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陕西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建设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炳武
刘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5,共8页
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化大省,它规定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一些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些正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我们设想...
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化大省,它规定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一些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些正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以延安文艺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航向;以"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唐书为中心构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西安为中心,借助"一带一路"转动当代中国文化之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与音乐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炳武
尚建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书法和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以追求美、自由和无限为目标,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型态,而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型态,两者又有区别。这也正是造成它们在中国艺术...
书法和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以追求美、自由和无限为目标,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型态,而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型态,两者又有区别。这也正是造成它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差异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音乐
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汉草书书法理论述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185,共4页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书法理论
崔瑗
赵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时代的技术发明
4
作者
何炳武
韩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2,共4页
认为过去文献所载黄帝的许多发明并非黄帝一人所为 ,而是黄帝时代中华文明成就的集中体现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就在黄帝以前已经有了 ,到黄帝时代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并极大地影响了其后中华文明的诸多方面。旨在真实地呈现中国...
认为过去文献所载黄帝的许多发明并非黄帝一人所为 ,而是黄帝时代中华文明成就的集中体现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就在黄帝以前已经有了 ,到黄帝时代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并极大地影响了其后中华文明的诸多方面。旨在真实地呈现中国上古 ,尤其是黄帝时代技术发明的辉煌成果 ,以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时代
技术发明
科学技术史
衣服
衣饰
煮食习惯
土木结构
交通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字的文化负载与书体嬗变
5
作者
何炳武
朱晓红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文化负载 ,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 ,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 ,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 ,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文化负载 ,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 ,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 ,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 ,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铸了书家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 ,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已臻艺术的由自境界 ,并已跨出国门 ,走向世界 ,日益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书法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
7
6
作者
陈玺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尽管匿名告人严重违反唐代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但告密盛行的政治环境,客观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险恶幽暗的世道人心,是唐代匿告风气盛行的重要原因。唐代处理匿名投书遵循一般案件即时焚毁;反逆案件闻奏听裁的基本策略。同时良贱、尊卑...
尽管匿名告人严重违反唐代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但告密盛行的政治环境,客观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险恶幽暗的世道人心,是唐代匿告风气盛行的重要原因。唐代处理匿名投书遵循一般案件即时焚毁;反逆案件闻奏听裁的基本策略。同时良贱、尊卑等身份因素又是量刑时必须参酌的法定情节。历代律家为为禁绝匿告现象虽苦心经营,屡作变通,但唐律技术层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却始终无法彻底克服,以致后世立法只能勾勒出回归唐律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匿名告人
违法性
严惩投匿
变通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华岳志》为中心的西岳山神信仰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王永莉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4-189,共6页
西岳山神崇拜是指人们通过贡献祭品、修建庙宇等方式取悦于西岳山神,祈求其佑护,以满足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与福寿安康等物质、精神诉求的宗教信仰行为。作为我国古代祭祀制度与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长期性、阶段性与实用...
西岳山神崇拜是指人们通过贡献祭品、修建庙宇等方式取悦于西岳山神,祈求其佑护,以满足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与福寿安康等物质、精神诉求的宗教信仰行为。作为我国古代祭祀制度与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长期性、阶段性与实用性等社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岳志》
西岳祭祀
西岳山神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黎锦熙的方志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2
8
作者
秦开凤
何炳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方志今议》是集中反映其方志理论的代表作。黎锦熙参与修志主要在抗战期间,编纂方志并非其本业,但爱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机缘与兴趣等诸多原因促使他走上修志之路。其《方志今议》论述了编修方志的...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方志今议》是集中反映其方志理论的代表作。黎锦熙参与修志主要在抗战期间,编纂方志并非其本业,但爱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机缘与兴趣等诸多原因促使他走上修志之路。其《方志今议》论述了编修方志的性质、功能、原则、体例等,在方志的体例、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后来修纂县志时,黎锦熙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方志今议》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德与朱熹“至善”概念之比较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延苗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至善”。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与感性幸福无关而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康德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传统伦理价值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晓萍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0-192,F0003,共4页
传统的书法艺术重视伦理道德,但有简单等同之嫌。当代的书法艺术仍要秉承这一传统,但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发挥其对书法家、社会、书法作品流传、书法作品内涵的作用。在丰厚书法道德内涵时,要以强烈而光辉的人格为基础,以美为标准,通过...
传统的书法艺术重视伦理道德,但有简单等同之嫌。当代的书法艺术仍要秉承这一传统,但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发挥其对书法家、社会、书法作品流传、书法作品内涵的作用。在丰厚书法道德内涵时,要以强烈而光辉的人格为基础,以美为标准,通过书法艺术的手法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修养
社会功用
作品流传
道德内涵
作用机制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碑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
2005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一 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有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昭陵
经费
西安碑林博物馆
墓志铭
陕西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中国书法思想史及其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何炳武
方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中国书法思想及其历史的研究是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思想包括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体现的思想两部分,在书法发展的每一时段各有其特点。注重中国书法思想的特点能够促进中国书法思想史的更好研究。
关键词
书法
书法思想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与儒家
13
作者
何炳武
朱晓红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3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书风
中庸
中国
书法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陕西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建设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炳武
刘宁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5,共8页
基金
201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陕西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建设"(15XZD07)
文摘
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化大省,它规定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一些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些正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以延安文艺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航向;以"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唐书为中心构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西安为中心,借助"一带一路"转动当代中国文化之轴。
关键词
陕西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与音乐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炳武
尚建飞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文摘
书法和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以追求美、自由和无限为目标,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型态,而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型态,两者又有区别。这也正是造成它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差异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书法
音乐
美
Keywords
calligraphy
music
beauty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汉草书书法理论述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炳武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185,共4页
文摘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草书书法理论
崔瑗
赵壹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时代的技术发明
4
作者
何炳武
韩星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2,共4页
文摘
认为过去文献所载黄帝的许多发明并非黄帝一人所为 ,而是黄帝时代中华文明成就的集中体现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就在黄帝以前已经有了 ,到黄帝时代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并极大地影响了其后中华文明的诸多方面。旨在真实地呈现中国上古 ,尤其是黄帝时代技术发明的辉煌成果 ,以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关键词
黄帝时代
技术发明
科学技术史
衣服
衣饰
煮食习惯
土木结构
交通工具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times
technology inventions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的文化负载与书体嬗变
5
作者
何炳武
朱晓红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摘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文化负载 ,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 ,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 ,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 ,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铸了书家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 ,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已臻艺术的由自境界 ,并已跨出国门 ,走向世界 ,日益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
汉字
书法
文化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alligraphy
culture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
7
6
作者
陈玺
何炳武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文摘
尽管匿名告人严重违反唐代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但告密盛行的政治环境,客观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险恶幽暗的世道人心,是唐代匿告风气盛行的重要原因。唐代处理匿名投书遵循一般案件即时焚毁;反逆案件闻奏听裁的基本策略。同时良贱、尊卑等身份因素又是量刑时必须参酌的法定情节。历代律家为为禁绝匿告现象虽苦心经营,屡作变通,但唐律技术层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却始终无法彻底克服,以致后世立法只能勾勒出回归唐律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唐代
匿名告人
违法性
严惩投匿
变通规定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华岳志》为中心的西岳山神信仰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王永莉
何炳武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4-189,共6页
文摘
西岳山神崇拜是指人们通过贡献祭品、修建庙宇等方式取悦于西岳山神,祈求其佑护,以满足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与福寿安康等物质、精神诉求的宗教信仰行为。作为我国古代祭祀制度与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长期性、阶段性与实用性等社会特征。
关键词
《华岳志》
西岳祭祀
西岳山神信仰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黎锦熙的方志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2
8
作者
秦开凤
何炳武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与历史文化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文摘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方志今议》是集中反映其方志理论的代表作。黎锦熙参与修志主要在抗战期间,编纂方志并非其本业,但爱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机缘与兴趣等诸多原因促使他走上修志之路。其《方志今议》论述了编修方志的性质、功能、原则、体例等,在方志的体例、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后来修纂县志时,黎锦熙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黎锦熙
《方志今议》
实践
Keywords
: Li Jinxi
Fangzhi Jinyi
practice
分类号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与朱熹“至善”概念之比较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延苗
何炳武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文摘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至善”。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与感性幸福无关而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
关键词
“至善”
康德
朱熹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传统伦理价值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晓萍
何炳武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0-192,F0003,共4页
文摘
传统的书法艺术重视伦理道德,但有简单等同之嫌。当代的书法艺术仍要秉承这一传统,但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发挥其对书法家、社会、书法作品流传、书法作品内涵的作用。在丰厚书法道德内涵时,要以强烈而光辉的人格为基础,以美为标准,通过书法艺术的手法才能实现。
关键词
道德修养
社会功用
作品流传
道德内涵
作用机制
艺术手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碑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
出处
《文博》
2005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文摘
一 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有的义务.
关键词
碑刻
昭陵
经费
西安碑林博物馆
墓志铭
陕西
保护对策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中国书法思想史及其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何炳武
方原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文摘
中国书法思想及其历史的研究是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思想包括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体现的思想两部分,在书法发展的每一时段各有其特点。注重中国书法思想的特点能够促进中国书法思想史的更好研究。
关键词
书法
书法思想史
研究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与儒家
13
作者
何炳武
朱晓红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3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书风
中庸
中国
书法
儒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陕西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建设
何炳武
刘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书法与音乐
何炳武
尚建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汉草书书法理论述略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帝时代的技术发明
何炳武
韩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字的文化负载与书体嬗变
何炳武
朱晓红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的法律思考
陈玺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以《华岳志》为中心的西岳山神信仰研究
王永莉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黎锦熙的方志理论与实践
秦开凤
何炳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康德与朱熹“至善”概念之比较
刘延苗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书法传统伦理价值的当代建构
杨晓萍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陕西碑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略论中国书法思想史及其研究
何炳武
方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书法与儒家
何炳武
朱晓红
《新视野》
CSSCI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