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激光雷达的海滩垃圾快速识别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何钰滢
葛振鹏
李道季
施华宏
韩震
戴志军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6-162,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1402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87)
-
文摘
全球日益增多的海滩垃圾,不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对生物栖息地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海滩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是处置海滩垃圾过程的技术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长江口南汇边滩为实验区,通过在海滩上设置常见垃圾样品,随后利用激光雷达记录的全波形数据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快速鉴别海滩垃圾类型。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提取的垃圾全波形数据中回波振幅和回波宽度的差异,可用来识别海滩垃圾。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可有效将海滩垃圾分为泡沫类、布类、金属类、纸类及塑料类,最高识别率达到79%。此外,由于不同材质海滩垃圾的原材料成分存在相似或同质,会对精确识别区分垃圾类型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识别率。可见,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识别海滩垃圾,为海滩垃圾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关键词
激光雷达
BP神经网络
海滩垃圾识别
-
Keywords
LiDAR
BP neural network
beach debris recognition
-
分类号
TN959.72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
-
题名长江口扁担沙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何钰滢
戴志军
楼亚颖
王杰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
基金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政府间合作重点项目(2018YFE0109900)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192307124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6093)
崇明生态研究院自由项目(ECNU-IEC-201902)。
-
文摘
河口浅滩不仅为人类提供宝贵湿地资源,而且是调控河势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河口浅滩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对航道整治、湿地生态开发及岸堤防护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最近150多年的长江口历史海图资料、实测水深与水文泥沙数据,分析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浅滩-扁担沙动力地貌演变格局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 1860-2016年期间,扁担沙反复历经淤积-冲刷-淤积,浅滩由最初水下阴滩发育出露而形成纺锤状沙体,随后演变为细长扁担状,沙尾切滩成爪状沙体,下扁担沙则伴随爪状缝隙被不断填充而淤长;(2)自1954年洪水到目前,扁担沙-2 m、-5 m等深线包络的面积与体积整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8 km^2/a和0.81 km^2/a,体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0~6 m^3/a和5×10~6 m^3/a;扁担沙浅滩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不同,其中1998年出现大幅度冲刷,平均冲刷厚度达到1.4 m;(3)扁担沙体积变化和长江入海泥沙的增减无直接联系,但与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4)白茆沙"南强北弱"的河势、南北港分流工程以及东风西沙水库的建立导致扁担沙向北推移。
-
关键词
动力地貌演变
河口浅滩
扁担沙
人类活动
长江河口
-
Keywords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estuarine shoal
Biandan Shoal
anthropogenic actions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
分类号
P737.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