了3种弹带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冲击挤进会导致弹体的加速度发生骤降,且相同弹带宽度时,单根弹带的过载骤降程度大于双根弹带;综合比较最大膛压、弹丸过载变化和运动阻力等因素,单根宽24 mm的弹带结构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弹 挤进过程 内弹道方程 有限元 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曜 李白 包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1例(予输尿管软硬镜治疗)和对照组37例(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比较2组...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1例(予输尿管软硬镜治疗)和对照组37例(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尿素水平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P<0.01)。治疗后2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3(IL-1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PCT、IL-13、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肾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硬镜 肌酐 胱抑素C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3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在防空导弹高效引战配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克荣 余曜 +3 位作者 高志林 蒋涛 申卫民 高瑞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3,共6页
激光引信通过周向多通道布局可以实现对导弹类目标的无盲区探测,以轮流主动窄脉冲探测方式,能够获得弹目距离、脱靶方位、目标类型等信息,同时因其窄波束、无旁瓣的特点具有较小的启动区散布,为防空导弹的高效引战配合提供了重要技术途... 激光引信通过周向多通道布局可以实现对导弹类目标的无盲区探测,以轮流主动窄脉冲探测方式,能够获得弹目距离、脱靶方位、目标类型等信息,同时因其窄波束、无旁瓣的特点具有较小的启动区散布,为防空导弹的高效引战配合提供了重要技术途径。在分析防空导弹引战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八通道周视激光引信的引战系统总体方案,融合了激光引信测得的弹目距离、脱靶方位和目标类型等信息。典型弹道条件下的引战配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单发杀伤概率在有激光引信信息时最多可提升10%以上,可为防空导弹引战系统和激光引信总体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引战配合 防空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 3D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可视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岛 余曜 +2 位作者 蒋涛 张强 朱志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提高引战配合设计效率,直观分析不同条件下防空导弹的引战配合效果,基于虚拟现实引擎Unity 3D,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创建导弹、目标及环境的三维模型场景,结合近炸引信和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建立引信探测启动、引战延时、战斗部爆炸和杀伤... 为提高引战配合设计效率,直观分析不同条件下防空导弹的引战配合效果,基于虚拟现实引擎Unity 3D,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创建导弹、目标及环境的三维模型场景,结合近炸引信和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建立引信探测启动、引战延时、战斗部爆炸和杀伤元素打击命中等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弹目交会条件及引战系统数学模型驱动三维模型,完成视景仿真,客观逼真再现弹道末端导弹对目标的探测与毁伤全过程。该引战配合可视化仿真方法可为引战配合设计及飞行试验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导弹 引战配合 可视化仿真 Unity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形装药接触爆炸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板的毁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强 余曜 +2 位作者 迟德建 朱志鹏 蒋涛 《空天防御》 2020年第2期16-23,共8页
为研究弹药接触爆炸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及毁伤模式,基于量纲分析得到了接触爆炸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征量(正面破坏区直径、贯穿区直径和背面震塌区直径)与柱形装药直径、长径比之间的无量纲关系。利用AUTODYN建立装药-空... 为研究弹药接触爆炸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及毁伤模式,基于量纲分析得到了接触爆炸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征量(正面破坏区直径、贯穿区直径和背面震塌区直径)与柱形装药直径、长径比之间的无量纲关系。利用AUTODYN建立装药-空气-钢筋混凝土板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直径、长径比装药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和毁伤模式,最后在大量的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装药直径、长径比与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征量关系的经验公式,以期为重要建筑物、桥梁和防护结构的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装药 接触爆炸 长径比 量纲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引战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岛 陈磊 +2 位作者 朱志鹏 余曜 迟德建 《空天防御》 2022年第2期27-31,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迅速成为了业界热门的技术之一。同时,为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引战系统在智能探测、智能化引战配合等方面需要发展新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迅速成为了业界热门的技术之一。同时,为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引战系统在智能探测、智能化引战配合等方面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机器学习在回归、分类等方向的应用,提出了引战系统在引战配合规律设计、试验数据生成和目标要害部位识别等方面应用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前景,为后续引战系统向智能化高效毁伤发展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战系统 机器学习 引战配合 要害部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入射余角下无线电引信海杂波模型
9
作者 蒋涛 高志林 +1 位作者 余曜 迟德建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6期63-66,90,共5页
为解决无线电引信的超低空对抗海杂波干扰这一技术难题,对大入射余角下的无线电引信海杂波模型进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研究引信在大入射余角下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通过物理海面建模和网格划分,建立引信的随机海面回波模型,提供海杂波功... 为解决无线电引信的超低空对抗海杂波干扰这一技术难题,对大入射余角下的无线电引信海杂波模型进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研究引信在大入射余角下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通过物理海面建模和网格划分,建立引信的随机海面回波模型,提供海杂波功率理论计算方法。对比仿真结果与引信的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为引信的海杂波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引信 海杂波 大入射余角 超低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