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花岗岩记录 被引量:177
1
作者 侯增谦 曲晓明 +7 位作者 周继荣 杨岳清 黄典豪 吕庆田 唐绍华 余今杰 王海平 赵金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97,共14页
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本文利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29个花岗岩体的43件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造山带花岗岩的时间坐标。初步识别出4套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即印支... 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本文利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29个花岗岩体的43件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造山带花岗岩的时间坐标。初步识别出4套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即印支期弧花岗岩、燕山早期同碰撞花岗岩、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据此,再造了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演化历史:印支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238~210Ma),形成义敦火山岩浆弧;大约自206Ma始,发生弧-陆碰撞,伴随岛弧地壳挤压收缩和剪切变形,发育同碰撞花岗岩;进入燕山晚期(138~73Ma),岛弧碰撞造山带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A型花岗岩带;喜马拉雅期发生陆内造山作用(65~15Ma),岛弧碰撞造山带出现逆冲-推覆和大规模走滑平移,伴随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的侵位和拉分盆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间坐标 形成背景 岛弧碰撞造山过程 三江地区 岩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