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article corner effect on bearing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 under a strip footing
1
作者 PENG Yu LUO Zhao-gang +2 位作者 HE Shao-heng QU Li-ming DING Xua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24-642,共19页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behaviors of coastal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breakable particle corn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behaviors of coastal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breakable particle corn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 under a strip footing,from macro to micro scal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s can be successfully modeled by utilizing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s in simulations.The dual effects of interlocking and breakage of corners well explained the specific shallower load transmission and narrower shear stress zones in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slopes.Additionally,the study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breakable corners on soil behaviors on slopes.Furthermore,progressive corner breakage within slip bands was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s the underling mechanism in determining the uniqu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inct failure patterns of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slope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clarify the behaviors of slope foundations composed of breakable corner particl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coral sand slope foundation particle corner breakage corner inter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对体外培养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蕾 关宁宁 +3 位作者 孙蔚凌 刘嘉茵 何绍衡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咖啡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记录6 d内毛囊的生长速度和毛球部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咖啡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记录6 d内毛囊的生长速度和毛球部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RT-PCR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及5α-还原酶(SRD5A)的mRNA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5%咖啡因明显促进毛囊生长,0.000 5%咖啡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促进毛发生长正性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负性相关因子表达。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咖啡因可以促进人毛发生长,高浓度咖啡因抑制毛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毛囊 毛乳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宁宁 陈蕾 +2 位作者 孙蔚凌 何绍衡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DP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0.1、0.5、2.5、12.5及62.5mmol/L)的精氨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PC48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测定精氨酸对DPC增殖的影响,用PC...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DP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0.1、0.5、2.5、12.5及62.5mmol/L)的精氨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PC48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测定精氨酸对DPC增殖的影响,用PCR技术测定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α-还原酶(SRD5A)、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结果:精氨酸浓度为0.1 mmol/L时,明显促进DP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0.5 mmol/L时,其对DP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当精氨酸浓度为12.5 mmol/L时,其对DPC的增殖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精氨酸对DPC增殖有明显影响,适当浓度的精氨酸能显著促进DPC分泌VEGF、FGF、ER,抑制AR、SRD5A,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毛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变形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何绍衡 夏唐代 +2 位作者 李连祥 于丙琪 刘泽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723,共11页
以某透水性土层较深的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建立考虑分级降水开挖全过程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降水对于基坑变形发展的影响规律和不利因素,分析开挖前预降水深度、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变形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渗流与... 以某透水性土层较深的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建立考虑分级降水开挖全过程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降水对于基坑变形发展的影响规律和不利因素,分析开挖前预降水深度、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变形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渗流与开挖支护具有明显的耦合效应,降水引起的围护结构侧移增量模式随开挖和支撑施作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是由土体固结和渗流引起的围护结构侧移引发的地表沉降组成;地表沉降影响范围较经验预测值明显偏大,在基坑西侧地表沉降最大点,降水施工期累积产生的沉降约占48%;各级降水中第1级降水对基坑变形最不利,围护结构初始侧移随第1级降水深度的增加而快速增长,使得竣工后的最大围护结构侧移和坑外地表沉降呈指数增长;止水帷幕对于减少坑外水位下降和控制地表沉降有显著作用,随着帷幕深度的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和沉降影响范围降低,存在最优止水帷幕深度使得帷幕超过最优深度后地表沉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止水帷幕 有限元分析 渗流 基坑变形 基坑开挖前预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对钙质砂体积应变和固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绍衡 夏唐代 +3 位作者 于丙琪 丁智 高敏 单华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32,290,共13页
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引起钙质砂体积应变的作用机制,在不同温度和围压下对南海钙质砂进行温控三轴试验,并与石英砂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升温引起相对密实度为70%的钙质砂和石英砂产生压缩体积应变;升温引起的钙质砂热体积应变远大于石英... 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引起钙质砂体积应变的作用机制,在不同温度和围压下对南海钙质砂进行温控三轴试验,并与石英砂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升温引起相对密实度为70%的钙质砂和石英砂产生压缩体积应变;升温引起的钙质砂热体积应变远大于石英砂,且钙质砂热体积应变对围压的敏感性远强于石英砂;在围压较大时,升温引起的钙质砂热体积应变明显增加且体积应变发展模式显著改变.利用温控固结仪研究不同温度下钙质砂和石英砂的固结特性.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2种砂在e-lg p面内的压缩曲线先向上移再下移,直线段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但达到固结稳定的时间均提前;不同于石英砂,在45~75°C下,升温导致钙质砂的固结压缩量显著增加,远超常温水平,这是因为由筛分试验发现,随温度增加,钙质砂颗粒破碎程度增大,导致其在高温固结时的压缩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效应 南海钙质砂 温控三轴仪 体积变化 固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孔隙特性的动力固结压缩条件下海相软土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唐代 戴晨祥 +3 位作者 何绍衡 丁智 朱黄鼎 周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35-4347,共13页
为探求软土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形机理,研究宏观动力响应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杭州市地铁2号线附近土层的原状海相软土进行动力固结压缩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获取不同固结围压(p0)、不同循环动应力比(ζ)和不同超固... 为探求软土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形机理,研究宏观动力响应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杭州市地铁2号线附近土层的原状海相软土进行动力固结压缩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获取不同固结围压(p0)、不同循环动应力比(ζ)和不同超固结比(αOCR)下的软土动力响应和孔隙微观结构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建立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和最终累积应变(ε)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状海相软土T2谱分布主要包含2个峰,主峰面积占全峰总面积的99%以上,表明孔径小于1μm的小孔隙占99%以上;随着p0,ζ和αOCR不断增大,孔隙水弛豫强度显著降低,软土中大孔隙消失,部分小孔隙变化较小,平均孔径减小,孔隙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累积应变 核磁共振 微观孔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下珊瑚砂累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绍衡 刘志军 +2 位作者 夏唐代 周红星 于丙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61-164,共4页
对取自南海的珊瑚砂进行等向和K0固结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发现固结路径对珊瑚砂的剪切行为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K0固结条件,设计一系列不同围压和循环动应力比的长期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研究得到珊瑚砂具有门槛颗粒破碎循环动... 对取自南海的珊瑚砂进行等向和K0固结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发现固结路径对珊瑚砂的剪切行为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K0固结条件,设计一系列不同围压和循环动应力比的长期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研究得到珊瑚砂具有门槛颗粒破碎循环动应力比,安定性理论可用于解释不同动应力比长期循环加载下珊瑚砂的累积变形发展模式。基于静力和动力试验结果,引入相对偏应力水平,建立能反映初始固结状态和循环动应力比的珊瑚砂排水循环加载轴向残余累积应变显式计算模型,对预测循环荷载下珊瑚砂地基长期沉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长期循环荷载 累积变形特性 显式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钙质砂颗粒破碎及抗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敏 何绍衡 +3 位作者 夏唐代 丁智 王新刚 张琼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21-330,共10页
对中国南海钙质砂开展了一系列复杂应力路径下的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应力路径对钙质砂颗粒破碎和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钙质砂的各项力学特性均随着剪切加载方向的偏转呈现规律性变化,当应力路径处于加荷区,随着应力路... 对中国南海钙质砂开展了一系列复杂应力路径下的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应力路径对钙质砂颗粒破碎和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钙质砂的各项力学特性均随着剪切加载方向的偏转呈现规律性变化,当应力路径处于加荷区,随着应力路径顺时针偏转,钙质砂的软化程度和抗剪强度逐渐增大、剪胀性降低、颗粒破碎程度增大、峰值内摩擦角减小。而应力路径处于卸荷区时,钙质砂破坏具有突然性,颗粒破碎程度也较大。存在“0初始应力影响”应力路径分界线,使得初始平均有效应力对其两侧应力路径区域内体变的影响完全相反。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不同初始平均有效应力、固结方式和剪切路径下预测相对颗粒破碎指标B_(r)值的经验公式,并揭示了应力路径和颗粒破碎耦合作用对钙质砂剪切行为的复杂影响机制。根据试验结果,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简称GAM)推导了考虑颗粒破碎和应力路径影响的强度包线,可作为预测钙质砂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峰值强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路径 钙质砂 颗粒破碎 分形理论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考虑累积塑性应变的饱和软黏土应变软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苗苗 虞健刚 +2 位作者 何绍衡 叶科 刘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6,共9页
长期往复交通荷载将引起显著的路基沉降,而现有路基长期运营沉降分析多数建立在循环三轴试验基础上,忽视了交通荷载下土体单元主应力轴的偏转效应。通过对杭州原状软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空心扭剪试验,研究循环应力比CSR、偏应力固结比K ... 长期往复交通荷载将引起显著的路基沉降,而现有路基长期运营沉降分析多数建立在循环三轴试验基础上,忽视了交通荷载下土体单元主应力轴的偏转效应。通过对杭州原状软黏土进行应力控制的空心扭剪试验,研究循环应力比CSR、偏应力固结比K 0、振动频率f的变化与软化指数、累积塑性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各向同性固结软黏土,初始累积塑性应变为负应变,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负应变),而K 0固结的初始累积应变为正应变;K 0和振动频率的减小增大了土样的初始累积塑性应变,加快土样破坏速度。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软化指数与振次的对数关系表达式,引入累积塑性应变影响因子ζ,建立原状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模型,为预测和计算地基土层的长期沉降变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扭剪 K 0固结 原状软黏土 累积塑性应变 主应力轴偏转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