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分布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洪浩 李文军 +4 位作者 曾俊 谢国鸿 彭敏 段学农 杨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0,292,共5页
以燃用高钠煤的660MW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为例,对不同工况下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高钠煤的掺烧比例,可降低燃烧区域热负荷,有利于水冷壁壁温分布的均匀性;超临界压力下低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壁温偏差... 以燃用高钠煤的660MW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为例,对不同工况下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高钠煤的掺烧比例,可降低燃烧区域热负荷,有利于水冷壁壁温分布的均匀性;超临界压力下低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壁温偏差值会增大,节流孔圈未完全发挥控制工质质量流量的作用是造成水冷壁壁温偏差较大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整锅炉运行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冷壁壁温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 高钠煤 水冷壁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机理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章俊 徐通 +3 位作者 何洪浩 孙刘涛 田红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7,共8页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甲烷富氧燃烧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于甲烷富氧燃烧简化机理FSSA的预测误差,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从2.53%、24.38%降到0.50%、14.41%;与甲烷富氧燃烧的简化机理DRGEP和FSSA相比,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OH摩尔分数峰值和CO摩尔分数峰值的预测结果最佳,其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富氧燃烧 机理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点火延迟时间 CO摩尔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料换热型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燃烧传热特性
3
作者 季炫宇 卢啸风 +1 位作者 何洪浩 王泉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5-549,共5页
试验研究了一台将全部蒸发埋管布置在回料阀中的11,t/h返料换热型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的燃烧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锅炉分离器及回料阀中均存在显著的燃烧份额,并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回料阀埋管内工质蒸发量随锅炉负荷增加而显著增加,... 试验研究了一台将全部蒸发埋管布置在回料阀中的11,t/h返料换热型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的燃烧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锅炉分离器及回料阀中均存在显著的燃烧份额,并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回料阀埋管内工质蒸发量随锅炉负荷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其蒸发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基于回料阀内循环灰碳平衡,对锅炉满负荷条件下的循环灰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循环灰特性及锅炉低负荷性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回料阀 燃烧 传热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条件对H_(2)-空气湍流扩散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黄章俊 唐志峰 +2 位作者 何洪浩 李鹏飞 田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3-700,共8页
将考虑有限速率反应的涡耗散概念(EDC)模型与13组分34步H_(2)-N_(2)反应机理耦合,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对H_(2)-空气湍流扩散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初始温度和燃料初始温度升高均能使火焰中心轴线上的峰值温度升高和NO质量分数增... 将考虑有限速率反应的涡耗散概念(EDC)模型与13组分34步H_(2)-N_(2)反应机理耦合,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对H_(2)-空气湍流扩散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初始温度和燃料初始温度升高均能使火焰中心轴线上的峰值温度升高和NO质量分数增大;随着空气入口速度的增大,火焰峰值温度上升,NO质量分数增大;随着燃料入口速度的增大,火焰峰值温度下降,NO质量分数减小;不同初始条件下,NO生成以基元反应R22、R31和R32为主,而NO消耗以基元反应R20、R29和R30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温度 入口速度 H2-空气燃烧 NO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站锅炉污泥掺烧装置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冀 朱彤 +2 位作者 陈一平 何洪浩 陈文 《能源与环境》 2022年第1期81-82,85,共3页
大型电站锅炉污泥掺烧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该文以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锅炉为试验对象,介绍污泥掺烧装置系统,并进行污泥掺烧试验,在相同负荷下,对比分析掺烧不同含水率污泥对锅炉运行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环保特性... 大型电站锅炉污泥掺烧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该文以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锅炉为试验对象,介绍污泥掺烧装置系统,并进行污泥掺烧试验,在相同负荷下,对比分析掺烧不同含水率污泥对锅炉运行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环保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掺烧不同含水率污泥,锅炉运行基本稳定,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锅炉效率及经济性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炉膛出口NOx质量浓度没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污泥含水率 掺烧试验 锅炉效率 燃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H_(2)/CO的比例对合成气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胡伟 何洪浩 +3 位作者 罗艳珍 常寿兵 黄章俊 戴鹏飞 《工业锅炉》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采用一种14组分37步简化机理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稳态层流小火焰(SLF)燃烧模型,研究了N2稀释条件下组分H_(2)/CO的比例对合成气燃烧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组分H_(2)/CO的体积比从3:7变化至7:3时,合成气燃烧过程中生成... 采用一种14组分37步简化机理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稳态层流小火焰(SLF)燃烧模型,研究了N2稀释条件下组分H_(2)/CO的比例对合成气燃烧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组分H_(2)/CO的体积比从3:7变化至7:3时,合成气燃烧过程中生成的OH自由基浓度上升,燃烧位置向入口靠近;火焰燃烧峰值温度随H_(2)/CO体积比的增大而下降,火焰峰值温度所在位置向燃料入口靠近;火焰传播速度随H_(2)/CO体积比的增大而加快,燃烧反应在更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体积比 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