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鹤山退化草坡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被引量:26
1
作者 任海 杜卫兵 +2 位作者 王俊 余作岳 郭勤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593-3600,共8页
研究了鹤山南亚热带退化草坡20a的自然恢复动态,发现群落虽有阳生乔木入侵,但仍处于草本和灌丛占优势的生物多样性较低的阶段;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等营养元素已基本恢复到同地带顶级森林群落的水平;虽然群落的空间... 研究了鹤山南亚热带退化草坡20a的自然恢复动态,发现群落虽有阳生乔木入侵,但仍处于草本和灌丛占优势的生物多样性较低的阶段;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等营养元素已基本恢复到同地带顶级森林群落的水平;虽然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尚未恢复,但其部分生态功能已经恢复,其中水土保持最先恢复,生产力等功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对于鹤山草坡这类一般退化生态系统来说,可能需要通过构建合适的人工林来加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等指标的恢复过程,仅仅通过自然恢复是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其物质循环等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功能 草坡 鹤山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被引量:27
2
作者 申卫军 周国逸 +3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林永标 曾友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3-281,共9页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鹤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果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鹤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果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17.90%、22.16%;径流模数变率差马占相思林<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果园,分别为0.46、0.57、0.63、0.65、1.68,可见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在蓄留水分、调节水量上均优于草坡,而两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所欠缺;各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均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表现为湿季>全年>干季,径流模数变率差的季节变化则恰好与此相反。b.5种系统每场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是非匀速的,年地表径流量主要由几场大的降水所决定;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c.5种系统发生产流的最小降水量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分别为15.9、13.28、8.1、6.71、5.21mm;各系统对产流和洪峰的滞后约为10—30min,马占相思林滞后时间最长,其含蓄水分、削减洪峰和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最为明显。文中讨论了造成林果苗和果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地表径流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曹洪麟 蔡锡安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种, 属亚热带分布的只有7 种, 其余2 种为世界分布。本群落的外貌终年常绿, 层次结构复杂而不明显, 样地内高于1-5m 的立木有52 种1857 株, 灌木层种类和株数尚多, 100 m2 内有185株, 草本层以乔灌木幼苗为主, 草本植物较少。群落组成结构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相似, 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4 左右, 群落均匀度为0-7 ~0-9 , 生态优势度为0-07 ~0-10 , 但群落明显具有次生性, 大部分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本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群落分析 鹤山龙口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条件对马占相思结瘤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明懋 蚁伟民 +2 位作者 廖兰玉 傅声雷 余作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21,共7页
本文研究了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结瘤固氮和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马占相思根瘤固氮活性的昼夜变化与固氮能源的供给有关,它受光、温影响较大,固氮活性昼夜变化的范围为1—5μmolC2H4·g-1f... 本文研究了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结瘤固氮和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马占相思根瘤固氮活性的昼夜变化与固氮能源的供给有关,它受光、温影响较大,固氮活性昼夜变化的范围为1—5μmolC2H4·g-1freshnoduleh-1。固氮活性的季节性差异也很明显,且与温、湿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在温、湿度较好的5月—10月.固氮活性较高.为3—10μmolC2H4·g-1freshnoduleh-1.冬春的干旱和低温会影响根瘤的生长和存活.造成固氮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不同年份和林地的根瘤生物量为104—625kg·ha-1,以幼林期根瘤生物量较高.多数样地的根瘤生物量在300hg·ha-1以上.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根系往土层深处生长以及林下草本和灌木层的增长等原因,根瘤生物量会受影响而有所下降。施肥松土能提高根瘤生物量57—344kg·ha-1,对增加固氮量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结瘤 固氮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太平 任海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8-12,共5页
湿地松具有抗旱耐瘠薄、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引种并常用作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通过广东省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发现,湿地松纯林后期生长较慢,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较易发生病虫害;湿地松落叶养分含量低... 湿地松具有抗旱耐瘠薄、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引种并常用作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通过广东省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发现,湿地松纯林后期生长较慢,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较易发生病虫害;湿地松落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不利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提高。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营造不同类型的湿地松人工纯林或混交林,并对现有大面积的湿地松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林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国逸 余作岳 彭少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6-312,共7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动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动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植被 类型 灰色系统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 被引量:8
7
作者 蔡锡安 任海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以广东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的能量平衡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辐射平衡的各分量中,蒸发散耗热占净辐射的74.7%,其年变化幅度较大;湍流热通量占净辐射的21.2%,其月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本文以广东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的能量平衡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辐射平衡的各分量中,蒸发散耗热占净辐射的74.7%,其年变化幅度较大;湍流热通量占净辐射的21.2%,其月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波动较大,土壤热通量与其它分量相比,其比重要小得多。2.虽然鹤山年幅射量和降雨量较多,但水热条件有几个月配合欠佳,使得草坡的净辐射能有90%以上用于地面以上植被和空气湍流交换所消耗,小气候条件较差,影响了这一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的发挥。3.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以后,仅有4775.2MJm-2a-1左右的辐射能到达草坡,草坡反射了822.5MJm-2a-1,其净幅射收人为2915.6MJm-2a-1,净辐射收人中又有2077.8MJm-2a-1用于蒸散作用,618.1MJm-2a-1用于湍流热交换,87.5MJm-2a-1用于土壤热交换,植被贮热约38.8MJm-2a-1;用于净光合作用耗热93.4MJ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能量平衡 南亚热带 草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良试验站三种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国逸 余作岳 彭少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3-101,共9页
1981年-1990年对混交林、按树林、裸地三种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其能量平衡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以混交林的最小,桉树林次之,裸地的最大;裸地的净辐射值是桉树林和混交林第二作用层的1.57倍,这... 1981年-1990年对混交林、按树林、裸地三种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观测,对其能量平衡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以混交林的最小,桉树林次之,裸地的最大;裸地的净辐射值是桉树林和混交林第二作用层的1.57倍,这反映出林冠对太阳辐射进入林内的阻碍;混交林、桉树林和裸地的蒸散耗热分别占净辐射的95%,59%和70%;土壤导热率在不同的林分和不同的季节中有所变化,但其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土壤的热量通量在年内的平衡状况以裸地最好,年内就已基本平衡,混交林内的热量通量年内差额最大。整个混交林系统的热量平衡支出项主要为蒸散,小气候以温暖湿润为基本特征,按树林和裸地的热量平衡支出项主要靠乱流交换,常常以高温干旱的小气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能量平衡 混交林 桉树林 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太阳辐射能环境 被引量:3
9
作者 蔡锡安 彭少麟 +1 位作者 任海 余作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以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辐射能环境.揭示了辐射与环境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全年抵达草坡的太阳总辐射约4775.2MJm-2a-1,其中直接辐射为3134.1MJm-2a... 本文以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辐射能环境.揭示了辐射与环境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全年抵达草坡的太阳总辐射约4775.2MJm-2a-1,其中直接辐射为3134.1MJm-2a-1,散射辐射为1441.1MJm-2a-1.它们受太阳高度角、云量、大气透明系数和大气光学特性的影响较大.2.太阳总辐射、直射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8月为峰值,2月和6月为谷值.3.全年草坡的反射辐射量为822.5MJm-2a-1.群落的年均反射率为17.2%,其月变化因入射光特性和群落的发育状况的不同而变化.4.草坡的净辐射力2915.6MJm-2a-1,占总辐射的61.1%.其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380.2MJm-2a-1,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129.3MJm-2a-1,7-9月比较稳定且值相对较高.5.群落发育成熟后,其对太阳辐射的截获能力很强.其透射率仅17.2%,其冠层截获率为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太阳辐射能 草坡 鹤山 亚热带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乡土混交林的能量特征及光能利用率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1 位作者 余作岳 蔡锡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对鹤山以红荷和荷木为主的乡土树种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热值等的综合研究可知:1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4515.2MJ·m-2,截获2519.3MJ·m-2,透... 通过对鹤山以红荷和荷木为主的乡土树种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热值等的综合研究可知:1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4515.2MJ·m-2,截获2519.3MJ·m-2,透过1472.2mJ·m-2;2群落总的生物量103.31t;能量现存量171.33MJ·m-2;3群落冠层截获能量中有86.80MJ·m-2用于光合作用,其中有21.71MJ·m-2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0.48%;4由于群落年龄和冠层结构原因,鹤山乡土树种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现存量、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低于同地带近顶极群落一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相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能 生物量 热值 混交林 光能利用率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植被对广东热带沿海侵蚀地土壤之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安 翁轰 余作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318,共9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光裸地、桉林与混交林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养分的含量相对独立于土壤中的养分供应,而主要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从长远看,它将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相对积累或其有效态含量的提... 本文比较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光裸地、桉林与混交林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养分的含量相对独立于土壤中的养分供应,而主要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从长远看,它将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相对积累或其有效态含量的提高,长期的淋溶没有完全使土壤丧失生长植物的矿质养分基础,植被恢复对土壤矿质全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与肥力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光裸地 桉林 侵地土壤 人工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鹤山亚热带丘陵人工林群落分析Ⅳ.针叶林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张文其 《生态科学》 CSCD 1991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14年林龄的马尾松人工群落和5年林龄的人工湿地松群落。通过研究这两个针叶林造林后的生境变化和现有群落的生物量、生长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垂直生物量结构等,揭示其群落学特征,为林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针叶林 人工林 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锡安 任海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生态科学》 CSCD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以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为中心,系统研究并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光合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量、气候生产力模型和能量利用效率等能量学特征。草坡的总生物量为11.30t·(hm)-2·a-1,其生... 以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为中心,系统研究并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光合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量、气候生产力模型和能量利用效率等能量学特征。草坡的总生物量为11.30t·(hm)-2·a-1,其生物量增量为1.398t·(hm)-2·a-1;草坡的总第一性生产力为45.54t·(hm)-2·a-1,净第一性生产力为9.108t·(hm)-2·a-1,用于净光合作用耗热105.5MJ·m-2·a-1,净光合耗热中又仅有21.1MJ·m-2·a-1,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净第一性生产力中又仅有3.24MJ·m-2·a-1用于生物量增量;草坡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生物量 生产力 草坡 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