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WM方式输出合成语音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志才 邵志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39,48,共4页
针对采用波形编码方式语音合成集成电路设计出的新型 D/A转换方式,即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将数字语音信息直接转化成脉冲宽度调制波,通过低通滤波器可以恢复出模拟语音信号。本文所设计的数字脉冲宽度调制器采用CM... 针对采用波形编码方式语音合成集成电路设计出的新型 D/A转换方式,即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将数字语音信息直接转化成脉冲宽度调制波,通过低通滤波器可以恢复出模拟语音信号。本文所设计的数字脉冲宽度调制器采用CMOS工艺,适合于不同的语音合成集成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合成 脉冲宽度调制 D/A转换方式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喷气雾化静电纺制备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军 王利丹 +1 位作者 余志才 何建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提出了一种高压喷气雾化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电场力和气流力的双重作用原理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分析了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气压和接收距离等纺丝的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的PAN纤维的形态和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高压喷气雾化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电场力和气流力的双重作用原理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分析了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气压和接收距离等纺丝的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的PAN纤维的形态和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气流压力和接收距离等工艺条件对纤维的形态和直径有明显的影响。当纺丝液的质量分数为11%,纺丝电压为30kV,气流压力为0.8MPa,纺丝距离为40cm时,成形纤维的直径较细且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喷气 纳米纤维 直径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纱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啟明 何建新 +2 位作者 谭卫琳 余志才 邵伟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共6页
为制备力学性能、可加工性、生物学性能良好的骨组织支架材料,利用双重共轭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4种不同成分比例的柞蚕丝素(TSF)/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纱线。分别通过SEM、红外光谱和细胞体外培养表征了纱线的形态、二次结构和生物学性能... 为制备力学性能、可加工性、生物学性能良好的骨组织支架材料,利用双重共轭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4种不同成分比例的柞蚕丝素(TSF)/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纱线。分别通过SEM、红外光谱和细胞体外培养表征了纱线的形态、二次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TSF质量分数为10%时,成纱条干均匀,毛羽较少,纱线中纤维直径较细,力学性能有所改善。细胞在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TSF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纳米纤维纱(PLTF)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形态和较多的细胞数量,因此PLTF支架材料能够作为合适的支架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丝素 聚乳酸 静电纺 纳米纤维纱 生物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织物的形态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志才 钟跃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探索织物的三维悬垂形态与织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研究织物三维悬垂形态与织物弯曲刚度、剪切刚度之间的相互映射机制;然后探讨了利用分类模型直接判定三维悬垂模型对应的织物柔软程度的可行... 为了探索织物的三维悬垂形态与织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研究织物三维悬垂形态与织物弯曲刚度、剪切刚度之间的相互映射机制;然后探讨了利用分类模型直接判定三维悬垂模型对应的织物柔软程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织物的弯曲刚度、剪切刚度和面密度,对织物的悬垂性能可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已知织物面密度和三维悬垂形态的前提下,也可通过形态特征预测织物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类模型可以在仅输入悬垂形态的情况下判定织物的柔软程度,其准确率相当于人类大脑识别率的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织物悬垂形态 力学性能 织物柔软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悬垂模型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志才 钟跃崎 +2 位作者 GONG R Hugh 谢昊洋 HUSSAIN Azmat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51,共6页
为能够根据织物的悬垂形态快速准确地匹配到与给定织物综合性能相近的织物样本,利用自主搭建的悬垂织物三维扫描装置获取了悬垂织物的三维点云数据。将三维点云封装为三角形网络后,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的方法对悬垂织物三角形网格重采样,... 为能够根据织物的悬垂形态快速准确地匹配到与给定织物综合性能相近的织物样本,利用自主搭建的悬垂织物三维扫描装置获取了悬垂织物的三维点云数据。将三维点云封装为三角形网络后,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的方法对悬垂织物三角形网格重采样,使不同的悬垂织物三维模型具有相同的顶点数目和三角形拓扑结构;然后基于重采样三角形网格提出了2种织物匹配方法,即基于传统悬垂指标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以及基于曲率统计直方图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最后计算了织物力学特征的相似度,以此相似度为基准对织物匹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悬垂指标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准确率为86.91%;基于曲率统计直方图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准确率为9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垂织物 三维网格 织物匹配 曲率统计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值图像的三维人体模型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佳宇 钟跃崎 余志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67,共7页
为了能够基于最小的图片输入快速地重建三维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输入人体轮廓二值图像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精准重建的新方法。这种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重建的方法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人体进行编码得到了人体的低维形状描述子,随后构建... 为了能够基于最小的图片输入快速地重建三维人体模型,提出了一种输入人体轮廓二值图像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精准重建的新方法。这种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重建的方法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人体进行编码得到了人体的低维形状描述子,随后构建了一个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其拥有2个分支,分别用于提取人体正视图与人体侧视图的相关特征;将分支特征融合后,通过联合训练,可以学习到一个从输入到形状描述子的全局映射;最终对形状描述子进行解码得到点云数据,完成了对三维人体模型的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现有的基于图像的三维人体模型重建技术相比,在精度上提高了1.07%,并证明了多视角的预测结果优于单视角预测结果。权重共享网络的预测结果优于权重不共享网络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模型重建 二值图像 主成分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娄楠 朱琦 +1 位作者 余志才 王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Lysholm评分,治疗后1、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85.16±5.36)、(84.16±3.68)分,高于对照组的(79.351±4.39)、(78.26±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7±0.3)、(2.4±0.3)分;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2±0.6)、(2.8±0.7)分;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3±0.9)、(3.4±0.9)分;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结合灌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度,提升膝关节活动能力,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关节清理 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