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热计测量低活度氚 被引量:3
1
作者 何长水 陈细林 杨洪广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氚增殖系统(ITER-TBS)中微量氚活度的绝对测量需求,设计研制了微量热计。采用固体含氚样品对微量热计的输出热电势(Eout)-输入热功率(P)进行标定,Eout-P关系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系数达到0.13V/W。研制的... 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氚增殖系统(ITER-TBS)中微量氚活度的绝对测量需求,设计研制了微量热计。采用固体含氚样品对微量热计的输出热电势(Eout)-输入热功率(P)进行标定,Eout-P关系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系数达到0.13V/W。研制的微量热计最低检测限低于0.2μW,量热杯体积大于500mL,该性能指标预期可定量测量ITER-TBS系统中各种复杂形态的微量氚活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计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邓接楼 王艾平 +2 位作者 何长水 王爱斌 徐芬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8-61,共4页
以两系杂交稻田两优4号为材料,于2009年在上饶师院生命科学学院试验田研究了硅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硅肥处理的水稻小区产量均高于不施硅肥的对照,平均比对照增产5.15%。其中硅肥为120 kg/hm2的产量最高,每667 m... 以两系杂交稻田两优4号为材料,于2009年在上饶师院生命科学学院试验田研究了硅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硅肥处理的水稻小区产量均高于不施硅肥的对照,平均比对照增产5.15%。其中硅肥为120 kg/hm2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59.09 kg,比对照增产11.31%。水稻施加硅肥有利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的实粒数的增加,平均比对照增加5.73%、10.28%。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但对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施硅显著提高稻米碱消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大米的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同时水稻施加硅肥不仅降低了水稻植株高度,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而且增加了水稻整个生育时期的纤维素的含量和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说明在80~160 kg/hm2施用水平内,对水稻春光1号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中氢同位素行为热脱附谱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夏体锐 杨洪广 +2 位作者 占勤 韩志博 何长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510-516,共7页
材料中氢同位素行为研究是确保聚变堆安全和经济性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材料中氢同位素的扩散、释放、居留等特性,建立了一种联合四极质谱仪(QMS)的热脱附谱(TDS)实验方法,解决了TDS系统超高真空、低氢同位素质谱本底、线... 材料中氢同位素行为研究是确保聚变堆安全和经济性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材料中氢同位素的扩散、释放、居留等特性,建立了一种联合四极质谱仪(QMS)的热脱附谱(TDS)实验方法,解决了TDS系统超高真空、低氢同位素质谱本底、线性升温速率控制以及灵敏度标定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通过涡轮分子泵和二级溅射离子泵实现了优于1×10-7 Pa的超高真空,本底H2分压降至1×10-9 Pa。通过MCGS直流PID控温程序实现样品升温速率在1~100K/min范围可调,采用漏率可变的特制通导型玻璃漏孔标定TDS系统的氘气脱附速率灵敏度,确定该灵敏度系数α和最小可检测氘气热脱附速率(脱附速率灵敏度)分别为6.22×1024 s-1.A-1、1.24×10-10 s-1。采用镀镍Zr-4合金吸氘样品验证了TDS方法的有效性,初步分析了Zr-4中的氘热脱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氢同位素行为 热脱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中痕量杂质气体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丽玲 杨洪广 +2 位作者 何长水 赵崴巍 刘正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20-125,共6页
为实现聚变堆氘氚燃料工艺气中痕量杂质气体组分的快速检测分析,需建立特殊的高精度在线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以高纯氦作为载气,在不同的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控制下,通过分子筛毛细管柱和PLOT-Q柱进行分离,采用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D... 为实现聚变堆氘氚燃料工艺气中痕量杂质气体组分的快速检测分析,需建立特殊的高精度在线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以高纯氦作为载气,在不同的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控制下,通过分子筛毛细管柱和PLOT-Q柱进行分离,采用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DID)进行检测,对氦中含量为1、10以及100ppm的杂质标准气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柱温为40℃、流速为15~20mL/min实验条件下,分子筛柱在160s内能够实现H2、O2、N2、CH4和CO全部分离,且柱效较高,响应值的重复性较好,H2和O2之间的分离度高于1.5,实现了完全分离;在柱温为40℃、流速为20mL/min时,PLOT-Q柱分离CO2组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氘氚燃料 气相色谱 放电离子化检测器 杂质气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i4.25Al0.75吸氕、氘、氚热力学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斌斌 赵崴巍 +2 位作者 何长水 阙骥 杨洪广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自制的全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实验装置,恒温等容条件下测定LaNi_(4.25)Al_(0.75)材料吸氕、氘、氚单质气体的压力-组成等温线(P-C-T曲线),并根据Van’t Hoff(范特霍夫)方程得到LaNi_(4.25)Al_(0.75)吸氕、氘、氚形成氢化物相的热力学... 采用自制的全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实验装置,恒温等容条件下测定LaNi_(4.25)Al_(0.75)材料吸氕、氘、氚单质气体的压力-组成等温线(P-C-T曲线),并根据Van’t Hoff(范特霍夫)方程得到LaNi_(4.25)Al_(0.75)吸氕、氘、氚形成氢化物相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分别为:-44.5、-45.0、-47.1kJ·mol-1,熵变ΔS分别为:-118.0、-121.8、-127.5J·mol^(-1)·K^(-1)。结果表明:LaNi_(4.25)Al_(0.75)材料吸收氕、氘、氚单质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同位素效应不明显;温度高于100℃时,热力学同位素效应显著。相同温度、吸气容量条件下,吸气平衡压力从低到高依次是氕、氘和氚,其反应焓变和熵变从小到大依次是氚、氘和氕。结果表明,LaNiAl合金吸氢的热力学同位素效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4.25Al0.75 同位素效应 热力学 储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802-11803,11808,共3页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氮肥 施用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堆考验元件裂变气体测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政强 何长水 罗金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66-69,共4页
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裂变气体释放率测量是辐照后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评价燃料元件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回堆考验组件采用3×3-2再组装小组件方式,由一期考验的3根老棒、4根新棒和2根控制棒导向管组成。3×3-2小组件在中国... 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裂变气体释放率测量是辐照后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评价燃料元件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回堆考验组件采用3×3-2再组装小组件方式,由一期考验的3根老棒、4根新棒和2根控制棒导向管组成。3×3-2小组件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辐照到燃耗(以金属铀计,全文同)30.9GW·d八/t(老棒)时,堆内出现破损信号。随后将其运至热室,非破坏性检验未发现元件棒破损。为此,采用激光刺孔方法将7根元件棒刺穿,测量元件棒气腔内压和裂变气体释放率。结果表明,元件棒内压均不低于再回堆考验前的压力值,从而进一步证实元件棒未发生破损,与一期考验元件相比,回堆后的燃料棒裂变气体释放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堆考验元件 燃耗 裂变气体 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的密度对比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国环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7-168,共2页
[目的]为摸索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的水稻最佳栽插密度。[方法]以汕优63为试验品种,开展6个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等性状对比试验。[结果]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各种密度之间生育期变化不大;不同密度处理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不大;基本苗及... [目的]为摸索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的水稻最佳栽插密度。[方法]以汕优63为试验品种,开展6个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等性状对比试验。[结果]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各种密度之间生育期变化不大;不同密度处理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不大;基本苗及有效穗以27 cm×20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以33 cm×57 cm的为最低;平均每穴最高苗及有效穗则相反,以低密度33 cm×57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最高密度27 cm×20 cm的为最低;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以33 cm×57 cm的为最多,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27 cm×20 cm的为最少。产量表现: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以33 cm×27 cm的单产为最高,其次是27 cm×20 cm的;处理33 cm×57 cm的单产为最低。[结论]地膜覆盖栽培水稻以33 cm×27 cm为最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水稻 密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钯硅藻土吸氕/氘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斌斌 杨洪广 何长水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恒温等容条件下,通过p-t曲线测量,研究在223~393K范围内载钯硅藻土(Pd/K)吸氕、氘动力学特性。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得到了Pd/K吸氕、氘反应活化能。动力学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温度范围内,载钯硅藻土与氕、氘反... 恒温等容条件下,通过p-t曲线测量,研究在223~393K范围内载钯硅藻土(Pd/K)吸氕、氘动力学特性。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得到了Pd/K吸氕、氘反应活化能。动力学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温度范围内,载钯硅藻土与氕、氘反应明显分为两个温度段。低温段(223~313K),载钯硅藻土吸氕、氘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吸氕反应速率大于吸氘反应速率,吸氕、氘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9.5、19.2kJ/mol;高温段(313~393K),载钯硅藻土吸氕、氘反应速率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氕、氘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8.6、-12.1kJ/mol。测试结果表明,载钯硅藻土吸氕、氘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且同位素效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钯硅藻土 动力学 同位素效应 反应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后期不同断水时间对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宗良 朱聚溪 +1 位作者 徐金仁 何长水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S期81-81,共1页
通过对早稻后期不同断水时间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分析:在断水期间有2次明显降雨过程的情况下,断水时间越早产量越高,而且随着断水时间的推迟产量均呈现递减的趋势,最适宜的时间是稻田收割前14d产量最高。
关键词 早稻 断水时间 产量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2小组件加深燃耗考验元件的金相检验
11
作者 徐军 何长水 +2 位作者 梁政强 龙纯育 向德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61-65,共5页
对3×3-2小组件加深燃耗考验元件进行了金相检验,元件最高燃耗(以金属U计,全文同)为30917MW·d/t。检验结果表明:锆包壳外表面氧化膜剥落较为严重,内表面氧化膜最大厚度为19.46μm;芯块与包壳平均间隙为24.93μm;包壳最大吸氢... 对3×3-2小组件加深燃耗考验元件进行了金相检验,元件最高燃耗(以金属U计,全文同)为30917MW·d/t。检验结果表明:锆包壳外表面氧化膜剥落较为严重,内表面氧化膜最大厚度为19.46μm;芯块与包壳平均间隙为24.93μm;包壳最大吸氢量达到190μg/g;芯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65μm,部分晶粒有所长大,但无柱状晶出现;芯块气孔率约为5.52%,尺寸小于5μm气孔的体积份额约占总气孔度的29.86%。在该燃耗下,元件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2燃料元件 加深燃耗 金相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微量热计标定及含氚样品量热验证
12
作者 欧阳慧平 袁晓明 +3 位作者 何长水 李卓希 张培旭 杨洪广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4期440-445,共6页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热量,衰变热是计算放射性同位素活度的重要依据。为了测量氚的衰变热,本研究对一种μW级别的低检测限微量热计进行检测限测试、工作曲线标定以及含氚样品量热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微量热计的检测限为1.28μW,即38 mC...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热量,衰变热是计算放射性同位素活度的重要依据。为了测量氚的衰变热,本研究对一种μW级别的低检测限微量热计进行检测限测试、工作曲线标定以及含氚样品量热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微量热计的检测限为1.28μW,即38 mCi氚。在165~5063μW(5~150 Ci氚)范围内对微量热计的输出热电势U-输入热功率P进行标定,获得的标定关系式为U(μV)=0.141 P(μW),对应氚活度与输出热电势关系式为A(Ci)=0.213 U(μV),线性相关系数R 2>0.999。含氚样品的重复测量标准偏差为1.14%,与PVT法测量偏差为2.45%。本研究使用的量热计通过水浴与真空环境减小测量环境的波动,保证测量的一致性。标定后的量热计在不破坏氚样品完整性的条件下测量其活度,相比其他氚测量方法更适用于固态氚样品的测量,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计 氚活度 检测限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赣晚籼3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13
作者 何长水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赣晚籼36号水稻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国环 何长水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7期4-5,共2页
关键词 晚稻 杂交水稻 培育水秧 栽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香瓜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邓接楼 何长水 林国卫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洋香瓜 栽培技术 瓜地选择 整地做畦 选种育苗 移栽 施肥 中耕除草 整枝 留果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法
16
作者 徐国环 何长水 《农村新技术》 1999年第6期3-4,共2页
关键词 晚稻 杂种优势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