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石热解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及应用——以轮南2油田JIV油组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小军 袁文芳 +6 位作者 何巧林 秦红 曹少芳 邢星 凡闪 张文 何虎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V油组12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和荧光薄片图像分析进行流体性质划分,明确在不同流体性质下岩石热解数据和荧光显微图像的变化特征。利用岩心含油性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和生产动态资料,制定划分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轮南2油田JIV油组的流体性质半定量划分标准。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证明流体性质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2油田JIV油组 岩石热解 荧光显微图像分析 流体性质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解剖及其控储控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相文 冯许魁 +5 位作者 刘永雷 张建伟 吕东 韩杰 朱冬辉 何虎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4-774,共11页
与常规构造和岩性油气藏相比,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非常复杂和特殊,具有一洞一藏的特征。目前在断溶体研究思路指导下的储层钻遇率和投产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基于地震资料的断裂体系精细解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 与常规构造和岩性油气藏相比,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非常复杂和特殊,具有一洞一藏的特征。目前在断溶体研究思路指导下的储层钻遇率和投产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基于地震资料的断裂体系精细解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塔中地区低地震资料信噪比情况下,基于常规地震解释方法和断裂模式认识,无法有效提升断裂解释精度和深化油气藏的认识。通过分析走滑断裂体系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建立了适合塔中地区走滑断裂解剖的两类三种模式,即右行走滑断裂模式和左行走滑断裂模式两类,局部主要发育"菱形"破碎模式、羽状破碎模式和马尾破碎模式三种,再结合对地震资料的叠前-叠后"串联式"解释性处理和对计算地震属性时多参数的"并联式"优化,提升基于地震数据的断裂的可解释性,指导了塔中地区断裂体系的细化,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差异及优劣,有效地指导并深化研究区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按地震剖面特征及断裂分型、分段研究成果将断溶型油气藏划分为"灌木形态、直立形态、选择扩溶型"三种类型,支持了研究区油气藏效益开发。应用表明,该研究结果在塔中地区油气藏开发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力支持了油田产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缝洞型油气藏 油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北极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恩然 辛仁臣 何虎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2-465,共14页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俄罗斯北极地区中生代的岩相古地理,并简要分析了油气组合特征,结合现有的勘探成果,进行资源潜力分析。三叠纪,研究区以滨浅海相为主,沉积岩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组合为主,隆起剥蚀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了俄罗斯北极地区中生代的岩相古地理,并简要分析了油气组合特征,结合现有的勘探成果,进行资源潜力分析。三叠纪,研究区以滨浅海相为主,沉积岩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组合为主,隆起剥蚀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东侧,以及新地岛—乌拉尔褶皱带一线和东西伯利亚台地周缘的构造单元中;侏罗纪,研究区仍以滨浅海相为主,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组合为主,东西伯利亚台地隆起剥蚀区面积增加;早白垩世,研究区滨浅海相仍占优势,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组合为主,而隆起剥蚀区面积较侏罗纪增加了1/3,鄂霍茨克地块—东西伯利亚海盆一线及周缘构造单元隆起成为隆起剥蚀区;晚白垩世,研究区主要为隆起剥蚀区,滨浅海相次之,美亚盆地开始形成,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组合为主,新西伯利亚-楚科奇褶皱带隆升成为剥蚀区。研究结果显示:(1)岩性上,中生界以砂岩+泥岩组合为主,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砾岩+砂岩+泥岩组合以及砂岩+泥岩+碳酸盐岩混积岩性组合次之;(2)岩相上,三叠系和侏罗系以滨浅海相为主,早白垩世由于受新西伯利亚-楚科奇-阿拉斯加微板块与鄂霍茨克地块北缘碰撞作用影响,隆起剥蚀区面积进一步增加,晚白垩世隆起剥蚀区占优势;(3)东巴伦支海侏罗系、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海域的白垩系及喀拉海南部的白垩系和侏罗系,此外还包括喀拉海北部的侏罗系均是重要的勘探目标区;叶涅赛-哈坦加盆地、拉普捷夫海盆地和东西伯利亚海盆地是有勘探开发潜力的地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是最有利的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北极 中生代 岩相古地理 储盖组合 有利区带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