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通导线对屏蔽机箱内电路HEMP耦合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同彬 周璧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5期481-484,共4页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 ,研究了屏蔽机箱上贯通导线对机箱内电路HEMP耦合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 ,贯通导线通过与入射场及屏蔽机箱的散射场耦合 ,可使机箱内与贯通导线直接相连或不相连电路上的HEMP耦合电流显著增强。此研究对电台、微机等...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 ,研究了屏蔽机箱上贯通导线对机箱内电路HEMP耦合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 ,贯通导线通过与入射场及屏蔽机箱的散射场耦合 ,可使机箱内与贯通导线直接相连或不相连电路上的HEMP耦合电流显著增强。此研究对电台、微机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核电磁脉冲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导线 屏蔽机箱 HEMP 耦合电流 电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P作用下近地有限长电缆外皮感应电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同彬 周璧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用 TL(传输线 )法对 HEMP作用下近地有限长电缆外皮感应电流进行了研究 ,计算了电缆长度、电缆架设高度、HEMP入射角、大地电参数和端接阻抗等取不同参数时的感应电流波形 ,得出了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 ,近地面处一根暴露于... 用 TL(传输线 )法对 HEMP作用下近地有限长电缆外皮感应电流进行了研究 ,计算了电缆长度、电缆架设高度、HEMP入射角、大地电参数和端接阻抗等取不同参数时的感应电流波形 ,得出了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 ,近地面处一根暴露于 HEMP环境中的几十米长电缆 ,其外皮感应电流峰值一般可达上千安培。还将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 FDTD(时域有限差分 )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P作用 近地有限长电缆 外皮感应电流 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长电缆对高空电磁脉冲晚期部分的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同彬 周璧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高空电磁脉冲晚期部分作用下近地长电缆外导体的感应电流,给出了电缆取不同长度、端接不同阻值负载时的电流波形。计算结果表明,当电缆长度为几十km,外导体两端接地,其感应电流峰值可达数十A,且随电缆长度的增...  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高空电磁脉冲晚期部分作用下近地长电缆外导体的感应电流,给出了电缆取不同长度、端接不同阻值负载时的电流波形。计算结果表明,当电缆长度为几十km,外导体两端接地,其感应电流峰值可达数十A,且随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电流增幅随电缆长度的增加逐渐变慢。当接地电路中串接较大电阻时,感应电流峰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 传输线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坐标系中的驻波—行波边界条件
4
作者 余同彬 卢春兰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72-574,578,共4页
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中所用的驻波—行波边界条件(STWBC)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且非常易于实现。但此吸收边界条件最初仅用于直角坐标的情形。文章将STWBC扩展到柱坐标的情形与直角坐标的情形一样,柱坐标中的STWBC也在计算域外附加理想导电... 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中所用的驻波—行波边界条件(STWBC)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且非常易于实现。但此吸收边界条件最初仅用于直角坐标的情形。文章将STWBC扩展到柱坐标的情形与直角坐标的情形一样,柱坐标中的STWBC也在计算域外附加理想导电(磁)壁进行截断,并将边界处的驻波转化为行波,从而模拟行波在无限大空间的传播。文中给出的数值算例证明了此种吸收边界条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法 驻波—行波边界条件 吸收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任合明 周璧华 +1 位作者 余同彬 王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9-1543,共5页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10%~20%;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架空电力线 水平电场 耦合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的时域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宏兵 周璧华 +1 位作者 余同彬 陈加清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进行了时域分析。计算了脉冲泄流时不同接地体的冲击接地阻抗(TGR),并分析了接地体自身形状及电磁参数对TGR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接地体上下表面埋深相同,表面积相同,但接地体形... 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接地体冲击接地阻抗进行了时域分析。计算了脉冲泄流时不同接地体的冲击接地阻抗(TGR),并分析了接地体自身形状及电磁参数对TGR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接地体上下表面埋深相同,表面积相同,但接地体形状不同时,TGR基本相同;体积相同,表面积越大,TGR越小,但用刻槽方法使表面积增大不能减小TGR;非金属接地体电导率足够大时具有与导体一样的泄流效果;接地体磁导率变化对TGR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 冲击接地阻抗 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一体化接收前端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培章 邵尉 +1 位作者 余同彬 张颖松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19-321,共3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带射频接收前端,结合指标要求,进行了系统指标的规划及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利用ADS软件对其关键指标进行了仿真验证,阐述了宽带射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通过对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选择、及调试,最... 本文构建了一个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带射频接收前端,结合指标要求,进行了系统指标的规划及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利用ADS软件对其关键指标进行了仿真验证,阐述了宽带射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通过对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选择、及调试,最终在200MHz-3200MHz的频率范围内,采用二次变频技术设计了一种超外差接收前端。介绍了宽带射频前端系统仿真研究、接收机系统的方案选择、大动态范围接收机的实现接收机技术指标的计算与仿真和发射机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介绍了宽带一体化接收前端技术的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及2~6GHz通用接收机研究及关键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分析宽带 射频前端 低噪声放大器 ADS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上下变频器的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培章 邵尉 余同彬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74-277,共4页
本文设计了S波段上下变频器的设计,基于ADF4113芯片研制了频率合成器锁相源,中频AGC增益放大器,设计了S波段同轴腔滤波器。并对接收机双通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通道平衡度进行了测试。给出测试结果,杂散抑制-70dBc(500MHz带内),... 本文设计了S波段上下变频器的设计,基于ADF4113芯片研制了频率合成器锁相源,中频AGC增益放大器,设计了S波段同轴腔滤波器。并对接收机双通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通道平衡度进行了测试。给出测试结果,杂散抑制-70dBc(500MHz带内),相位噪声-80dBc/Hz@1kHz,50dB的AGC放大器动态范围,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变频器 双通道接收组件 ADF4113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频带二元微带天线阵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卫平 李洪彬 余同彬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9-982,共4页
设计了一种连续旋转馈电方式下层叠结构的双单元圆极化微带天线阵。讨论了利用调谐支节优化层叠结构微带天线阻抗带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连续旋转馈电方式组成了二元微带天线阵。制作并测试了相应的天线阵,结果表明:采用层叠结构... 设计了一种连续旋转馈电方式下层叠结构的双单元圆极化微带天线阵。讨论了利用调谐支节优化层叠结构微带天线阻抗带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连续旋转馈电方式组成了二元微带天线阵。制作并测试了相应的天线阵,结果表明:采用层叠结构可以有效扩展微带天线的阻抗带宽,同时提高了天线增益,连续旋转馈电技术则提高了天线阵的圆极化纯度,测试结果与仿真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馈电 层叠结构 微带天线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紧凑结构的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卫平 李洪彬 +1 位作者 余同彬 曹文权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9-563,共5页
为了解决层叠结构微带天线剖面高、结构复杂的问题,首次将支节匹配技术用于层叠结构的微带天线中,实现了更佳的阻抗匹配,且降低了天线高度,并将馈电网络与激励贴片做于同一层,使得天线结构简单紧凑。所设计天线的高度为0.053λ,比传统... 为了解决层叠结构微带天线剖面高、结构复杂的问题,首次将支节匹配技术用于层叠结构的微带天线中,实现了更佳的阻抗匹配,且降低了天线高度,并将馈电网络与激励贴片做于同一层,使得天线结构简单紧凑。所设计天线的高度为0.053λ,比传统的层叠结构微带天线降低了近50%,同时实现了29.2%的阻抗带宽、32.3%的3dB轴比带宽、11.3%的1dB增益带宽。加工制作了相应的微带天线。结果表明,该天线结构紧凑、频带宽、增益高,且天线底板有足够的空间嵌入移相网络,在相控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叠结构 宽频带 微带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