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死蜱的环境生物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余凯敏 冯为民 +3 位作者 李国超 张家禹 刘丽丽 闫艳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230,共6页
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以后,毒死蜱作为其替代品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毒死蜱在水中降解缓慢,因此在水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为探究低浓度毒死蜱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其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 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以后,毒死蜱作为其替代品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毒死蜱在水中降解缓慢,因此在水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为探究低浓度毒死蜱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其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生长周期的影响。为探究高浓度毒死蜱的生物毒性,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0、1.0、2.0、3.0和4.0ppm)中60 h,发现毒死蜱能导致斑马鱼胚胎的死亡和严重畸形,并且胚胎存活率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畸形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最后,检测了毒死蜱处理后斑马鱼胚胎中5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高浓度毒死蜱会影响斑马鱼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环境生物学效应 斑马鱼胚胎 神经发育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健 刘丽丽 +3 位作者 余凯敏 李国超 吴巍 闫艳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229,共7页
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具有高毒,且在其它食物中也可检测到它的残留,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鱼、对人类的毒性机制,选用0.05、0.1、0.2、... 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具有高毒,且在其它食物中也可检测到它的残留,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鱼、对人类的毒性机制,选用0.05、0.1、0.2、0.6、1 mg/L五个梯度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毒性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斑马鱼发育形态变化和孵化率等影响。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这种致畸性呈现剂量依赖性。使用0.1 mol/L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质谱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细胞骨架、应激反应和新陈代谢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动物的毒性机制提供了基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 β-高效氯氰菊酯 DIGE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丽丽 王健 +3 位作者 王海胜 余凯敏 李国超 闫艳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建立实验室斑马鱼转基因平台,旨在为实验室斑马鱼规模化繁殖、转基因斑马鱼研究提供技术流程、生物材料和执行标准。以一对Tübingen品系斑马鱼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扩大繁殖;将广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载体pEGFPN3通过显... 建立实验室斑马鱼转基因平台,旨在为实验室斑马鱼规模化繁殖、转基因斑马鱼研究提供技术流程、生物材料和执行标准。以一对Tübingen品系斑马鱼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扩大繁殖;将广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载体pEGFPN3通过显微注射的手段转入斑马鱼胚胎,获得转基因斑马鱼;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GFP表达情况,并初步筛选转基因个体;以观察到GFP表达的斑马鱼为材料,利用PCR验证外源基因pEGFP-N3在宿主细胞内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室内建立了完善的斑马鱼养殖系统,可以长期进行斑马鱼饲养、繁殖、育种等研究工作;建立了斑马鱼基础分子生物学试验体系,可以进行斑马鱼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斑马鱼转基因平台,为构建转基因斑马鱼品系、外源基因整合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繁殖 转基因平台 显微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斑马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超 余凯敏 +3 位作者 冯为民 刘丽丽 张家禹 闫艳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0-208,共9页
有报道表明,经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后,斑马鱼种群中雌性比例上升。为了研究E2雌性化作用的机制,选取一系列斑马鱼体内与性别分化有关的基因(brca2,sox9a,sox9b,dmrt1和cyp19a1a),采用q RT-PCR分析它们在不同的处理条件... 有报道表明,经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后,斑马鱼种群中雌性比例上升。为了研究E2雌性化作用的机制,选取一系列斑马鱼体内与性别分化有关的基因(brca2,sox9a,sox9b,dmrt1和cyp19a1a),采用q RT-PCR分析它们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2能上调雌性相关基因(brca2、sox9b)的表达,下调部分雄性相关基因(sox9a)的表达,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体内的性激素转化通路(cyp19a1a)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7Β-雌二醇 斑马鱼 性别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家禹 刘丽丽 +3 位作者 李国超 余凯敏 吕鹏 闫艳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7-934,共8页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作用.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梯度浓度的毒死蜱溶液中96h后,发现毒死蜱会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畸形甚至死亡,其96h半致死浓度为1.18mg/L.对氧化应激相关...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对胚胎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作用.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梯度浓度的毒死蜱溶液中96h后,发现毒死蜱会造成斑马鱼胚胎严重畸形甚至死亡,其96h半致死浓度为1.18mg/L.对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并且其编码基因(Cu/Zn-sod、Mn-sod、cat)的表达受到抑制;但在低浓度毒死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对毒死蜱更加敏感.毒死蜱能引起gstp2的表达上调,但GST活性与gstp2的表达变化并不一致.处理组胚胎中nrf2表达上调,从而上调抗氧化蛋白和II相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毒死蜱胁迫下,基因ucp2、cox1表达下调,能够减少呼吸链ROS的产生.同时基因bcl2表达下调,表明凋亡的平衡受到破坏.毒死蜱处理组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毒死蜱能造成斑马鱼胚胎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斑马鱼胚胎 氧化应激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