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候政策扩散路径与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裕捷 郑石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7,共12页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依托完善的气候政策体系,良好的气候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中国气候政策扩散十分迅速,但地区不均衡性突出,这意味着气候政策扩散遵循着多元路径与多元机理。为探究中国气候政策扩散路径与机理,该研究吸收...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依托完善的气候政策体系,良好的气候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中国气候政策扩散十分迅速,但地区不均衡性突出,这意味着气候政策扩散遵循着多元路径与多元机理。为探究中国气候政策扩散路径与机理,该研究吸收垂直影响模型、水平影响模型、内部决定模型等政策扩散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实践,提出中国气候政策扩散模型,并使用2007—2019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中国气候政策扩散受到“自上而下路径”与“水平扩散路径”的影响,“自下而上路径”的影响并不存在。自上而下路径与水平扩散路径还存在共同作用,但作用方向视中央政府的干预手段与同级政府间的互动关系而定。②试点推广、地理扩散与竞争扩散构成了中国气候政策的扩散机理。中央政府通过引导性的“试点推广”驱动气候政策扩散,而非强制性的“政策压力”。“地理扩散”和“竞争扩散”可以推动气候政策在同级政府间的传播。③不同扩散路径对应不同的扩散机理。自上而下路径通过“试点推广”发挥作用,而非“政策压力”。气候议程顺位较低、气候政策推行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政策压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水平扩散路径的作用机理包括“地理扩散”和“竞争扩散”,地理扩散的实质是相似环境下的政策学习与模仿。该研究揭示了中国气候政策扩散的一般规律,不仅丰富了政策扩散理论,还为中国气候政策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此外,该研究将政策扩散的分析对象由单项政策拓展为多项同类政策,为政策扩散的研究提供新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政策 政策扩散 自上而下路径 水平扩散路径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政策协同: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郑石明 何裕捷 邹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和森林火灾频发等风险加剧。尽管各国为此付出诸多努力,但全球变暖趋势并未遏止,解决气候问题已刻不容缓。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 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和森林火灾频发等风险加剧。尽管各国为此付出诸多努力,但全球变暖趋势并未遏止,解决气候问题已刻不容缓。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探究中国气候政策协同机制及其效应,推动碳减排,文章提出"部门联合体"概念,认为由于部门分工专业化特性,单一部门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气候问题,多部门间的气候政策协同势在必行。气候政策协同贯穿于政策目标制定、政策细则确定与政策实施过程之中,可以通过优化政策目标、完善政策细则、强化政策实施的方式,充分动员各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研究表明,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气候政策协同程度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中央政府的气候政策协同程度更高,省级政府的气候政策协同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文章使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气候政策协同可以降低碳排放,但这种影响以间接效应体现出来。气候政策协同不会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四类交互效应机制发挥作用:气候政策协同与加强财政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等措施相配套,可以更为有效地减少碳排放。中国的气候政策协同经验对构建全球碳减排机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提出,以气候政策协同的有效性为现实基础,依据"部门联合体"行为逻辑,建立全球性的气候治理协同机制,高效推进全球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气候政策协同 部门联合体 交互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激励与行为:解释区域环境治理的多重逻辑——以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石明 何裕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6,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范例,探索与分析其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治理 制度 激励 行为 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政策采纳的影响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石明 何裕捷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82,共14页
近年来气候政策在中国快速扩散,在地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为解释地方政府气候政策采纳的影响机制,本文收集2007—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行政压力、绩效竞争和公众诉求对地方政府气候政策采纳的影... 近年来气候政策在中国快速扩散,在地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为解释地方政府气候政策采纳的影响机制,本文收集2007—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行政压力、绩效竞争和公众诉求对地方政府气候政策采纳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气候绩效压力、公众气候变化关注度可以推动地方政府采纳气候政策;府际气候政策绩效竞争程度与地方政府气候政策采纳数量呈现U型关系;中央经济绩效压力、府际经济绩效竞争对气候政策采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气候政策绩效的区域分化导致地方政府内部形成层次鲜明的绩效梯队.区别于事件史分析法,采用连续型指标测量政策采纳力度,对探究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政策 政策采纳 行政压力 绩效竞争 公众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政治与政策:解释全球气候危机治理的多重逻辑 被引量:6
5
作者 郑石明 何裕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3,共13页
为解释全球气候危机治理的过程与内在机制,梳理了重大气候治理事件,划分为前期治理阶段、协同共治阶段、合作受挫阶段、治理停滞阶段与谈判突破阶段,从科学、政治、政策三维视角分析全球气候危机治理的逻辑。研究发现,气候危机治理既是... 为解释全球气候危机治理的过程与内在机制,梳理了重大气候治理事件,划分为前期治理阶段、协同共治阶段、合作受挫阶段、治理停滞阶段与谈判突破阶段,从科学、政治、政策三维视角分析全球气候危机治理的逻辑。研究发现,气候危机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还是政策问题,全球气候危机治理先后经历了科学主导、政策主导、政治主导,再回归政策主导的治理历程;科学、政治与政策三种逻辑存在有规可循的产生及作用机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危机治理 科学逻辑 政治逻辑 政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