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PA-Switch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恒 林文立 +2 位作者 岳岱巍 陈丹 武霆 《通信电源技术》 2008年第2期93-95,共3页
DPA-Switch是高集成度DC/DC转换芯片,集PWM控制器和MOSFET于一体,其电路简单,性能优异。文中利用DPA-Switch设计了一个单端反激式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简要介绍了变压器的绕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运行可靠,输出稳定。
关键词 DPA-SWITCH 单端反激 多路输出 开关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研究
2
作者 余恒 殷红 彭珍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响应重构方法依赖于参数繁多的带通滤波器,且不适用于具有密集模态的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在时域内使用变分模态提取将由传感器测得的动力响应分解为各阶模态响应;随后,通过...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响应重构方法依赖于参数繁多的带通滤波器,且不适用于具有密集模态的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提取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在时域内使用变分模态提取将由传感器测得的动力响应分解为各阶模态响应;随后,通过根据有限元建模或模态试验导出的模态转换矩阵计算得到响应未知位置的各阶模态响应,再根据模态叠加法完成其余位置动力响应的重构;最后,对非密集模态的悬臂梁和密集模态的3层剪切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简支梁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密集模态 变分模态提取 动力响应重构 模态转换矩阵 模态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里德曼模型中静态宇宙条件的两个等效解法
3
作者 余恒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4,18,共4页
弗里德曼模型是描述当前宇宙的标准模型.其中静态宇宙条件下的物质密度和宇宙常数密度解析关系,对应于无大爆炸区的边界,是宇宙学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经典解法从弗里德曼方程出发,通过消除高斯曲率和标度因子,获得物质密度和宇宙常数密... 弗里德曼模型是描述当前宇宙的标准模型.其中静态宇宙条件下的物质密度和宇宙常数密度解析关系,对应于无大爆炸区的边界,是宇宙学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经典解法从弗里德曼方程出发,通过消除高斯曲率和标度因子,获得物质密度和宇宙常数密度的相关方程,然后解出.整个推导过程较为曲折复杂.本文给出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等效方法.新方法利用哈勃常数的表达式,根据基本物理量的实际取值范围,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极值问题,从而获得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曼模型 静态宇宙条件 无大爆炸区 物质密度 宇宙学常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改善吸水剖面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健 吴松芸 +2 位作者 余恒 张作伟 徐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平面水驱不均、纵向吸水差异大、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CO_2泡沫驱改善吸水剖面室内评价试验研究,建立了三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3、6、9的高、低渗透率并联岩心组合驱替模型,采用CO_2泡沫驱替岩心,研究C...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平面水驱不均、纵向吸水差异大、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CO_2泡沫驱改善吸水剖面室内评价试验研究,建立了三组渗透率级差分别为3、6、9的高、低渗透率并联岩心组合驱替模型,采用CO_2泡沫驱替岩心,研究CO_2泡沫驱替过程中渗透率级差以及含油饱和度级差对吸水剖面改善效果的影响及CO_2泡沫驱油效率。研究表明,渗透率极差越小,CO_2泡沫对注入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并考虑到不同渗透率级差下CO_2的驱油效率,实际应用中应当将同一层系的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含油饱和度越高,CO_2泡沫对剖面的改善效果越好,在实际应用中注入时机应当选择含油饱和度级差的范围为4~6。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吉林油田A区块CO_2泡沫驱矿场试验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泡沫 渗透率级差 含油饱和度级差 改善吸水剖面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齐亚琳 张庆君 +5 位作者 王建军 杨双景 王涛 余恒 韩庆龙 李延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3,共7页
为确保高分三号(GF-3)卫星项目的圆满成功,深入剖析了卫星研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从组织、计划、质量、物资、风险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策划,综合管控。通过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项目队伍建设,提升能力;通过优化和... 为确保高分三号(GF-3)卫星项目的圆满成功,深入剖析了卫星研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从组织、计划、质量、物资、风险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策划,综合管控。通过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项目队伍建设,提升能力;通过优化和细化流程、加强关键和短线项目管控、提前落实保障条件,保证进度;通过实施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全面产品保证,确保质量;通过采用集约化及专题管理机制,保证元器件配套;通过系统论证、专项管理和高效沟通,保证8年设计寿命专项工作实施;通过全面动态持续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识别充分、控制有效。项目管理的实施,有效保证了高分三号卫星研制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卫星 项目管理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道气泡沫封堵参数优化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健 覃达 +2 位作者 余恒 徐鹏 胡雨涵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针对新疆红山嘴油田火驱试验区烟道气气窜和火驱前缘突进、常规封堵技术不适应火驱高温要求等问题,利用泡沫岩心流动装置和可视化微观驱替模型,开展了烟道气泡沫封堵岩心流动实验及烟道气泡沫微观机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气液比是影响... 针对新疆红山嘴油田火驱试验区烟道气气窜和火驱前缘突进、常规封堵技术不适应火驱高温要求等问题,利用泡沫岩心流动装置和可视化微观驱替模型,开展了烟道气泡沫封堵岩心流动实验及烟道气泡沫微观机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气液比是影响泡沫封堵能力的重要因素,当泡沫体系与气体混注且气液比为1∶1时,泡沫封堵能力最强,采用烟道气泡沫调驱采收率提高了12.6%。微观机理研究表明:新的泡沫堵塞大孔道,增加了流体的渗流阻力,是泡沫能够进行封堵的主要原因;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是气相和液相的单独运移,且泡沫的捕集和流动状态随外界条件变化而不断转换。该研究可为新疆红山嘴油田火驱试验区控制气窜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泡沫体系控制气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泡沫 控制气窜 微观机理 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noco油藏泡沫油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健 覃达 +2 位作者 何冯清 胡雨涵 余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Orinoco稠油油藏采用的是压力自然衰竭的开发方式,在开发过程中具有产油量高、产气量低和降压速度慢等特征,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泡沫油"现象。为了研究泡沫油在地层中的稳定性及流变性,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泡沫油配样器配... Orinoco稠油油藏采用的是压力自然衰竭的开发方式,在开发过程中具有产油量高、产气量低和降压速度慢等特征,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泡沫油"现象。为了研究泡沫油在地层中的稳定性及流变性,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泡沫油配样器配制泡沫油,分析了黏度、温度、矿化度、溶解气油比等对泡沫油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流变仪和岩心流动装置分别测量了泡沫油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脱气原油黏度增大,泡沫油的半衰期变长,稳定性越好;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溶解气油比越高,泡沫油稳定性增强;矿化度对稳定性影响并不明显;Orinoco泡沫油具有剪切变稀的性质和轻微触变性;在多孔介质中,随着注入压力的增大,泡沫油黏度先降低后增大,相同压力梯度下,泡沫油的流度明显高于脱气原油流度。该研究提升了人们对泡沫油性能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泡沫油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noco重油带 泡沫油 稳定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T不调节母线电源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文立 刘治钢 余恒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6期76-79,共4页
提出了一种MPPT不调节母线电源系统拓扑结构,介绍了其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两域控制模式下太阳电池阵源端与负载端稳态分析的等效电路模型,基于小信号等效分析及状态空间方程特征根求解方法,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归纳了提高此类电源系... 提出了一种MPPT不调节母线电源系统拓扑结构,介绍了其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两域控制模式下太阳电池阵源端与负载端稳态分析的等效电路模型,基于小信号等效分析及状态空间方程特征根求解方法,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归纳了提高此类电源系统稳定性设计的方法,此研究结果可为MPPT控制技术在未来空间电源系统中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不调节母线电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注水开发油藏多轮次调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涛 王健 +2 位作者 余恒 徐鹏 刘旭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2期68-72,共5页
为了探讨多方向见水井控水的技术对策,有必要弄清油藏多方向见水规律,认识多轮次调剖技术的调剖机理。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平面裂缝—基质可视化模型,模型为一注三采,不同注采端口之间的渗透率不同,研究在裂缝—基质条件下凝胶的运移特征... 为了探讨多方向见水井控水的技术对策,有必要弄清油藏多方向见水规律,认识多轮次调剖技术的调剖机理。实验通过设计制作平面裂缝—基质可视化模型,模型为一注三采,不同注采端口之间的渗透率不同,研究在裂缝—基质条件下凝胶的运移特征及封堵机理,后续水驱的液流改向,残余油的分布特征;通过不等渗透率并联填砂管岩心流动实验,模拟油藏的层间非均质性,对单次调剖和多级调剖操作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对于裂缝性油藏,多轮次调剖可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调剖效果,能使裂缝渗流通道得到有效封堵,具有良好的促进后续流体转向的作用,且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现象;多轮次调剖技术较单次调剖技术能更好适用于裂缝性地质构造的调剖施工作业,起到更好的缓解层间矛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物理模拟 可视化模型 多方向见水 多轮次调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压差对双水平井SAGD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昊 程林松 +4 位作者 熊浩 黄世军 余恒 兰翔 黄潇 《石油科学通报》 2016年第3期363-375,共13页
针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整装的特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相比于其他热采方法,开发效果更好。目前研究认为SAGD主要通过重力机理开采稠油而忽略了注采压差对SAGD开发的影响,导致矿场预测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SAGD生产过... 针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整装的特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相比于其他热采方法,开发效果更好。目前研究认为SAGD主要通过重力机理开采稠油而忽略了注采压差对SAGD开发的影响,导致矿场预测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SAGD生产过程中的注采压差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加拿大Mackay River和Dover区块地质参数,建立地质模型,研究了注采压差对采油速度、SAGD开发稳产时间、蒸汽腔上升阶段及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注采压差在SAGD开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采油速度呈现先快速增加后增速变缓的趋势;在蒸汽腔上升初期,腔体呈扇形,一段时间后呈近似六边形;蒸汽腔到达油层顶部并不一定出现最大泄油速度,最大泄油速度一般在蒸汽腔到达油层顶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注采压差影响着蒸汽腔上升扩展角的变化,而扩展角决定着蒸汽腔上升时的波及范围;注采压差在蒸汽腔上升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其横向扩展阶段作用开始减弱。因此在现场实践中,SAGD生产前期可以适当的提高注采压差,而在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适当的减少注采压差,这样可以降低发生汽窜的概率,从而达到最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SAGD 注采压差 蒸汽腔扩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吞吐中汽窜控制体系配方设计与性能评价
11
作者 吴丰豆 王健 +2 位作者 冯天 余恒 秦山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3期69-72,87,共5页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蒸汽吞吐作业区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采过程中蒸汽窜流现象严重,热能利用率低,开发效果下降,为此本实验开展对蒸汽窜流控制体系的配方设计与性能评价,为有效改善吸汽剖面,提高蒸汽波及效率提供保障。针对注入蒸汽的... 新疆风城油田稠油蒸汽吞吐作业区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采过程中蒸汽窜流现象严重,热能利用率低,开发效果下降,为此本实验开展对蒸汽窜流控制体系的配方设计与性能评价,为有效改善吸汽剖面,提高蒸汽波及效率提供保障。针对注入蒸汽的窜流控制,以氮气为起泡气体,室内优选出在高温320℃下的配方为起泡剂(FA 2,0.1%)+起泡剂(FA 4,0.5%)+稳泡剂(FS3,0.05%)+助剂(AS-1,0.1%),实验结果表明100 m L该体系起泡液起泡体积为605 m L,泡沫半衰期为135 min,泡沫干度为83.5%,表面张力为0.43 m N/m。对配方进行耐盐、耐油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配方对矿化度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较低的含油饱和度(蒸汽窜流带)对泡沫体系没有明显影响,可有效维持高渗层渗流阻力,从而抑制蒸汽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高温 窜流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及立法思考
12
作者 陈必发 余恒 《航天工业管理》 2017年第12期46-47,共2页
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空间技术在科技和军事领域广泛且成功的应用,市场逐渐注意到太空丰富的资源及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目前航天活动仍以科技和军事为主要目的,但商业化追求必将是不久将来各国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 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空间技术在科技和军事领域广泛且成功的应用,市场逐渐注意到太空丰富的资源及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目前航天活动仍以科技和军事为主要目的,但商业化追求必将是不久将来各国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鉴于航天活动成本高、风险大、涉事主体多的特点,且商业航天虽然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但也并不是完全的自由经济,所以加强活动立法,以法律调节商业航天活动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活动 航天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覆盖效果远程监测记录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恒 莫钊 夏晓辉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3,15,共4页
本文叙述了自行研制的广播覆盖效果远程监测记录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通过遍布在全省的监测记录仪,不间断监测并记录全省范围内的设定波段和频率的广播节目的覆盖数据,并通过公用电话网或GSM网络将数据远程传送给控... 本文叙述了自行研制的广播覆盖效果远程监测记录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通过遍布在全省的监测记录仪,不间断监测并记录全省范围内的设定波段和频率的广播节目的覆盖数据,并通过公用电话网或GSM网络将数据远程传送给控制中心,这些数据由控制中心软件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全省广播覆盖效果的表格和图形,为省级广播电台的决策和运行提供一套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测记录系统 广播覆盖 调制解调器 GSM模块 监测记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架连续梁桥托架角钢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
14
作者 付军 王哲世 +1 位作者 余昆 余恒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8,共7页
宜都枝城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钢桁架连续梁桥,服役多年后,两主桁外侧公路托架角钢出现开裂病害。为探究病害成因,并选取合适的处理措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多层次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加固前、后多工况下角钢开裂部位的力学响应与托架... 宜都枝城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钢桁架连续梁桥,服役多年后,两主桁外侧公路托架角钢出现开裂病害。为探究病害成因,并选取合适的处理措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多层次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加固前、后多工况下角钢开裂部位的力学响应与托架易损点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托架竖直角钢与上弦角钢翼缘分离,局部区域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最大等效应力为139.2 MPa;公路桥纵梁不连续,使得桥梁受载时托架发生扭转;桥面的超载现象严重,托架纵向拉应力峰值增大率达153.4%,是导致托架局部角钢开裂的重要因素。采用增大垫板尺寸、恢复竖直角钢上端的顶紧状态、在角钢裂缝两侧设置T形钢板等措施对病害处进行了处理,加固后上弦角钢最大等效应力降低62.7%,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钢桁架连续梁桥 托架角钢 开裂病害 病害处理 精细化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断路器单相运行故障及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恒 李亚洲 《中国高新科技》 2020年第4期26-28,共3页
文章通过具体实例对水轮发电机组高压断路器单相运行故障展开统计和讨论,提出了防止高压断路器单相故障中的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法,以此来避免高压断路器单相运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发电机-变压器 高压断路器单相运行故障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明君 孙伟 +3 位作者 岳彤 余恒 李赛 张晨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19-2832,共14页
表面镀铬技术可极大提高基体材料的防护性、装饰性和功能性,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重金属含铬电镀废水。含铬电镀废水的酸性强,化学需氧量高,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物毒性问题突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本文从物化、化学、生物以... 表面镀铬技术可极大提高基体材料的防护性、装饰性和功能性,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重金属含铬电镀废水。含铬电镀废水的酸性强,化学需氧量高,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物毒性问题突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本文从物化、化学、生物以及组合技术4个方向,总结了现有含铬电镀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对相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讨论了相关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今后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电镀涉重废水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处理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铬 电镀废水 物化处理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组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含铜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晨阳 余恒 +4 位作者 岳彤 李赛 韩明君 魏鑫 孙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26-2438,共13页
随着电子电镀行业的快速发展,涉及镀铜表面处理过程不断增多,会产生大量电镀含铜废水,若将其直接排放会对生物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同时也是对铜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对电镀含铜废水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置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 随着电子电镀行业的快速发展,涉及镀铜表面处理过程不断增多,会产生大量电镀含铜废水,若将其直接排放会对生物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同时也是对铜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对电镀含铜废水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置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化学法、物化法以及生物法3个方面对电镀含铜废水的研究现状及处理技术进行综述,着重阐述沉淀法、膜分离、吸附法以及其他技术的处理工艺及实际效果,结合实例对具体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面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目前处理技术的不足,讨论未来电镀含铜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和总结,以便为电镀含铜废水的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废水 沉淀法 物化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伤害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致理 郭高峰 +2 位作者 余恒 李庆 张艳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0,100,共8页
为明确压裂过程中水化作用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伤害特征,选取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页岩,通过扫描电镜、低场核磁共振和单黏土矿物水化实验,在对比蒙脱石和伊利石的单矿物水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页岩T_(2)谱分布变化特征,并建立了水化伤害... 为明确压裂过程中水化作用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伤害特征,选取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页岩,通过扫描电镜、低场核磁共振和单黏土矿物水化实验,在对比蒙脱石和伊利石的单矿物水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页岩T_(2)谱分布变化特征,并建立了水化伤害程度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页岩水化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的伤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水化后,易于在晶体表面形成水化膜,降低了岩石骨架颗粒间的引力与胶结强度,造成颗粒松动、脱落和运移。蒙脱石水化后的膨胀体积、膨胀应力和线性膨胀率均大于伊利石,其中应力膨胀的滞后性是导致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化伤害程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而水化作用下的微裂缝则扩展延伸后趋于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微观孔隙 水化作用 膨胀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幼树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旭龙 余恒 +3 位作者 高艳丽 刘小飞 黄锦学 熊德成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29,共7页
为了探索氮沉降对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树种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模拟大气氮沉降试验,以杉木幼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40 kg·hm^(-2)·a^(-1))... 为了探索氮沉降对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树种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模拟大气氮沉降试验,以杉木幼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40 kg·hm^(-2)·a^(-1))和高氮(HN,80 kg·hm^(-2)·a^(-1))3种氮浓度处理,分析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浓度氮沉降处理下,叶、皮、干、枝、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根生物量则在HN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2)在LN处理下,叶质量比、枝质量比、皮质量比和干质量比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根质量比、根叶比和根冠比则显著增大(P<0.05),地上部分质量比显著减小(P<0.05)。在HN处理下,叶质量比、枝质量比、皮质量比、干质量比、根质量比、根冠比和地上部分质量比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根叶比则显著增大(P<0.05)。(3)在不同氮沉降处理下,叶生物量与枝生物量,叶、枝和干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枝生物量与干生物量在CK和HN处理下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LN处理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在CK处理下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LN和HN处理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氮沉降总体上促进了杉木幼树的生长,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同时通过把更多生物量分配给根系来维持杉木幼树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中亚热带 杉木幼树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加效体系性能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豪 张作伟 +3 位作者 王健 关丹 阙庭丽 余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8-592,共5页
为改善蒲北油田蒲125区块水驱和聚合物驱效果,提出采用聚合物微球加效体系调驱技术进行开发。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加效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研究其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聚合物微球加效体系的黏度为114.3mPa... 为改善蒲北油田蒲125区块水驱和聚合物驱效果,提出采用聚合物微球加效体系调驱技术进行开发。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加效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研究其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聚合物微球加效体系的黏度为114.3mPa·s,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矿化度适应性和长期稳定性,其抗剪切性能优于聚合物溶液;加效体系微观结构是微球分散吸附在聚合物网状结构的支链上,既提高聚合物的黏度,又增强微球的分散性;加效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聚合物,注入加效体系后,高低渗层的分流率约为50%,较单一聚合物驱,加效体系调驱能更好地改善高含水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加效体系 性能评价 提高采收率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