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nO2纳米片类氧化酶特性的有机磷农药荧光分析方法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林 邓楚瑶 +6 位作者 贾宝珠 林豪红 廖彩霞 吴卓裕 何镇熹 王弘 徐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1,共6页
利用MnO2纳米片类氧化酶特性并结合有机磷农药的酶抑制原理,构建一种快速、简便、高灵敏有机磷农药荧光分析方法。通过测定反应体系荧光强度前后的变化,可以检测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通过优化酶浓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发现乙酰... 利用MnO2纳米片类氧化酶特性并结合有机磷农药的酶抑制原理,构建一种快速、简便、高灵敏有机磷农药荧光分析方法。通过测定反应体系荧光强度前后的变化,可以检测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通过优化酶浓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发现乙酰胆碱酯酶浓度为9.375 U/L,底物浓度为10 mmol/L,反应时间为11 min时,该荧光分析方法检测性能最佳,对氧磷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56~200 ng/mL,检出限达到0.5 ng/mL(RSN=3),运用该方法测定标准添加的自来水、卷心菜、燕麦样品的回收率在83.4%~105.9%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为快速高灵敏测定有机磷农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乙酰胆碱酯酶 MnO2纳米片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OH纳米片氧化酶活性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抗坏血酸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宝珠 蔡美玲 +8 位作者 邱芷靖 袁钰佩 何镇熹 华夏 王碧蔓 王弘 徐振林 吴民富 罗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280,共8页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CoOOH)类氧化酶活性的比率荧光传感器,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以氯化钴为原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超声条件下制备具有类氧化酶活性的CoOOH纳米片,...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CoOOH)类氧化酶活性的比率荧光传感器,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以氯化钴为原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超声条件下制备具有类氧化酶活性的CoOOH纳米片,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合成的材料表面形貌、光吸收特性、结晶度以及表面基团进行表征,并通过对照试验对所合成的CoOOH纳米片构建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检测体系中CoOOH纳米片浓度及孵育时间为单因素,优化检测AA的最佳条件,并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CoOOH纳米片呈典型的纳米级六边形片状,其他表征结果也与以往报道的相符。CoOOH纳米片最佳工作浓度为39.1μmol/L,最佳孵育时间为25 min。在最优条件下,428 nm处的荧光强度(F_(428))与568 nm处荧光强度(F;)比值F_(428)/F_(568)与AA浓度在0.5~10.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79416x+0.37917(R^(2)=0.9965),检测限303 nmol/L(RSN=3)。将其应用于果汁饮料样品检测,回收率在88.0%~115.9%之间,且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相符。以上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检测AA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为AA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 比率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内滤效应快速检测鲜牛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荧光分析方法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宝珠 何镇熹 +5 位作者 黄心洳 邱芷靖 郭琳苑 袁钰佩 王碧蔓 罗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4-341,共8页
研究建立一种以氮掺杂碳点(Nitrogen-carbon dots,N-CDs)为荧光探针,可快速、准确、灵敏检测鲜牛奶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荧光分析方法。采用水热法,用乙二胺为氮源和邻苯二酚为碳源制备一种绿色荧光N-CDs,并采用透... 研究建立一种以氮掺杂碳点(Nitrogen-carbon dots,N-CDs)为荧光探针,可快速、准确、灵敏检测鲜牛奶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荧光分析方法。采用水热法,用乙二胺为氮源和邻苯二酚为碳源制备一种绿色荧光N-CD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合成的材料表面形貌、表面基团及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并通过对照试验对利用N-CDs构建检测ALP荧光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以检测体系中工作缓冲液的p H、底物硝基苯磷酸二钠(Disodium 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的浓度、酶促反应时间为单因素,优化检测ALP的最佳条件,并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材料表征结果也与以往报道的相符,N-CDs合成成功。最佳工作缓冲液为Tris-HCl(20 mmol/L,p H10),最佳PNPP浓度为1 mmol/L,最佳酶促反应时间为50 min。在最优条件下,ALP的活性浓度与N-CDs的荧光强度变化建立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5397.05X+70344.46(R~2=0.995),线性范围在0.01~25 U/L,检测限(LOD)为0.001 U/L(S/N=3)。在两种鲜牛奶中添加回收率在100.1%~107.2%之间,变异系数小于14.3%,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为鲜牛奶中ALP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点 荧光探针 荧光内滤效应 碱性磷酸酶 鲜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