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晓露 白帆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显微组分 衰减全反射(ATR) 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模拟方式下烃源岩干酪根演化特征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晓露 马中良 +1 位作者 郑伦举 赵中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0,共7页
烃源岩的生烃过程是在地层孔隙空间内有机质受温度、上覆岩层静岩压力和高地层流体压力(PVT-L共控)等多种作用下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然而目前常用的生烃模拟实验(高压釜加水生烃模拟)大多是在一个低流体压力、无静岩压力、... 烃源岩的生烃过程是在地层孔隙空间内有机质受温度、上覆岩层静岩压力和高地层流体压力(PVT-L共控)等多种作用下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然而目前常用的生烃模拟实验(高压釜加水生烃模拟)大多是在一个低流体压力、无静岩压力、相对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选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三段未熟泥岩分别开展了PVT-L共控和常规高压釜方式加水模拟实验,不同演化阶段干酪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表明:(1)伴随着脂族结构裂解、含氧基团脱落及芳香结构缩合,干酪根演化明显呈现出缓慢生油、快速生油和结束生油3个阶段;(2)脂肪度参数IAL、饱芳比参数IL/R和含氧度参数IO表明,同等温度条件下常规高压釜加水模拟脂肪链和含氧基团的热裂解反应更为剧烈,PVT-L共控模拟则相对平缓,380℃时仍伴随有较强的生烃能力;(3)PVT-L共控模拟条件下饱和烃的芳构化程度更低,可能与其限定空间内较高的流体压力有关;(4)含氧度在成熟中期间歇的轻微增大,暗示水对干酪根生烃过程也许有重要的作用。2种不同模拟方式下干酪根红外光谱特征上的差别,暗示其在生烃反应机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热模拟实验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目的合理选择模拟方式,设置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模拟 PVT-L共控 红外光谱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 被引量:23
3
作者 余晓露 叶恺 +2 位作者 杜崇娇 宫晗凝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0-885,895,共7页
碳酸盐岩薄片中的生物化石识别对判断沉积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对经验要求高,受主观影响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设计模型、训练模型等步... 碳酸盐岩薄片中的生物化石识别对判断沉积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对经验要求高,受主观影响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设计模型、训练模型等步骤,实现了薄片图像中生物化石的智能识别,识别准确率为86%;并同时提出进阶YOLO(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可实现薄片图像中生物化石所在区域的检测和识别,识别准确率为85%。该方法验证了使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方法对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进行智能识别的可行性,可作为传统人工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ResNet YOLO 显微图像识别 生物化石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志明 郑伦举 +4 位作者 马中良 徐二社 余晓露 靳广兴 慕小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1,459,共6页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0.72%~0.80%之间的阶段为烃源岩快速生油阶段,但生成的油仍主要残留于烃源岩中;在Ro值为0.80%~1.00%时干酪根生油已结束或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大分子"油"向小分子"油"转化,该阶段油可以排运在烃源岩上、下邻接的砂岩层以及烃源岩表面及裂缝内,这为东濮凹陷及其他盆地或凹陷在以烃源岩为主体的发育带寻找非常规油气藏提供了依据;在Ro值大于1.00%时主要进入油裂解成气阶段,但即使在Ro值为2.0%甚至2.4%时,生成的油也没有全部裂解成甲烷气,主要还是以油的形式存在,启示可以打破传统认识在更深的层位寻找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 油气生排模拟 烃源岩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的亮晶颗粒灰岩岩相学分析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晓露 李龙龙 +2 位作者 蒋宏 卢龙飞 杜崇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6-1038,共13页
针对传统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基于肉眼观察和描述,存在主观性强、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困难等问题,以亮晶颗粒灰岩为对象,设计了涵盖流程与技术的智能化岩石薄片图像信息挖掘模型。通过岩相学分析框架构建了岩相特征与薄片图像之间的映射关... 针对传统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基于肉眼观察和描述,存在主观性强、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困难等问题,以亮晶颗粒灰岩为对象,设计了涵盖流程与技术的智能化岩石薄片图像信息挖掘模型。通过岩相学分析框架构建了岩相特征与薄片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融合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设计了全流程的特征提取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获得结构组分特征中对颗粒类型的定性识别,即基于改进的ResNet50模型划分颗粒所属类别(内碎屑、生物碎屑、包粒、球粒和团块)。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结构组分特征中对颗粒含量、粒径、形状、接触方式的定量识别,即基于阈值分割计算颗粒含量,基于最小外接圆/最小外接矩形,结合面积比/长宽比、交并比(IoU)等算法计算颗粒形态学参数,并通过对染色图像的HSV色彩空间处理获得矿物组分特征中对方解石和其他矿物组分的定性和定量识别。以顺X井亮晶颗粒灰岩薄片样品为例,通过完整的图像识别过程验证了各个特征点提取算法的有效性,并与人工鉴定报告进行对比。岩相学分析框架能够有效地表征亮晶颗粒灰岩中的有意义信息。通过岩相学分析框架结合图像分析算法的模式,实现了对这一类碳酸盐岩的规范化流程化智能鉴定,为岩石薄片图像智能识别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相学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志明 余晓露 +3 位作者 徐二社 蒋宏 席斌斌 杨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75,共6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有效烃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和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并含少量黄铁矿、膏盐、石盐以及钙芒硝,表明这2套烃源岩沉积于半深湖及深...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有效烃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和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并含少量黄铁矿、膏盐、石盐以及钙芒硝,表明这2套烃源岩沉积于半深湖及深湖相咸化、碱性、强还原水体;伊/蒙混层矿物的混层比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特征。2套有效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与高产页岩气的页岩矿物组成特征相似,富含脆性矿物而低含粘土矿物,有利于产生裂缝,易于被压裂,也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和民丰洼陷的主洼区,应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成 有效烃源岩 地质意义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烃源岩成熟度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志明 张隽 +5 位作者 余晓露 鲍芳 谢小敏 仰云峰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86,共6页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均已处于生油窗内(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介于0.58%~1.29%),而非镜质体反射率结果所反映的处于0.38%~1.05%。根据4个钻井不同深度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确定古地温梯度为36~45℃/km,成烃门限深度为1 800~1 400 m。核桃园组烃源岩成熟度的正确厘定,为合理评价泌阳凹陷石油资源潜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FAMM技术 成熟度 烃源岩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的有效排油门限及页岩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2 位作者 余晓露 赵中熙 李志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地质条件约束下不同类型、不同有机碳含量未熟—低熟烃源岩的生排烃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建立一种有效排烃门限的确定方法,确定泥质烃源岩的有效排油门限值,并对其在页岩油勘探的地质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烃源岩发生... 通过地质条件约束下不同类型、不同有机碳含量未熟—低熟烃源岩的生排烃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建立一种有效排烃门限的确定方法,确定泥质烃源岩的有效排油门限值,并对其在页岩油勘探的地质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烃源岩发生有效排油的最低生油量门限值为5~8 mg/g(油/岩石),且有效排油门限值受控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演化程度三者之间的匹配;原始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Ⅰ型烃源岩、小于2.0%的Ⅱ1型烃源岩和小于2.5%的Ⅱ2型烃源岩在整个生油阶段都达不到有效排油门限,生成的油滞留在烃源岩层系内,成为页岩油勘探的有利目标,由于其演化程度低、油品差,开采前景较差,原位加热转化开采技术可能是开发这部分页岩油资源的一种有利手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当前要定位于已发生过有效排油、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3%的烃源岩层系,由于成熟度的提高,滞留油气中含有较多的轻质油和天然气,气油比高,流动性较好,开采前景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排烃模拟 排烃门限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金矿阴极发光特征及成矿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谭靖 狄永宁 余晓露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了黔东南地区翁浪、安架两地部分金矿样品的岩石矿物学特征、阴极发光等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变余砂岩的碎屑石英具发光现象,证明其来源于各类变质岩、火山岩及深成岩等;2与金成矿密...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了黔东南地区翁浪、安架两地部分金矿样品的岩石矿物学特征、阴极发光等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变余砂岩的碎屑石英具发光现象,证明其来源于各类变质岩、火山岩及深成岩等;2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脉、次生加大石英、金含量高的样品中分布较多的石英,均具一致的发光性,说明与金成矿相关度较高的石英的发光性与围岩成分加入有关,即其硅质来源与围岩有关;3发光石英含较多的微量元素,丰富的微量元素可能来源于深部或上地幔分异成矿流体携带的成矿物质并在一定条件下(如动力破碎)富集成矿。上述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内金矿来源于围岩和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矿物学特征 阴极发光特征 成矿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晓露 侯勇 孙大洋 《港工技术》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根据应力协调原则,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应力协调法。此方法假定刚性桩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从而可方便地得到桩土应力比,同时规避了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求解。此外,通过工程实例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 根据应力协调原则,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应力协调法。此方法假定刚性桩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从而可方便地得到桩土应力比,同时规避了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求解。此外,通过工程实例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极限应力法和规范CFG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利用此方法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而且反推的应力比与规范取值符合较好。但是由于复合地基沉降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有限,应力协调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 复合地基 沉降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新多点监控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晓露 郑东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19,129,共4页
以边坡监测数据建模是掌握边坡安全状况的主要途径,目前多数边坡模型都是单测点模型,未考虑点间相互关系,不能充分反映整个边坡的状况。基于此,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多点模型,以其在解决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寻找空间坐标与测点变形的对应关... 以边坡监测数据建模是掌握边坡安全状况的主要途径,目前多数边坡模型都是单测点模型,未考虑点间相互关系,不能充分反映整个边坡的状况。基于此,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多点模型,以其在解决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寻找空间坐标与测点变形的对应关系,并由模型输出的位移值计算边坡体体积变化,对体积变化值和单测点位移值分别建立常规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合具体工程分析表明,所建多点模型能较好反映边坡整体变形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边坡 多点监控模型 体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艺辉 余晓露 张国强 《口岸卫生控制》 2019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阐述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所有患者标本获取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原始标本涂片检查的方法给予检查,观察组于细菌培养后给予涂片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0%、革... 目的阐述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所有患者标本获取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原始标本涂片检查的方法给予检查,观察组于细菌培养后给予涂片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0%、革兰阴性菌检出率75%、真菌检出率15%、痰液、血液、尿液及脓液标本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48.8%、10%、18.75%及22.5%。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0%、革兰阴性菌检出率72.5%、真菌检出率15%、痰液、血液、尿液及脓液标本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47.5%、8.75%、18.75%及2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片检查方法中,原始标本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检出率均较高,且可明确病原菌类型,为临床对感染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实现抗生素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标本涂片检查 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 临床微生物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耐药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国强 姚艺辉 余晓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791,共4页
目的观察质粒与1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RKP)耐药机制间的关系。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株临床分离的PRKP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检测PRKP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GES-1^-9、GES-11、OXA-48-like、IMP、VIM、KPC-1^-5和NDM,以及... 目的观察质粒与1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RKP)耐药机制间的关系。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株临床分离的PRKP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检测PRKP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GES-1^-9、GES-11、OXA-48-like、IMP、VIM、KPC-1^-5和NDM,以及广宿主质粒IncN家族的复制酶基因repA。提取该菌株质粒并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质粒接合、转化试验,PCR检测转化接合子碳青霉烯酶基因和repA。结果从PRKP菌株分离到pIncN-XM和pKPC-XM质粒,前者可经接合转移到E.coli J53,PCR检测显示其为一种具广宿主质粒IncN特征的质粒,并携带喹诺酮类抗性基因;后者接合试验阴性,但可经转化导入感受态细菌E.coli DH5α,携带bla KPC-2型基因。结论该PRKP菌株泛耐药的机制与其含携带bla KPC-2型基因的质粒和携带喹诺酮类抗性基因并具有广宿主质粒IncN特征的质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泛耐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岩石(矿物)自动化鉴定分析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晓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两百年前,岩石薄片鉴定诞生,属于经验科学,今天,在经验型科学向数据型密集科学转变的大背景下,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学科联合智慧鉴定,不同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和交互,排除学科间认知壁垒,给出岩石薄片鉴定的最优解。为了实现... 两百年前,岩石薄片鉴定诞生,属于经验科学,今天,在经验型科学向数据型密集科学转变的大背景下,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学科联合智慧鉴定,不同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和交互,排除学科间认知壁垒,给出岩石薄片鉴定的最优解。为了实现岩石薄片的智能化、自动化鉴定,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集成研发了“岩石(矿物)自动化鉴定分析仪(原型机)”(图1),将岩石薄片鉴定进行降维式数据模型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多维度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 岩石薄片鉴定 经验型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据模型 多学科联合 学科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标识联合安全隐患自查对手术室风险管理质量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晓露 郭元元 杨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价护理标识联合安全隐患自查的管理方法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接收的116例患者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患... 目的 评价护理标识联合安全隐患自查的管理方法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接收的116例患者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2~10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结合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增加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对比2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压力源及患者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管理及人际关系压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压力源压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护理标识联合安全隐患自查的管理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安全隐患自查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微波雷达的斜拉索索力测试研究
16
作者 李健伟 冯康平 +1 位作者 刘现锋 余晓露 《交通世界》 2023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为探究斜拉索索力快速测试方法,依托人文路贾鲁河大桥,通过地基微波雷达方法对监测的多根拉索位移时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取了斜拉索的振动频率,基于振动法实现了斜拉索索力的快速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接触式索力仪相比,地基微波... 为探究斜拉索索力快速测试方法,依托人文路贾鲁河大桥,通过地基微波雷达方法对监测的多根拉索位移时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取了斜拉索的振动频率,基于振动法实现了斜拉索索力的快速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接触式索力仪相比,地基微波雷达方法可实现非接触、多拉索索力位移时程数据同步测量,测量精度优于0.1mm;人文路贾鲁河大桥各斜拉索振动频率与其长度成反比关系,和理论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地基微波雷达 索力测量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