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移民中的摆动模式——以粤北方洞瑶族村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海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3-209,共7页
生态移民被视为保护生态脆弱区环境和提高原住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不断被各级政府复制。基于粤北山区一个瑶族生态移民的田野调查表明,瑶民生产生活并未脱离原住地,而是出现两边摆的情况。这种摆动模式应被视为瑶民的生存策略,也是瑶民对... 生态移民被视为保护生态脆弱区环境和提高原住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不断被各级政府复制。基于粤北山区一个瑶族生态移民的田野调查表明,瑶民生产生活并未脱离原住地,而是出现两边摆的情况。这种摆动模式应被视为瑶民的生存策略,也是瑶民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文章重点分析了摆动策略得以产生和维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文章最后基于摆动模式研究,对生态移民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瑶族 粤北 摆动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场宿舍到村寨共同体: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雇工管理个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海狮 韩佳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16,共30页
本文讨论了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本土雇工管理实践及其背后的行为逻辑。在胶工与农场的互动博弈下,农场宿舍逐渐被赋予老挝传统社会文化意义,转变为村寨共同体。村寨共同体与农场的叠加和互构,促使胶工对村寨的情感认同向农场及其劳... 本文讨论了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本土雇工管理实践及其背后的行为逻辑。在胶工与农场的互动博弈下,农场宿舍逐渐被赋予老挝传统社会文化意义,转变为村寨共同体。村寨共同体与农场的叠加和互构,促使胶工对村寨的情感认同向农场及其劳动“转移”,为农场获得稳定且可靠的劳动力提供了保障。同时,借助村寨共同体的属性,农场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柔性劳动力监督与管理机制,进一步稳固了劳资关系。该案例表明,本土劳动力将家庭与村寨等传统社会结合方式嵌入到现代劳资关系之中的倾向,能够引发劳资关系的结构性调整。因此,深入挖掘本土劳动力的社会结合方式,有助于推进中资企业更为良性和稳固地扎根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 社会结合 村寨 老挝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与“多元一体”的瑶族——从费孝通的“瑶族共同体形成之问”出发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海狮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早年金秀瑶山之行,是费孝通先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费孝通先生思考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相关民族走廊理论的基础之一。不过,瑶族复杂来源与族群认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以致留下瑶族共同体形成之间。与传统... 早年金秀瑶山之行,是费孝通先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费孝通先生思考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相关民族走廊理论的基础之一。不过,瑶族复杂来源与族群认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以致留下瑶族共同体形成之间。与传统从人口迁徙角度探讨族群来源与认同不同,本文尝试从区域空间视角重新认识瑶族共同体形成的问题。一方面,多元来源的人群,在华南经济社会开发过程中,经由三种类型的多元'瑶化'历程,获得'瑶族'身份。另一方面,这些瑶族在空间上被压缩至南岭而出现'南岭化',在南岭化过程中,瑶族'一体化'认同得以形成。由是,恰如中华民族形成一般,经一个复杂且丰富的'多元一体'的漫长历史过程,瑶族获得族群共同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瑶族 南岭走廊 瑶化 南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势而为:中国对外发展援助新理念——以中老替代发展项目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海狮 欧阳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9,共15页
通过对中老两国合作开展的替代发展项目实施过程的考察,探讨其不同于西方传统发展援助模式的差异性与特殊性。该项目以理解地方社会发展逻辑为基础,尊重老挝农民的发展需求,采用风险共担与合作共赢的方式谋求共同发展,将替代发展与政府... 通过对中老两国合作开展的替代发展项目实施过程的考察,探讨其不同于西方传统发展援助模式的差异性与特殊性。该项目以理解地方社会发展逻辑为基础,尊重老挝农民的发展需求,采用风险共担与合作共赢的方式谋求共同发展,将替代发展与政府生态移民政策有机融合,最终赢得老挝各方支持,取得援助成功。本文称之为“顺势而为”的发展援助策略。“顺势而为”集中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发展援助主体的对外援助特质,其核心理念是与被援国共同构建共担风险、平等合作、协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外发展援助 中老替代发展项目 顺势而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