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频域零炮检距地震道拟合技术在高分辨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温书亮 王焕弟 +2 位作者 苑益军 何汉漪 刘永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516,共5页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 ,水平叠加的作用是压制随机噪声和消除多次波 ,但伴随的缺点是降低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且模糊了振幅特征。为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振幅保真 ,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拟合方法代替水平叠加。然而 ,这些拟合方法也有其自身...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 ,水平叠加的作用是压制随机噪声和消除多次波 ,但伴随的缺点是降低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且模糊了振幅特征。为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振幅保真 ,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拟合方法代替水平叠加。然而 ,这些拟合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如在提高信噪比方面的能力较弱等。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 ,讨论了时频域零炮检距拟合方法的特点及在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叠前消除各种线性干扰和多次波的必要性。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只要在叠前做好去噪工作 ,应用时频域零炮检距地震道拟合方法代替水平叠加有利于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振幅保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域 零炮检距 地震道拟合技术 高分辨率 地震资料处理 水平叠加 振幅保真 聚束滤波 均值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强 何汉漪 +2 位作者 吕明 潘懋 姜烨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4期217-224,共8页
通过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及其向盆地边缘的过渡区发现了特征的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区内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的沉积环境为半深海,主要表现为浊流和快速沉积的滑塌变形沉积体.变密度流沉积为灰色中细砾岩,岩石以... 通过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及其向盆地边缘的过渡区发现了特征的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区内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的沉积环境为半深海,主要表现为浊流和快速沉积的滑塌变形沉积体.变密度流沉积为灰色中细砾岩,岩石以颗粒支撑,具有特征的正、反粒序层理,厚度大致在6~10 cm,粒度变化范围0.3~0.5 cm、0.7~0.8 cm,岩层顶面呈不规则波状.喷溢流沉积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是浅水沉积物在海平面震荡中,随着海水事件性地向盆地喷溢而进入到邻近深水盆地的沉积;沉积物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主要为黄灰色中-细砂岩,发育透镜砂和深灰色纹理,水平层理特别是透镜层理中无构造和结构,常因泄水而发生变形,这些条带和透镜体的底部基本没有侵蚀面与内波沉积物区别.莺歌海盆地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发育部位适中,大都处于盆地中央泥拱带-斜坡的过渡带,导致在深水泥质岩体系中发育大套砂质沉积,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莺歌海盆地今后地层-岩性圈闭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密度流 喷溢流 莺歌海盆地 油气勘探意义 沉积学 密度流 溢流 水沉积物 深水盆地 陆源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流体势场演化对天然气运聚的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博 刘震 +1 位作者 何汉漪 李绪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首先建立莺歌海盆地受埋藏深度和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孔隙度演化函数,然后利用该孔隙度函数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选取“改进的Phillipone公式”压力计算模型预测出古地层压力,并通过实测地层压力对其进行误差校正;最后根据古埋深和古... 首先建立莺歌海盆地受埋藏深度和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孔隙度演化函数,然后利用该孔隙度函数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选取“改进的Phillipone公式”压力计算模型预测出古地层压力,并通过实测地层压力对其进行误差校正;最后根据古埋深和古地层压力计算古流体势。通过综合分析成藏期至今的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控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坳陷区生成的天然气有向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东方1-1构造带和莺东斜坡带为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流体势 势场 演化 古流体 斜坡带 构造带 地层压力 天然气 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岩稳定压实带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博 刘震 +1 位作者 李绪深 何汉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9-13,共5页
莺歌海盆地为快速沉积、沉降的伸展-转换盆地,泥岩压实为常见的指数压实模式,同时,泥岩压实曲线具有典型的稳定压实带:即明显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其声波时差值基本保持在约300μs/m,厚度一般为700~1000m,岩性主要以莺-黄组深海... 莺歌海盆地为快速沉积、沉降的伸展-转换盆地,泥岩压实为常见的指数压实模式,同时,泥岩压实曲线具有典型的稳定压实带:即明显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其声波时差值基本保持在约300μs/m,厚度一般为700~1000m,岩性主要以莺-黄组深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为孔隙度基本稳定段,但其测试地层压力却为正常静水压力.分析了泥岩声波稳定压实带的层位、岩性组合、热演化剖面、气测烃及与黏土矿物转化带的关系,认为其形成并非只与黏土矿物转化有关,中央凹陷带底辟区的泥岩稳定压实带是黏土矿物转化和流体排放共同作用形成的,非底辟区则是局部流体排放造成的结果.稳定压实带普遍位于超压带顶面上部,反映出稳定压实带实际上为超压系统的封闭层,强烈底辟区稳定压实带的消失则可能表明深部超压流体向浅部的排放,油气则可能主要集中在浅部层位.因此,正确识别稳定压实带对于准确预测欠压实引起的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的超压及油气聚集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泥岩稳定压实带 黏土矿物转化 流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转换点的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傅旦丹 朱宏彰 何汉漪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提出了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求取任意界面转换点位置的一种迭代算法。该方法在炮检距和横、纵波速度以及反射界面倾角已知的条件下 ,对任一转换波旅行时均可通过迭代方法确定其相应的转换点的位置 ,方法简单且有效 ,一般情况下 ,只需进行... 提出了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求取任意界面转换点位置的一种迭代算法。该方法在炮检距和横、纵波速度以及反射界面倾角已知的条件下 ,对任一转换波旅行时均可通过迭代方法确定其相应的转换点的位置 ,方法简单且有效 ,一般情况下 ,只需进行几次迭代就可得到精度很高的解 ,迭代过程稳定、收敛。该迭代方法不仅可直接用于转换波CCP道集抽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应用 多分量地震 转换波处理 共转换点 迭代法 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四分量地震构造勘探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树林 李绪宣 +2 位作者 何汉漪 骆宗强 张敏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6-454,共9页
张树林 ,李绪宣 ,何汉漪 ,骆宗强 ,张敏强 .近海四分量地震构造勘探效果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4 6~ 4 5 4  近海四分量地震是一项新的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由于纵波和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式、传播机理是不一样的 ... 张树林 ,李绪宣 ,何汉漪 ,骆宗强 ,张敏强 .近海四分量地震构造勘探效果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4 6~ 4 5 4  近海四分量地震是一项新的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由于纵波和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式、传播机理是不一样的 ,对地层的含流体性的敏感性也是不一样的。地层流体对纵波的传播速度的影响、能量的吸收和屏蔽均比横波严重。由于浅层气和热流体的共同影响 ,导致纵波剖面上出现大量的、严重的地震反射模糊区 (气云 ) ,使得构造落实十分困难 ,气藏面积和储量难以准确确定。在转换横波剖面上 ,基本不存在气云 ,对构造高点和构造形态的落实很有帮助。近海四分量地震的构造勘探效果是很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成像 地震模糊区 气云 近海四分量地震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某构造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傅旦丹 刘一峰 +4 位作者 沈丽丽 何汉漪 朱宏彰 韩庆时 粱惠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采用自主开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南海某构造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一条测线进行了试验处理。处理中,针对该构造资料转换波静校正难度大、气云区转换波不易成像等难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和措施。通过对... 采用自主开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南海某构造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一条测线进行了试验处理。处理中,针对该构造资料转换波静校正难度大、气云区转换波不易成像等难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和措施。通过对各种参数效果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处理流程和参数。结果表明,在“气烟囱”模糊带处得到了较好的转换波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双检波器技术 转换波静校正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