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年冻土区开放块石护坡降温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树生 张明义 +2 位作者 张耀 高志华 金龙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多年冻土区太阳辐射及风作用的试验条件下,对粒径为15~20 cm的开放块石护坡降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块石护坡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块石护坡表面周期平均温度为正的条件下,护坡下的土体表层周期平均温度在第二个... 通过室内模拟多年冻土区太阳辐射及风作用的试验条件下,对粒径为15~20 cm的开放块石护坡降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块石护坡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块石护坡表面周期平均温度为正的条件下,护坡下的土体表层周期平均温度在第二个试验周期能够降至0℃以下,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土温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时,通过分析开放块石护坡内的温度场分布,可以发现,在环境气温最低时,块石护坡中部形成的封闭环状低温区相当于一个"冷源",块石层内的能量传递以受迫对流-强化传热为主,并由此达到降温制冷目的,冷季吸收的冷量足以抵消暖季输入的热量,使得开放块石护坡的下伏土体在暖季仍能基本保持冻结状态。因此,在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为负并且多风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开放块石护坡可作为一种保护冻土路基长期稳定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块石护坡 降温效果 受迫对流 多年冻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花岗岩区微震事件的Fisher判别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树生 周宏伟 +3 位作者 王超圣 王子辉 陈亮 刘建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521,共7页
应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北山坑探设施开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研究北山花岗岩区微震事件的判别方法,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选取地震力矩、微震能量、微震体变势、静应力降和视应力等5个震源参数作为判别因子,综合考虑各震源参数的差异性,... 应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北山坑探设施开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研究北山花岗岩区微震事件的判别方法,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选取地震力矩、微震能量、微震体变势、静应力降和视应力等5个震源参数作为判别因子,综合考虑各震源参数的差异性,建立爆破和微震事件Fisher判别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总体判别正确率为86.3%,其中爆破组监测数据正确判别率达100%,微震组监测数据的正确判别率为76.4%,判别结果与事件实际基本相符。该模型简便易行,正确率较高,能够对北山花岗岩区爆破和微震事件进行有效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区 微震事件 震源参数 Fisher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洞室应力状态及塑性区分析
3
作者 王子辉 周宏伟 +2 位作者 王超圣 裴浩 何树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0-616,共7页
为了研究圆形洞室开挖后洞壁围岩和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塑性区范围,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埋深下的圆形洞室进行了FLAC3D模拟,揭示了开挖后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洞壁围岩而言,随着初始应力的增加,最大... 为了研究圆形洞室开挖后洞壁围岩和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塑性区范围,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埋深下的圆形洞室进行了FLAC3D模拟,揭示了开挖后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洞壁围岩而言,随着初始应力的增加,最大的切应力不是线性增加的,其增加的幅度在逐渐减小;而最大切应力与初始应力的比值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塑性区范围随埋深的增加在逐渐地扩大,但增加的幅度也在减小。对工作面前方围岩而言,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逐渐靠近初始应力的速度明显快于洞壁围岩,但其切向应力明显小于洞壁围岩的切向应力;随着埋深的增加,工作面前方最大切应力与初始应力的比值处于缓慢增加的过程;随着埋深的增加,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塑性区范围比洞壁围岩的大,进一步验证了工作面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洞室 埋深 FLAC3D 围岩 应力状态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轴压卸围压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破坏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超圣 周宏伟 +3 位作者 王睿 王子辉 何树生 刘建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了研究开挖扰动对花岗岩的破坏机理,对北山花岗岩进行了加轴压卸围压的三轴试验,试验中设置0.1,0.5,1.0,1.5,2.0 MPa/min五种卸围压速率,轴压加载速率是卸载速率的10倍,每一种卸载速率设置5,10,15,20,30 MPa五个围压,并在试验过程中... 为了研究开挖扰动对花岗岩的破坏机理,对北山花岗岩进行了加轴压卸围压的三轴试验,试验中设置0.1,0.5,1.0,1.5,2.0 MPa/min五种卸围压速率,轴压加载速率是卸载速率的10倍,每一种卸载速率设置5,10,15,20,30 MPa五个围压,并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声发射事件。分析了声发射事件数随卸载速率的变化规律,使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声发射事件分为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研究了卸载速率、围压和卸载时间对张剪比(张拉破坏与剪切破坏的比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卸载速率的增加,声发射事件数呈幂函数下降,且围压越高,声发射事件数下降越明显;(2)裂纹的张剪比随着卸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加减小,随着卸载时间增加降低;(3)围压卸载速率增加,岩石声发射b值降低,初始围压升高,对应的b值增加,且卸载速率和围压对张拉b值的影响比对剪切b值影响更明显;(4)基于Maxwell模型分析岩石内局部应力状态,并进一步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中张剪比变化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加卸载速率 声发射 拉破坏 剪破坏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载速率对北山花岗岩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超圣 周宏伟 +2 位作者 何树生 王子辉 刘建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51-157,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卸荷速率对北山花岗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MTS815岩石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不同卸荷速率的三轴试验。试验采用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设置0.1、1.5、2.0 MPa/min三种围压卸载速率,轴压加载速率是围岩卸载速率的10倍,...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卸荷速率对北山花岗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MTS815岩石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不同卸荷速率的三轴试验。试验采用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设置0.1、1.5、2.0 MPa/min三种围压卸载速率,轴压加载速率是围岩卸载速率的10倍,初始围岩设置为5、10、15、20、30 MPa。加卸载过程用力控制,试验过程中用轴向引伸计和环向引伸计记录轴向变形和环向变形,研究加载速率对岩石强度、c、φ值的影响,并基于弹性能建立卸载速率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卸载试验岩石破坏均表现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随着卸载速率增加,强度升高;(2)随着卸载速率增加,c值增大,φ值基本不变;(3)卸载速率主要通过应力调整滞后和卸载附加应力对岩石强度、c、φ值造成影响;(4)基于弹性能建立了影响系数,表征卸载速率对岩石破坏的影响程度,表明同一围压下卸载速率增加,影响系数增大,岩石破坏剧烈程度增加,同一卸载速率时,围压增加,影响系数减小,受围压的限制,岩石破坏剧烈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卸载速率 岩石强度 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气施工中电气接地装置设计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树生 《河南科技》 2010年第6X期21-21,共1页
电气工程施工中,接地装置是连接系统带电部分与地面,防止建筑或设备带电伤人、实现安全功能的重要部分。因此,电气工程接地装置的设计要严格按照规范,根据项目方的要求,结合应用实际目的,选择恰当的接地方式和措施标准,对每个环节加以... 电气工程施工中,接地装置是连接系统带电部分与地面,防止建筑或设备带电伤人、实现安全功能的重要部分。因此,电气工程接地装置的设计要严格按照规范,根据项目方的要求,结合应用实际目的,选择恰当的接地方式和措施标准,对每个环节加以区分和重视,合理完善设计施工工作,保证建筑与设备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施工 接地装置 接地极 接地导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坑探设施微震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超圣 周宏伟 +2 位作者 王子辉 何树生 刘建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61,共9页
为了研究北山花岗岩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坑探设施为平台,使用IMS微震监测系统进行约180 d连续监测,使用小波分解研究了微震事件的P、S波到时以及频带能量分布特征,通过特征参量研究微震事件的分布特征,... 为了研究北山花岗岩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坑探设施为平台,使用IMS微震监测系统进行约180 d连续监测,使用小波分解研究了微震事件的P、S波到时以及频带能量分布特征,通过特征参量研究微震事件的分布特征,使用能量指数研究了完整段和破碎带危险事件分布情况,基于b值研究了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小波分解可以准确确定微震事件P、S波的到时,并进一步对微震事件进行三维定位;微震事件主要以低震级的小事件为主,高震级大事件很少,完整岩石微震事件可以分为高震级和低震级2部分,破碎岩石微震事件比较集中在低震级区域;完整段危险事件约占总事件的55.88%,破碎带危险事件约占总事件的54.54%;根据微震事件频带能量分布将微震事件分为低频主震型和双频震动型,低频主震型能量主要分布在0~350 Hz,双频震动型能量主要分布在230~700 Hz区域和1 030~1 430 Hz区域,完整岩石中事件为低频主震型,破碎岩石中低频主震型和双频震动型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坑探设施 微震监测 特征参量 能量指数 B值 频带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