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的计算机处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敏忠 邓娟 +1 位作者 梁小玲 吴德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网膜电流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测试了 40只 (4 0例 )正常对照眼、33只 (33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眼、9只... 目的 研究视网膜电流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测试了 40只 (4 0例 )正常对照眼、33只 (33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眼、9只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眼和 9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vein occlusion,BRVO)患眼的振荡电位。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 OPs的 10~ 2 90 Hz频谱 ,计算频谱的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用 110~ 2 5 0 Hz频谱成分重构时域的 OPs。测量重构的 OPs4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和振幅总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早期 DR患眼 140~ 2 10 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 ,4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 ,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 ;CRVO患眼 15 0~ 180 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 ,第 1到第 3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 ,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 ;BRVO患眼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 ,第 2和第 3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第 1到第 3个子波的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结论 该文阐述的 OPs分析方法可为 DR、CRVO和BRVO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位 频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央静脉阻塞 分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电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眼震电图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敏忠 吴乐正 +1 位作者 吴德正 梁炯基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本文阐述的眼震电图计算机处理系统用Apple Ⅱ plus微机对视动性眼震、前庭眼动反射、视觉——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眼动反射注视抑制的眼震电图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断点,计算视动性眼震最强反应期5秒内的平均增益及平均快相速度并计算前庭... 本文阐述的眼震电图计算机处理系统用Apple Ⅱ plus微机对视动性眼震、前庭眼动反射、视觉——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眼动反射注视抑制的眼震电图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断点,计算视动性眼震最强反应期5秒内的平均增益及平均快相速度并计算前庭眼动反射、视觉——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眼动反射注视抑制的最大增益及对应的快相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电图 计算机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敏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记录和分析了 5例斜视性弱视眼和 45例正常对照眼的多焦 VEP。刺激图形由 6 1个六边形单元组成 ,每个刺激单元内有黑白格子 ,刺激野直径约 13.6°。在 VERIS系统电脑程序 (伪...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记录和分析了 5例斜视性弱视眼和 45例正常对照眼的多焦 VEP。刺激图形由 6 1个六边形单元组成 ,每个刺激单元内有黑白格子 ,刺激野直径约 13.6°。在 VERIS系统电脑程序 (伪随机双极 m序列 )控制下 ,各刺激单元同时并互相独立地进行黑白翻转刺激 ,通过用快速 Walsh变换计算刺激与反应的互相关函数 ,分离提取到各自的反应波形。结果 斜视性 (内斜 )弱视眼在中央视野和颞侧视野 ,多焦 VEP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按不同离心度的环分组统计 ,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 ,P1 波潜伏期平均值在中央凹和第一环分别延长 2 0 .2 m s和11.2 m s;P1 - N2 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 6 8.8% ,在第一环下降 5 2 .6 % ,在第二环下降47.5 % ,N1 - P1 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 5 4.4% .按鼻颞侧分组统计 ,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 ,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延长 10 .6 m s;P1 - N2 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6 6 .5 % ,N1 - P1 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 6 3.7% .斜视性弱视眼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延长 11.2 ms;P1 - N2 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 6 4.2 % ,N1 - P1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 6 4.2 % .结论 本研究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性弱视 病因学 多焦视诱发电位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提取分析方法
4
作者 余敏忠 梁小玲 吴德正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336-339,345,共5页
阐述一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域和时域分析法,并用此法分析了9例9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眼、9例9只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和40只正常对照眼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它对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作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 阐述一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域和时域分析法,并用此法分析了9例9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眼、9例9只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和40只正常对照眼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它对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作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谱、总功率、最大振幅、最大功率和主频率;通过快速傅里叶反变换把OPs频率成分转换成时域的OPs波形,再测量OPs四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以及四个子波的振幅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流图 振荡电位 频域分析法 提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与弱视眼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自动判别分析
5
作者 余敏忠 吴德正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33-336,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别不同类型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频域判别分析法,并把此法用于正常眼和弱视眼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判别分析。它计算诱发电波形第一至第六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把这十二个参数作为判别分析的自变量,再用31只正常眼和31只... 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别不同类型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频域判别分析法,并把此法用于正常眼和弱视眼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判别分析。它计算诱发电波形第一至第六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把这十二个参数作为判别分析的自变量,再用31只正常眼和31只弱视眼的诱发电位波形数据建立判别分析系统。临床数据检验表明,本判别分析系统可较准确地判别正常眼和弱视眼的诱发电位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判别分析 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病变患者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变化
6
作者 顾宝文 吴德正 +1 位作者 梁炯基 余敏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观察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锥细胞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蓝、绿条状视标显示在黄、紫色背景上,保持视标与背景间存在着亮度对比,以分离检查26眼视神经病变蓝及绿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 视神经病变患者蓝、绿... 目的 观察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锥细胞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蓝、绿条状视标显示在黄、紫色背景上,保持视标与背景间存在着亮度对比,以分离检查26眼视神经病变蓝及绿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 视神经病变患者蓝、绿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位移和闪烁阈值为1.78mm±0.49mm、0.44±0.38、1.72mm±0.63mm、0.32±0.33,分别与正常值0.57mm±0.24mm、0.96±0.09、0.71mm±0.37mm、0.89±0.18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蓝及绿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是反映视神经病变早期视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运动觉 视神经病变 颜色 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