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言的生成轨迹与自我精神的内化——徐晨阳与何桂彦的对话 |
徐晨阳
何桂彦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6 |
1
|
|
2
|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弗兰克·斯特拉与早期的极少主义运动 |
何桂彦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自身的语言、修辞与表述方式 |
何桂彦
|
《中国美术》
|
2013 |
1
|
|
4
|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浅析谭勋的雕塑创作 |
何桂彦
|
《美术大观》
|
2016 |
0 |
|
5
|
“绘事物语”——媒介与观念的延伸 |
何桂彦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7 |
0 |
|
6
|
名家评说汤志义漆幽艺术辑录 |
范迪安
乔十光
皮道坚
高岭
王端廷
何桂彦
|
《福建艺术》
|
2022 |
0 |
|
7
|
李格尔对尼采“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的形而下的注释 |
冯鹤天驰
何桂彦
|
《美术大观》
|
2022 |
1
|
|
8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07 |
1
|
|
9
|
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吕山川笔下的世界 |
何桂彦
|
《中国艺术》
|
2016 |
0 |
|
10
|
王彦萍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14 |
0 |
|
11
|
通俗文化与当代艺术 |
何桂彦
|
《美术之友》
|
2002 |
0 |
|
12
|
王彦萍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14 |
0 |
|
13
|
王彦萍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14 |
0 |
|
14
|
王彦萍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15 |
0 |
|
15
|
王彦萍 |
何桂彦
|
《中国书画》
|
2014 |
0 |
|
16
|
迷离幻化的青春印痕 |
何桂彦
|
《中国艺术》
|
2008 |
0 |
|
17
|
“十大丑雕”评选引发的热议与思考 |
殷双喜
孙振华
吴宜夏
唐尧
何桂彦
刘礼宾
苗菁
|
《中国美术》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