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生美
薛永常
+2 位作者
贺宝玲
张秀军
张玉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770-15773,共4页
近几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来自海洋放线菌...
近几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来自海洋放线菌的几种抗肿瘤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漠斑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3
2
作者
贺宝玲
张玉芬
+2 位作者
何生美
刘鹏
张秀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29-5530,共2页
[目的]为有效防治漠斑牙鲆疾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了导致漠斑牙鲆患病的病原。[结果]镜检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无荚膜,无芽孢,大小多为(0.5~0.9)μm...
[目的]为有效防治漠斑牙鲆疾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了导致漠斑牙鲆患病的病原。[结果]镜检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无荚膜,无芽孢,大小多为(0.5~0.9)μm×(1.1~2.0)μm。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浅灰色、直径约0.5—1.0mm的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浅乳白色菌落,其中可见狭窄的B溶血环;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黑色、周边透明的圆形小菌落。腹腔注射菌悬液的漠斑牙鲆在7d内全部死亡。从发病漠斑牙鲆的肝、肾和脾等组织中可分离出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经再次感染又可分离到该菌株。[结论]所分离的3株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具有原发病病原学意义及强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生美
薛永常
贺宝玲
张秀军
张玉芬
机构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770-15773,共4页
基金
唐山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07120203A-4-2)
文摘
近几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来自海洋放线菌的几种抗肿瘤化合物。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Keywords
Marine actinomycetes
Metabolites
Antitumor activity
分类号
S18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漠斑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3
2
作者
贺宝玲
张玉芬
何生美
刘鹏
张秀军
机构
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29-5530,共2页
基金
唐山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07120203A-4-2)
文摘
[目的]为有效防治漠斑牙鲆疾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了导致漠斑牙鲆患病的病原。[结果]镜检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无荚膜,无芽孢,大小多为(0.5~0.9)μm×(1.1~2.0)μm。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浅灰色、直径约0.5—1.0mm的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浅乳白色菌落,其中可见狭窄的B溶血环;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黑色、周边透明的圆形小菌落。腹腔注射菌悬液的漠斑牙鲆在7d内全部死亡。从发病漠斑牙鲆的肝、肾和脾等组织中可分离出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经再次感染又可分离到该菌株。[结论]所分离的3株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具有原发病病原学意义及强致病作用。
关键词
漠斑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Keywords
Paralichthys lethostigmo
Edwardsiella tarde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917.1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何生美
薛永常
贺宝玲
张秀军
张玉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漠斑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贺宝玲
张玉芬
何生美
刘鹏
张秀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