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稻鱼共作头季稻收割成熟度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梁成山
何金旺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农业农村工作站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10-14,共5页
-
基金
三江县2018—2020年稻田综合种养项目(三政办发〔2018〕2号)
广西2020年“水稻+”绿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桂农技发〔2020〕11号)。
-
文摘
开展头季稻不同成熟度收割小区对比试验,可进一步优化稻鱼共作“优质稻+再生稻”绿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体系。鉴于此,以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中浙2优12为供试材料,设置头季稻收割成熟度75%、80%、85%、90%、95%、100%共6个处理,对其再生稻生育期、根系活力、分蘖动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的提高,再生稻的生育进程加快,但收割时间较早的处理其生育期亦相应提前,水稻完熟期稻株的根系活力(发根数和伤流量)较蜡熟期强,适当推迟收割时间更有利于再生稻株的生长发育。随着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的提高,头季稻产量随之提高,再生稻产量先升后降,两季稻产量以头季稻成熟度为85%和90%时收割这2个处理较高(分别为12035.58 kg/hm^(2)和12049.50 kg/hm^(2))。在该试验条件下,头季稻以成熟度达85%~90%时为适宜收割期。
-
关键词
稻鱼共作
头季稻
再生稻
收割成熟度
生育期
经济性状
产量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益米多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何金旺
程仙枝
唐兆顺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9期60-61,共2页
-
文摘
益米多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于水稻幼穗分化四期和破口始穗期叶面喷施益米多450倍液,与喷清水和空白对照相比,植株生长状况较优,抽穗灌浆成熟进程加快,尽管着粒较稀,且有不同程度抱颈现象和穗颈瘟发生,每穗实粒数亦略有减少,但千粒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分别较清水和空白对照增产373.3、662.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5%和12.1%。
-
关键词
水稻
益米多叶面肥
生长性状
产量
影响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种植适应性调查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侯立英
何金旺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技术推广站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
出处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7-11,21,共6页
-
基金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项目(桂科产0537029-1D)
油茶优良无性系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桂科攻10100012-1A)
油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桂科攻1123004-1B)。
-
文摘
[目的]了解与评价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在桂北山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中的表现。[方法]三江县林业科技工作者于2013年、2015—2023年对当地引种的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高接换冠砧穗亲和力及生长特性、更新造林生长量、高接换冠示范林和良种更新油茶林盛产期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追踪调查测定。[结果]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高接换冠后第1年平均愈合率和芽(株)成活率在70%~80%,第3年油茶树平均冠高1.02 m、平均单株冠幅面积0.72 m^(2)、平均单株开花结果率74.00%;湘林4号和湘林XLC158年平均产果量分别为2987.85、3631.05 kg/hm^(2),分别比小果油茶优树(本砧对照)高12.86%、37.16%;平均产油量分别为158.40、279.60 kg/hm^(2),分别比小果油茶优树(本砧对照)低3.39%、高70.54%。湘林系列无性系良种3年生油茶树冠幅面积0.69 m^(2),树高1.11 m,地径18.89 mm,尚未结果;4~5年生油茶林平均产果量2.5~247.5 kg/hm^(2),平均产油量0.01~1.37 kg/hm^(2),产量极低;盛产期平均鲜出籽率40.15%,平均种仁含油率48.72%,平均果油率6.69%,平均产果量和产油量分别超过4500、300 kg/hm^(2),均为对照品种小果油茶的2倍以上。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在海拔114 m地区种植产果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达17640.00、1227.90 kg/hm^(2)。[结论]湘林系列无性系油茶良种在三江县不宜用于对小果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适用于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在海拔低于300 m地区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
-
关键词
三江县
油茶
湘林系列
无性系良种
适应性
产量
-
Keywords
Sanjiang county
Camellia oleifera
Xianglin series
Clonal improved varieties
Adaptability
Production
-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百香果的市场前景及吉龙1号百香果栽培技术
被引量:7
- 4
-
-
作者
荣光勋
何金旺
程仙枝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95-96,共2页
-
文摘
介绍百香果市场前景和适生条件,总结吉龙1号百香果的品种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为百香果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百香果
市场前景
吉龙1号
栽培技术
广西三江
-
分类号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金银花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5
- 5
-
-
作者
覃安登
何金旺
吴清德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0期36-37,共2页
-
文摘
2006年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白文村、边浪村实施金银花无公害栽培示范75.33hm2,总产干花171.68t,总产值206.02万元,平均单产2 279kg/hm2,产值达27 348元/hm2,分别是项目实施前的6.84倍和8.20倍。对金银花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
关键词
金强花
无公害栽培
技术规程
-
分类号
S663.10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三江县油茶低产林高接换冠效果调查与评价
- 6
-
-
作者
侯立英
张国富
何金旺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技术推广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
基金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桂科产0537029-1D、桂科攻10100012-1A、桂科攻1123004-1B、2008010106)。
-
文摘
为了评价三江县采用无性系良种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于高接换冠后对油茶低改试验林的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当地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用13个无性系良种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岑软系列和桂普系列表现出较强砧穗亲和力(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均>80%),树体生长正常,长势良好,开花结果率高;岑软3号、岑软24和桂普323个无性系良种的综合表现均较佳,其8年平均鲜果出籽率除岑软3号稍低外,其余2个品种均超过40%;种仁含油率除桂普32略低外,其余2个品种均超过45%;鲜果含油率均超过5.7%,其中岑软3号和岑软24均超过6.4%。其产量均较高,5年平均鲜果产量在408.99~853.53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77.21%~269.81%;茶油产量在27.9~37.12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46.07%~94.35%。13个无性系良种2021-2023年3年平均鲜果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53.19%;茶油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14.25%。由此可见,岑软3号、岑软24和桂普323个无性系良种适宜在当地油茶低产林高接换冠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油茶
高嫁换冠
亲和力
经济性状
产量
三江县
-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打油茶专用茶和侗茶的试制概况及加工工艺
- 7
-
-
作者
张国富
何金旺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15-118,共4页
-
基金
三江侗族自治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020101/三科字[2013]31号)
三江侗族自治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90001/三工贸科发[2019]18号)。
-
文摘
三江侗族自治县团饼茶传统制作工艺繁琐,费工费力,耗时长,产量低,现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实现批量生产,当地茶叶技术人员对团饼茶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形成了打油茶专用茶(饼茶及粉茶)加工工艺和侗茶(毛茶及紧压茶)加工工艺,并试制出以上产品,从而大幅提高了当地夏秋茶鲜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了茶园增效、茶农增收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打油茶专用茶(饼茶及粉茶)和侗茶(毛茶及紧压茶)的试制概况,详细介绍了其加工工艺,以期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打油茶专用茶
侗茶
加工工艺
试制概况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三江方便油茶加工工艺研究
- 8
-
-
作者
张国富
何金旺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27-131,共5页
-
基金
三江侗族自治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020101/三科字[2013]31号,20190001/三工贸科发[2019]18号)。
-
文摘
为了给制定三江方便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选取7个茶树品种,设置2种茶叶原料制作工艺、9种茶叶干燥方式、5种糯米浸泡方式、5组油果内外层糯米粉筛网目数组合和5个葱花干燥烘焙机门打开角度,对适制三江方便油茶的茶树品种、茶叶制作工艺以及油茶主辅料(茶叶、阴米花、油果和葱花)制作的关键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制得的样品品质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牙己茶、高露茶、加雷茶、乌牛早和金萱5个茶树品种适制方便油茶,茶叶晒干至含水量<6%制得的牙己茶、糯米粉内外筛网目数相差10~15目制得的油果、烘焙机门打开角度为20°~60°制得的葱花品质较佳。本研究对优化油茶加工工艺、推行油茶标准化生产、实现三江方便油茶产业化开发、拓宽当地茶树鲜芽叶利用途径、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三江方便油茶
主辅料
加工工艺
关键参数
-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三江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 9
-
-
作者
何金旺
胡善荣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
文摘
桂北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自1989年开始引种茶树良种生产加工绿茶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至2006年全县15个乡(镇)均有茶树种植,茶园面积6133,33公顷,投产面积3533.33公顷,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1372万元,一跃成为广西产茶第二大县,茶产业已成为本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本文运用战略性分析模式——SWOT法,分析与评价本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
关键词
三江侗族自治县
可持续发展
SWOT
茶产业
茶园面积
生产加工
茶树良种
茶树种植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何金旺
张仕林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三江县三月三乡耶茶业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0期63-69,共7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项目(nycy txgxcxtd-18-07)
第二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桂农业发[2018]16号)
+1 种基金
柳州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项目(柳财预[2018]139号)
广西2020年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桂农厅办发[2020]80号)。
-
文摘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小茶叶”变成了联农带农、强农富农的“黄金叶”。三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发达的交通物流体系、春茶萌芽早且高产优质、种茶历史悠久且种质资源丰富、有力的政策支持及良好的产业基础等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茶树品种结构不合理、茶园管理粗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少、产品“优而不名”和茶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绿色茶业、强化精深加工、培育龙头茶企、实施品牌战略和培养茶业人才等措施,以推进三江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关键词
三江县
茶产业
绿色发展
高质高效发展模式
-
Keywords
Sanjiang county
tea industry
green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mode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罗汉果优良株系伯林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何金旺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项目办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5期32-33,共2页
-
-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罗汉果
优良株系
三江侗族自治县
特性
特征
生物研究所
总产值
师范大学
优良品种
-
分类号
S668.9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几个超级稻新品种在桂北高寒山区的试种与评价
- 12
-
-
作者
何金旺
李前琦
潘启秀
梁忠德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9期36-38,共3页
-
文摘
选择5个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于2006年5月~9月在桂北高寒山区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作中稻试种,并以当地已种植多年的1个三系籼型超级稻老品种作对照,比较各品种在该县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表现,鉴定其生产性能、抗逆性和适应性并作综合评价,初步明确了参试各品种在该县中稻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关键词
超级稻品种
试种观察
性状鉴定
综合评价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三江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张国富
何金旺
-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2期72-79,共8页
-
基金
三江侗族自治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020101、2016010005)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598006-5-3)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8294002)。
-
文摘
近年来,通过资源普查与研究、原地扩繁保护、异地种植保存、推广优质品种、选育特异品种和研发特色产品等方式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促进当地茶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高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三江县茶树种质资源仍存在原地保护和驯化难、采摘加工利用难、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育种扩繁技术落后、掠夺式采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推广仿原生态种植模式、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研发试制茶叶新品类、研制并形成标准体系、以茶文旅结合促三产融合、制定保护条例遏制采伐行为等发展对策,并对后续研究开发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为当地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思路,推动三江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关键词
三江县
地方群体种
古茶树
保护
开发利用
-
Keywords
Sanjiang county
local population species
ancient tea plant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农业生态生产模式在无公害茶园上的应用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章德纲
何金旺
-
机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平乡农业服务中心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
-
文摘
在茶场示范应用"茶—灯—黄板—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农业生态生产模式,比采用常规技术管理年可降低生产成本3 153元/hm2,增产茶叶鲜叶578.77kg/hm2,增加利润11 390.92元/hm2,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
关键词
茶-灯-黄板-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
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茶园建设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培育烟苗新技术──隔纸式蜂窝容器育苗
- 15
-
-
作者
周军
何金旺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4,共2页
-
-
关键词
烟草
烟苗
隔纸式
蜂窝容器育苗
育苗
-
分类号
S572.043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
-
题名隔纸式蜂窝容器育烟苗
- 16
-
-
作者
周军
何金旺
-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7年第3期18-19,共2页
-
-
关键词
烟草
容器育苗
隔纸式蜂窝容器
-
分类号
S572.043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