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1
作者
詹姆斯·拉斯特拉
何霜紫
(
译
)
张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7,共13页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声音设计
感官技术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1
作者
詹姆斯·拉斯特拉
何霜紫
(
译
)
张泠(校)
机构
芝加哥大学电影与媒介研究系
武汉大学文学院
纽约州立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7,共13页
文摘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声音设计
感官技术
历史反思
Keywords
Apocalypse Now
sound design
sensory technology
historical reflections
分类号
J91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詹姆斯·拉斯特拉
何霜紫
(
译
)
张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