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深文 李旺英 +2 位作者 林南生 刘凯 黄海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压水平(138.1±19.7 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20.6 mm Hg)(t=4.716,P<0.001);病例组舒张压水平(88.9±10.1 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79.9±10.0 mm Hg)(t=7.450,P<0.001)。病例组中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频率和DD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χ2=4.953,P=0.026;基因型:χ2=6.303,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DD携带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ID及II携带者。结论 ACE基因I/D位点等位基因D可能是汉族人群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等位基因D可能通过升高个体血压的机制导致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压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痫性发作早期预测因素
2
作者 何深文 吴银燕 +5 位作者 周尧生 陈焕红 欧阳秀珊 欧阳艳兰 胡燕敏 黄海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对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脑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1031例连续脑卒中病例中79例出现脑卒中后痫性发作,占7.7%。724例缺血性脑卒中、291例颅内出血及16例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对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脑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1031例连续脑卒中病例中79例出现脑卒中后痫性发作,占7.7%。724例缺血性脑卒中、291例颅内出血及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分别出现脑卒中后痫性发作44例、30例和5例,各占6.1%、10.3%和31.3%。出现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无痫性发作的患者[(21.8±8.3)分VS(13.9±7.6)分,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是发生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痫性发作常见于脑卒中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是脑卒中后痫性发作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痫性发作 早期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