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中子测井在气/汽层检测中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胡平樱 何泽伟 马国政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脉冲中子测井(PN技术)在国内主要用于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及气层检测,在国外其应用已扩展成为蒸汽驱中蒸汽饱和度监测的常用方法。但在气/汽层检测时,井间应用效果不一,而用俘获截面∑来计算蒸汽饱和度,有时也会产生较大误差。通过... 脉冲中子测井(PN技术)在国内主要用于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及气层检测,在国外其应用已扩展成为蒸汽驱中蒸汽饱和度监测的常用方法。但在气/汽层检测时,井间应用效果不一,而用俘获截面∑来计算蒸汽饱和度,有时也会产生较大误差。通过研究国外在该技术上的应用实例,例证了该种误差的存在,并分析了误差原因,验证了主要误差原因在于输入参数的非确定性,蒸汽饱和度计算公式中假设条件的局限性以及中子在含气/汽藏中的不完全传输影响。因此,该技术用于气/汽层时,必须要运用裸眼测井信息及岩心分析资料进行校正;另外,该测井中的视孔隙度方法可作为俘获截面∑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中子测井 气/汽层检测 蒸汽饱和度 俘获截面 室内模拟 视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术后引流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楼钰晗 何泽伟 +2 位作者 张先鹏 戴鑫威 杜文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引流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60例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引流量中位数(50mL)为界值,分为高引流量组30例和低引流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史、体质量指... 目的 分析影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引流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60例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引流量中位数(50mL)为界值,分为高引流量组30例和低引流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长期抗凝药物治疗史、骨质疏松病史(t<2.5)。结果 手术节段为L4~5(P=0.017)、BMI≥27(P=0.047)、合并高血压病史(P=0.040)与术后引流量增加显著相关。年龄≥60岁、性别、合并骨质疏松病史t<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节段为L4~5、BMI≥27、合并高血压病史均为影响UBE术后引流量增加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加强对手术节段为L4~5、BMI≥27、合并高血压病史患者的医疗护理,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 引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家宁 谈继强 +2 位作者 赵斌 杨志冬 何泽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油藏的特征、开发过程和开采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的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的钻井、完井技术工艺,实践表明,在浅层稠油利用直井和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浅层 水平井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泽伟 戴鑫威 +2 位作者 张先鹏 楼钰晗 杜文喜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830-831,834,共3页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对腰椎管狭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宣教以及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7%、64...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对腰椎管狭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宣教以及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7%、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 腰椎管狭窄 胃肠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点短棍点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先鹏 楼钰晗 +4 位作者 何泽伟 戴鑫威 钟滢 杜文喜 张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目的采用短棍点压疗法消除颈型颈椎病颈肩部触发点,探讨本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手... 目的采用短棍点压疗法消除颈型颈椎病颈肩部触发点,探讨本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手法治疗,观察组应用触发点短棍点压疗法,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对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NDI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发点短棍点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和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点 短棍点压 颈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戴鑫威 邵嘉瑜 +3 位作者 张先鹏 何泽伟 楼钰晗 杜文喜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PELD)与经椎板间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L)的疗效并针对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探讨其分型方法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PELD)与经椎板间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L)的疗效并针对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探讨其分型方法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例,UBE组16例、PELD组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既往腰椎手术史、双下肢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指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依据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方法对其分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45个月。PELD组术后并发股神经损伤1例,1个月后完全恢复,UBE组术后第22个月复发1例,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例,其中B2型10例,A2型1例;PELD组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例,B2组4例。结论PELD技术与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似,二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改良游离髓核分型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皮椎间孔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先鹏 何泽伟 +5 位作者 楼钰晗 戴鑫威 吕晨昊 钟滢 朱承跃 杜文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岁。病史3 d~10年。椎间孔内型(I型)9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3例,混合型(Ⅲ型)3例。L_(4/5)间隙8例,L_(5)/S_(1)间隙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acnab标准对近期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UBE技术治疗ELLDH,手术时间(79.79±23.97)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平均(55.80±10.74)mL。随访时间(7.02±4.26)个月。术前,下肢VAS为(7.04±0.92)分,腰部VAS为(3.49±1.52)分,ODI为(35.03±2.97)%,术后第3天,下肢VAS为(2.17±0.61)分,腰部VAS为(1.48±0.43)分,ODI为(18.77±3.15)%,术后3个月,下肢VAS为(1.38±0.65)分,腰部VAS为(1.03±0.48)分,ODI为(6.05±1.80)%,术后第3天和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6.0%(优20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UBE技术治疗ELLDH,疗效好,创伤小,术中视野开阔、清晰,患者体验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 椎旁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稀释液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中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叶少波 何泽伟 陈育鸿 《北方药学》 2016年第6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腹腔及切口冲洗方法不同,分为A组(聚维酮碘稀释液)、B组...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腹腔及切口冲洗方法不同,分为A组(聚维酮碘稀释液)、B组(甲硝唑)及C组(生理盐水),各4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少于C组(P<0.05);A组、B组及C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高于A组和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能有效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坏疽性阑尾炎 预防感染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