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5~1911年间清朝官员在东南亚的活动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5,53,共8页
1905年以后,清朝政府多次派出官员到东南亚地区考察华侨商务。对此,荷兰殖民者设置重重障碍。清朝政府办实业需要资金,因而提出要保护华侨。而清廷把官员和军舰派到东南亚去“抚慰”华侨的时候,念念不忘要利用一切机会同革命派争夺群众... 1905年以后,清朝政府多次派出官员到东南亚地区考察华侨商务。对此,荷兰殖民者设置重重障碍。清朝政府办实业需要资金,因而提出要保护华侨。而清廷把官员和军舰派到东南亚去“抚慰”华侨的时候,念念不忘要利用一切机会同革命派争夺群众,美其名曰使华侨“不致为邪说所惑”,目的是阻止广大华侨对革命派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东南亚 华侨 荷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外交官眼中的香港和中英关于香港设领的交涉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定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8-102,共5页
清朝外交官眼中的香港和中英关于香港设领的交涉余定邦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向闭关自守的清朝政府开始派官员出国游历。70年代以后,清朝政府派驻欧美国家的外交官纷纷出洋。这些官员途经香港,踏上这块被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的时... 清朝外交官眼中的香港和中英关于香港设领的交涉余定邦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向闭关自守的清朝政府开始派官员出国游历。70年代以后,清朝政府派驻欧美国家的外交官纷纷出洋。这些官员途经香港,踏上这块被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感想?为了能在香港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外交官 香港 中英关系 领事 殖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9-1900年东南亚华商的“勤王”活动——读澳门《知新报》的有关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定邦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40-48,共9页
维新派发动东南亚华商通电“勤王”,是海外侨胞在历史上第一次关心国内政治的重要活动。维新派在海外宣传,兴学办报,促进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觉醒。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沦为保皇派,站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它不可能把华侨引上正确的道路。... 维新派发动东南亚华商通电“勤王”,是海外侨胞在历史上第一次关心国内政治的重要活动。维新派在海外宣传,兴学办报,促进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觉醒。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沦为保皇派,站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它不可能把华侨引上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启发华侨的民族主义觉悟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同盟会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华侨 勤王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最后一次入贡中国纪录书》初考
4
作者 余定邦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泰国最后一次入贡中国纪录书》是我们看到的泰方唯一的一份有关曼谷王朝遣使来华的泰文纪录。它记述的内容与中国清代官方记载基本相同,它从一个方面说明清代官方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拉玛四世 中泰交往 清朝 曼谷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研究在中国:历史、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定邦 黄云静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历史研究 对外关系 人才培养 发展前景
全文增补中
中国古籍与东南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定邦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6期4-7,共4页
中国古籍对东南亚的记载在世界上出现最早 ,中国学者一直重视中国古籍在东南亚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 ,并对各种要籍进行评介 ,这些古籍对东南亚古国的记载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不仅论述了相互之间... 中国古籍对东南亚的记载在世界上出现最早 ,中国学者一直重视中国古籍在东南亚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 ,并对各种要籍进行评介 ,这些古籍对东南亚古国的记载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不仅论述了相互之间的使者往来 ,还记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记述了当地的政治制度以及同邻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东南亚研究 作用
全文增补中
1852—1890年的中泰交往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58-65,共8页
1852年以后,曼谷王朝对清朝的“朝贡”活动停止了,而民间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仍继续进行。导致“朝贡”活动停止的主要原因,是清王朝的衰落和泰国对外贸易情况的变化。泰国基本上成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英国在亚洲的殖... 1852年以后,曼谷王朝对清朝的“朝贡”活动停止了,而民间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仍继续进行。导致“朝贡”活动停止的主要原因,是清王朝的衰落和泰国对外贸易情况的变化。泰国基本上成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成了泰国外贸的主要对象,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已经不是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拉玛五世改革后,泰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也不希望利用旧的“朝贡”方式来发展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交往 清文宗 拉玛四世 拉玛五世 郑官应 彭玉麟 刘乾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政府对1885年英国占领缅甸的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83-91,共9页
英占缅甸,威胁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全。清朝政府早就得知英要对缅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但它没有准备去支持缅甸反抗侵略,而是企图派人劝缅对英妥协投降;缅甸各族人民抗英游击战争开始之后,清朝政府对这一正义斗争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 英占缅甸,威胁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全。清朝政府早就得知英要对缅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但它没有准备去支持缅甸反抗侵略,而是企图派人劝缅对英妥协投降;缅甸各族人民抗英游击战争开始之后,清朝政府对这一正义斗争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英占全缅之后,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同清朝政府谈判,清朝政府对英存在幻想,致使英国殖民者让出虚名,求得实利的阴谋得逞。云南地方官关心缅甸局势的发展,在他们的奏报中保存了不少有关缅甸人民抗英斗争的重要史料。清朝政府对英国占领缅甸的反应,是由于它既害怕本国人民,又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反动本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关系 中英关系 曾纪泽 岑毓英 张凯嵩 李鸿章 赫德 稔祚土司 命增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政府在新加坡设置领事的过程及其华侨政策的转变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6-73,共8页
清朝政府在新加坡设置的领事馆,是它在海外设置较早的一个领事馆。1877年,清朝政府任命当地侨领胡璇泽为领事,建立了驻新加坡领事馆。清朝从闭关锁国进而认识到要在海外设置领事,英国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又让清朝政府向新加坡派驻领事,这... 清朝政府在新加坡设置的领事馆,是它在海外设置较早的一个领事馆。1877年,清朝政府任命当地侨领胡璇泽为领事,建立了驻新加坡领事馆。清朝从闭关锁国进而认识到要在海外设置领事,英国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又让清朝政府向新加坡派驻领事,这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一些特点,也反映了清朝政府从严禁华侨回国,迫害回国华侨到企图设领护侨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新加坡 副领事 华侨政策 领事馆 总理衙门 薛福成 英国殖民者 英国外交部 海外华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古训和他的《百夷传》——兼谈明初的中缅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92-97,共6页
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代未详。明洪武年间官至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是明朝派往缅甸阿瓦王朝进行友好访问的首批使者之一。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他和李思聪出使缅甸获得圆满成功,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赞扬和奖赏。钱古训回... 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代未详。明洪武年间官至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是明朝派往缅甸阿瓦王朝进行友好访问的首批使者之一。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他和李思聪出使缅甸获得圆满成功,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赞扬和奖赏。钱古训回国后,根据自己的出使经历和沿途见闻,撰写了《百夷传》一书。它是中国使者访缅后亲自撰写并流传至今的介绍缅甸情况的最早一部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中缅关系 宣慰使 明朝政府 朱元璋 洪武年间 云南边境 布政使司 使者 夏原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82~1852年的中泰交往
11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3-91,共9页
1782年曼谷王朝建立后,拉玛一世主动靠拢清朝,同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1782~1852年间,共35次遣使访华,大大超过了“三年一贡”应派遣的次数。究其原因,除了在政治上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以增加自己对缅甸的抗衡力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 1782年曼谷王朝建立后,拉玛一世主动靠拢清朝,同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1782~1852年间,共35次遣使访华,大大超过了“三年一贡”应派遣的次数。究其原因,除了在政治上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以增加自己对缅甸的抗衡力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应从经济上去寻找。当时,对外贸易是暹罗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中国正是暹罗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国。这是问题的关键。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对“朝贡”关系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交往 清高宗 清仁宗 清宣宗 拉玛一世郑华 拉玛二世郑佛 拉玛三世郑福 拉玛四世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与中澳早期交往
12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4-102,共9页
所谓中国人发现澳洲的说法,尚未有确据。中国人对澳洲最初一点模糊认识,是西方传教士介绍过来的。明代载籍称澳洲为墨瓦蜡泥加。1866年和1876年,我国载籍才出现澳大利亚和新金山两个地名,19世纪中叶以后,在澳华侨日益增多,排华事件屡有... 所谓中国人发现澳洲的说法,尚未有确据。中国人对澳洲最初一点模糊认识,是西方传教士介绍过来的。明代载籍称澳洲为墨瓦蜡泥加。1866年和1876年,我国载籍才出现澳大利亚和新金山两个地名,19世纪中叶以后,在澳华侨日益增多,排华事件屡有发生。1878年,中澳官员在伦敦进行最初的接触,谈及中国在澳洲设领问题。在澳华侨于80年代也多次上书清朝政府要求设领保护。但由于英国殖民者的阻挠,直到1908年中国的总领事馆才在墨尔本开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澳交往 徐继畲 张德彝 郭嵩焘 王荣和 余瑞 梅光达 薛福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政府在仰光设置领事的过程——兼论清廷所派领事与华侨的关系
13
作者 余定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59-66,共8页
清政府认为在海外设领护侨会“无事生扰”,对向海外派驻领事采取消极态度。英国为了维护殖民统治,一贯阻挠清政府向英国属地派驻领事。1887年,张之洞提议在仰光设领护侨。由于驻英使臣薛福成的努力,英国才在1894年同意清政府在仰光设领... 清政府认为在海外设领护侨会“无事生扰”,对向海外派驻领事采取消极态度。英国为了维护殖民统治,一贯阻挠清政府向英国属地派驻领事。1887年,张之洞提议在仰光设领护侨。由于驻英使臣薛福成的努力,英国才在1894年同意清政府在仰光设领。薛福成离任后,仰光设领问题多年无人过问,引起缅甸华侨的不满。后来,同盟会加强了在仰光的活动,清政府才在1909年急忙把领事派到仰光去。清朝的领事勾结英国殖民当局,破环和镇压缅甸华侨的革命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华侨 同盟会仰光分会 中国驻仰光领事馆 张之洞 薛福成 龚照瑗 锡良 萧永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