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的生成轨迹与自我精神的内化——徐晨阳与何桂彦的对话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晨阳 何桂彦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第4期16-26,共11页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艺术语言永远都会是一个命题。没有自己清晰、明确的艺术语言,就无法准确传达表现意图,形成清晰的艺术表现。而没有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就难以产生个性化的艺术。艺术语言呈现着着和品的风格和面貌,也在表述...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艺术语言永远都会是一个命题。没有自己清晰、明确的艺术语言,就无法准确传达表现意图,形成清晰的艺术表现。而没有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就难以产生个性化的艺术。艺术语言呈现着着和品的风格和面貌,也在表述作者内在的思想。思想就在语言之中,就像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能割裂。而作者自我精神的内化与伸展、也会不断体现在艺术语言的深入与展开之中。艺术语言是作者的表现意图和思想的裁体。本文通过画家常与评论家之间的对话,来探讨画家自我精神、个人语言、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精神 艺术创作 个人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弗兰克·斯特拉与早期的极少主义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桂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3,共3页
本文以斯特拉的绘画创作和艺术主张为主线,尝试对极少主义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与抽象表现主义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 抽象表现主义 极少主义 格林柏格 斯特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自身的语言、修辞与表述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桂彦 《中国美术》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谱系中,有三条发展线索值得关注。一条是来自现实主义语言体系的嬗变与发展。“文革”结束后,当代艺术掀起的第一波浪潮仍然是以“伤痕”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个变体则是90年代初的...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谱系中,有三条发展线索值得关注。一条是来自现实主义语言体系的嬗变与发展。“文革”结束后,当代艺术掀起的第一波浪潮仍然是以“伤痕”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个变体则是90年代初的“新生代”绘画。第二条语言线索是80年代初以来,一部分艺术家主张实现本土文化的现代转型,尝试对传统的一些视觉资源进行现代主义风格与形式上的转化。第三条语言发展轨迹主要是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在80年代,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第三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语言体系 20世纪80年代 批判现实主义 修辞 现代主义风格 西方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浅析谭勋的雕塑创作
4
作者 何桂彦 《美术大观》 2016年第6期26-29,共4页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学历班,2001年进修于法国巴黎美院教授"安娜·罗歇特"材料研究班,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作品参加国内外众多当代...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学历班,2001年进修于法国巴黎美院教授"安娜·罗歇特"材料研究班,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作品参加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展览;并于上海、北京、天津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众多艺术机构与私人收藏。出版多本著作,论文发表于众多重要学术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创作 天津美术学院 重要学术刊物 雕塑系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展览 艺术机构 私人收藏 河北保定 副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事物语”——媒介与观念的延伸
5
作者 何桂彦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第3期69-72,共4页
文章以青年艺术家杭春晖近年来以水墨为媒介的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作品语言及风格上的变化,梳理其艺术创作观念的变化轨迹。作者认为,杭春晖的艺术创作虽然以中国传统的水墨为媒介,但其艺术追求的目标却并未停留在传统水墨的审美维... 文章以青年艺术家杭春晖近年来以水墨为媒介的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作品语言及风格上的变化,梳理其艺术创作观念的变化轨迹。作者认为,杭春晖的艺术创作虽然以中国传统的水墨为媒介,但其艺术追求的目标却并未停留在传统水墨的审美维度,而是在人文内涵上极力扩展,突破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突出作品的内在意义及当代绘画的观念性、实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传统水墨 当代艺术 观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评说汤志义漆幽艺术辑录
6
作者 范迪安 乔十光 +3 位作者 皮道坚 高岭 王端廷 何桂彦 《福建艺术》 2022年第5期31-33,共3页
汤志义是在漆艺文化的继承、创新这个方面做出非常重要贡献的一位中年代表,他具有很好的学院造型的基础,自己的艺术的禀赋、艺术的感觉也可以说非常优秀。早期他主要从事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漆画创作,在这些漆画的创作中他很注重画面的... 汤志义是在漆艺文化的继承、创新这个方面做出非常重要贡献的一位中年代表,他具有很好的学院造型的基础,自己的艺术的禀赋、艺术的感觉也可以说非常优秀。早期他主要从事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漆画创作,在这些漆画的创作中他很注重画面的构图、结构,尤其根据他自己在福建沿海生活的经历表现了许多惠安女、渔家女子以及少数民族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安女 漆艺文化 漆画 福建沿海 汤志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格尔对尼采“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的形而下的注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鹤天驰 何桂彦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0期66-68,共3页
本文尝试从尼采“权力意志”的角度释读李格尔的艺术思想,指出李格尔的艺术史工作是从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其思考的核心是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的回应。因此,李格尔找到了同样关注这一问题的尼采,并以尼采的生命哲学为基础,构建自身的艺... 本文尝试从尼采“权力意志”的角度释读李格尔的艺术思想,指出李格尔的艺术史工作是从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其思考的核心是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的回应。因此,李格尔找到了同样关注这一问题的尼采,并以尼采的生命哲学为基础,构建自身的艺术冲动与艺术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意志 艺术意志 视觉艺术 历史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07年第7期177-180,共4页
一、八五"新潮美术"的宿命"文革"后,中国新时期现代艺术的滥觞应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对于此一时期的美术现象,批评家王林先生这样认为,"
关键词 图像符号 艺术家 新潮美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流行艺术 波普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吕山川笔下的世界
9
作者 何桂彦 《中国艺术》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吕山川,1969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研修班。2005年获中德文化交流奖学金,赴德学习交流。2007年,吕山川举办了名为"事件"的个展,展览作品无一例外涉及到一些当年倍... 吕山川,1969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研修班。2005年获中德文化交流奖学金,赴德学习交流。2007年,吕山川举办了名为"事件"的个展,展览作品无一例外涉及到一些当年倍受世界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2008年,艺术家将关注的焦点从国际转入国内,创作了《事件2008》,描绘了这一年发生在国内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山 新闻图片 创作观念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系 福建师范大学 世界媒体 文化交流 热点新闻 当代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萍
10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2期129-129,共1页
王彦萍,195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博士,1982年、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北京工业大学 叙事结构 国画系 处理方法 硕士学位 空间的 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文化与当代艺术
11
作者 何桂彦 《美术之友》 2002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波普艺术 艺术语言 现代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李路明 后现代时期 王广义 沃霍尔 欲望消费 POPUL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萍
12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0期125-125,共1页
王彦萍,195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博士。1982年、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关键词 王彦 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 大学建筑 北京 博士 学士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萍
13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14年第9期135-135,共1页
看王彦萍的作品,就能发现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表现性水墨所形成的联系。其中有一个特点非常突出,即她在背离传统水墨程式化表达的同时,非常主动地借鉴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结构处理方法,尽管形成了个人化的表现性风格.
关键词 作品欣赏 王彦 20世纪80年代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性 程式化 个人化 水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萍
14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期131-131,共1页
195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博士。1982年、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看王彦萍的作品,就能发现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表现性水墨所形成的联系。其中有一个特点非常突出,即... 195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博士。1982年、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看王彦萍的作品,就能发现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表现性水墨所形成的联系。其中有一个特点非常突出,即她在背离传统水墨程式化表达的同时,非常主动地借鉴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结构处理方法,尽管形成了个人化的表现性风格,但在造型上明显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立体主义 北京工业大学 西方现代艺术 国画系 处理方法 硕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萍
15
作者 何桂彦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期129-129,共1页
看王彦萍的作品,就能发现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表现性水墨所形成的联系。其中有一个特点非常突出,即她在背离传统水墨程式化表达的同时,非常主动地借鉴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结构处理方法,尽管形成了个人化的表现性风格,
关键词 王彦 20世纪80年代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性 程式化 个人化 水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离幻化的青春印痕
16
作者 何桂彦 《中国艺术》 2008年第4期72-73,共2页
杨纳的作品大多描绘的是一些时尚、娇艳的女孩。然而,在这些女孩陶醉的神情、妩媚的眼神背后,则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青春情绪——青春既是完美的也是残缺的,既是娇艳的也是病态的,既是幸福的也是凄美的。卡通化的造型、迷幻的色彩、超现... 杨纳的作品大多描绘的是一些时尚、娇艳的女孩。然而,在这些女孩陶醉的神情、妩媚的眼神背后,则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青春情绪——青春既是完美的也是残缺的,既是娇艳的也是病态的,既是幸福的也是凄美的。卡通化的造型、迷幻的色彩、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共同使杨纳对青春主题的表现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个性——那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异质的、内省式的青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幻化 超现实主义 卡通化 女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丑雕”评选引发的热议与思考
17
作者 殷双喜 孙振华 +4 位作者 吴宜夏 唐尧 何桂彦 刘礼宾 苗菁 《中国美术》 2013年第2期5-13,共9页
城市雕塑,指立于城市公共场空间的雕塑作品。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雕塑出现了"质变"。面对"千城一面"单调的城市景观,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弥补环境中文化的空缺,找回被忽略的"文化平衡"。这一时... 城市雕塑,指立于城市公共场空间的雕塑作品。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雕塑出现了"质变"。面对"千城一面"单调的城市景观,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弥补环境中文化的空缺,找回被忽略的"文化平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深圳的《开荒牛》等,作品刚落成便获得普遍好评。1990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雕发展进入了业内所称的"黄金十年",各地对于城市雕塑的热情空前高涨,雕塑公司、"雕塑之乡"纷纷涌现,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北京共有2512座城市雕塑;深圳则已建成543个城市雕塑。与之相伴的,则是大量"雕塑垃圾"的出现:面目雷同、含义不清的抽象派雕塑进入了许多城市甚至农村,然而这些雕塑精品少、败笔多,许多城市雕塑不仅没有美化城市,反而成为视觉垃圾,大量丑陋不堪的雕塑作品,让公众忍无可忍。已走过30年历程的城市雕塑,虽然在记录历史变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盲目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2012年末,由搜狐文化和搜狐艺术主办的"2012年首届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活动,总投票数498万多张,在59件候选城市雕塑中,根据网友投票数由高到低最终评出的10件作品。"十大丑雕"评选引起了雕塑家、美术理论家、城市管理者及公众的热议、震动和深思。网民的评选结果是否公正?部分城市雕塑为什么那么丑?"丑陋雕塑"出现谁之过?雕塑家为谁而雕?城市雕塑由谁来管?如何有效管理?目前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城市雕塑发展的焦点是什么?城雕与公共艺术未来如何发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设性提案?《中国美术》杂志为此邀请专家、学者专题座谈、访谈,针对问题,引发思考,让我们共同为城市雕塑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健康发展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选 十大 城市雕塑 雕塑作品 改革开放 城市景观 代表作品 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