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对流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何有海
彭楚明
+2 位作者
关翠华
林锡贵
王东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5-794,共10页
根据1980~1991年云顶黑体温度(TBB)相位和强度的变化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分析研究了夏季风爆发期间 TBB场和 850 hPa风场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月第4候...
根据1980~1991年云顶黑体温度(TBB)相位和强度的变化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分析研究了夏季风爆发期间 TBB场和 850 hPa风场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月第4候,它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及前期海洋的热力状况有密切关系。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年(4月第6候),副热带高压较弱,撤离南海较快,从赤道东印度洋到赤道西太平洋,大气对流活动较强,夏季风爆发南海早于盂加拉湾,季风爆发时90~100°E区域过赤道气流显著加强。夏季风爆发晚年(6月第1候)情况相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大气30~60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月中旬至5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冬南海海温预测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
对流活动
低频振荡
年际变化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被引量:
22
2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1 位作者
林锡贵
金祖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后汛期
降水量
振动
分布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南部海洋上层的热振荡
被引量:
20
3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甘子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28,共10页
对1961—1973年南海南部(14°N以南,106°—120°E)海区0—400m的温度-深度资料、以2个月为时间步长、在2(经度)×2(纬度)的网格上进行统计,并计算了表层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结果表明,TAV的年平均和季节分布是东...
对1961—1973年南海南部(14°N以南,106°—120°E)海区0—400m的温度-深度资料、以2个月为时间步长、在2(经度)×2(纬度)的网格上进行统计,并计算了表层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结果表明,TAV的年平均和季节分布是东南高、西北低,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TAV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区的TAV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着约2—4年的振荡周期,且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在埃尔尼诺年,本海区的TAV增加,且有沿海盆向赤道增大的趋势。这种异常状况也存在于100m以深水层。在ENSO事件期间等温线普遍下沉,下沉的深度随深度而减少,随纬度由西向东减少,下沉的幅度随ENSO事件、季节及海域而异。究其原因主要与埃尔尼诺年季风减弱和海洋中的涡旋活动变化有关。此外,强副高的影响也使海洋上层得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
上层
热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
11
4
作者
何有海
程志强
关翠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海海温偏低时情况则相反。考虑冬季(1-2月)南海海温和7-8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纬度)的影响用均生函数建模,试验结果与用子波变换重构方法考察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二者相吻合;预测试验结果与过去3a的实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变化
华北地区
夏季
降雨量
南海
海温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暖池初步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5-602,共8页
观测事实表明,南海有暖池存在。本文主要采用南海20 m 层的水温分布资料,讨论了南海暖池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转流和海洋环流数值模拟的结果探讨了暖池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南海暖池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暖池的发展...
观测事实表明,南海有暖池存在。本文主要采用南海20 m 层的水温分布资料,讨论了南海暖池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转流和海洋环流数值模拟的结果探讨了暖池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南海暖池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暖池的发展除与太阳辐射有关外,还与海洋中涡旋活动及从印度洋( 爪哇海) 输入的暖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暖池
季节和年际变化
涡旋活动
暖水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
23
6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面温度场对1986-1987年ENSO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
3
7
作者
何有海
Warren B.White
Stephen E.Pazan
《热带海洋》
CSCD
1990年第2期86-92,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86-1987年ENSO事件发展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与1982-1983年ENSO 事件期间的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次事件的强度、发生时间和地点虽有差别,但是海面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演变过程基本相...
本文分析了1986-1987年ENSO事件发展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与1982-1983年ENSO 事件期间的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次事件的强度、发生时间和地点虽有差别,但是海面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演变过程基本相似。特别是在ENSO事件达到盛期之前,都有正的海温距平自赤道西太平洋向东传播,且强度加强,到赤道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西侧海域后与海温正距平结合,从而达到ENSO事件盛期。而1986-1987事件前1-2年,西太平洋沿赤道东传的是海温负距平。它可能是造成1986-1987和1982-1983事件强度差异的原因之一。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距平来自赤道外热带西北太平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温度场
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上层热结构演变与El Ni■o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有海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26-32,共7页
对1979年1月至1987年2月热带太平洋0—400m海水垂直平均温度(TAV)时、空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西太平洋TAV的年际变化较SST更显著,且与E1 Ni(?)o相联系。在E1 Ni(?)o和反E1 Ni(?)o期间,海洋上层热结构的分布截然不同,E1 Ni(?)o的发生、...
对1979年1月至1987年2月热带太平洋0—400m海水垂直平均温度(TAV)时、空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西太平洋TAV的年际变化较SST更显著,且与E1 Ni(?)o相联系。在E1 Ni(?)o和反E1 Ni(?)o期间,海洋上层热结构的分布截然不同,E1 Ni(?)o的发生、发展与赤道Kelvin波和热带Rossby波造成的热结构再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热结构
演变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海温和大气对流的低频变化
被引量:
9
9
作者
彭楚明
何有海
+1 位作者
关翠华
林锡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根据云顶黑体温度(TBB) 相位变化并参考西沙站海面温度(SST) 状况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分析研究了与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有关的TBB 和SST 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 月第4 候,爆发的时...
根据云顶黑体温度(TBB) 相位变化并参考西沙站海面温度(SST) 状况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分析研究了与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有关的TBB 和SST 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 月第4 候,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爆发期间的海气状况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夏季风爆发早年(5 月第2 候) ,大气对流活动较强,西南风较强,海温下降显著;夏季风爆发晚年(6 月第1 候) 情况则相反;它爆发的强度还与爆发期间大气对流的30 ~60 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 月下旬至5 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期南海海温预测1998 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
大气对流活动
海面温度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10
作者
翁学传
赵永平
何有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太平洋
热状况
干旱
洪涝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对流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何有海
彭楚明
关翠华
林锡贵
王东晓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5-794,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KZ951-A1-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50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文摘
根据1980~1991年云顶黑体温度(TBB)相位和强度的变化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分析研究了夏季风爆发期间 TBB场和 850 hPa风场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月第4候,它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及前期海洋的热力状况有密切关系。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年(4月第6候),副热带高压较弱,撤离南海较快,从赤道东印度洋到赤道西太平洋,大气对流活动较强,夏季风爆发南海早于盂加拉湾,季风爆发时90~100°E区域过赤道气流显著加强。夏季风爆发晚年(6月第1候)情况相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大气30~60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月中旬至5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冬南海海温预测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际相符。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
对流活动
低频振荡
年际变化
大气
Keywords
summer monsoon onset
convection activities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terannual variation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被引量:
22
2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林锡贵
金祖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KY85-10项目
+1 种基金
国家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关键词
华南
后汛期
降水量
振动
分布
热带气旋
Keywords
Rainfall during second rainy season Sea temperature Convection in the atmospher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分类号
P426.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南部海洋上层的热振荡
被引量:
20
3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甘子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28,共10页
文摘
对1961—1973年南海南部(14°N以南,106°—120°E)海区0—400m的温度-深度资料、以2个月为时间步长、在2(经度)×2(纬度)的网格上进行统计,并计算了表层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结果表明,TAV的年平均和季节分布是东南高、西北低,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TAV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区的TAV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着约2—4年的振荡周期,且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在埃尔尼诺年,本海区的TAV增加,且有沿海盆向赤道增大的趋势。这种异常状况也存在于100m以深水层。在ENSO事件期间等温线普遍下沉,下沉的深度随深度而减少,随纬度由西向东减少,下沉的幅度随ENSO事件、季节及海域而异。究其原因主要与埃尔尼诺年季风减弱和海洋中的涡旋活动变化有关。此外,强副高的影响也使海洋上层得热增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
上层
热振荡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
11
4
作者
何有海
程志强
关翠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205)
"九五"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KZ951-A1-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5015)
文摘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海海温偏低时情况则相反。考虑冬季(1-2月)南海海温和7-8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纬度)的影响用均生函数建模,试验结果与用子波变换重构方法考察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二者相吻合;预测试验结果与过去3a的实况基本一致。
关键词
长期变化
华北地区
夏季
降雨量
南海
海温
气候变化
Keywords
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abnormal causes
SST over South China Sea
forecast test
分类号
P46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暖池初步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5-602,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资助
文摘
观测事实表明,南海有暖池存在。本文主要采用南海20 m 层的水温分布资料,讨论了南海暖池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地转流和海洋环流数值模拟的结果探讨了暖池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南海暖池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暖池的发展除与太阳辐射有关外,还与海洋中涡旋活动及从印度洋( 爪哇海) 输入的暖水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南海暖池
季节和年际变化
涡旋活动
暖水输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warm pool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Gyre activity Warm water transport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
23
6
作者
何有海
关翠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专题!KY85-10-231
国家专项!85-927-05-03专题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的资助!49575266
LCS-95-02
文摘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关键词
热含量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南海
Keywords
heat conten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P73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面温度场对1986-1987年ENSO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
3
7
作者
何有海
Warren B.White
Stephen E.Pazan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出处
《热带海洋》
CSCD
1990年第2期86-92,共7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1986-1987年ENSO事件发展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与1982-1983年ENSO 事件期间的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次事件的强度、发生时间和地点虽有差别,但是海面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主要演变过程基本相似。特别是在ENSO事件达到盛期之前,都有正的海温距平自赤道西太平洋向东传播,且强度加强,到赤道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西侧海域后与海温正距平结合,从而达到ENSO事件盛期。而1986-1987事件前1-2年,西太平洋沿赤道东传的是海温负距平。它可能是造成1986-1987和1982-1983事件强度差异的原因之一。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距平来自赤道外热带西北太平洋。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温度场
海面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上层热结构演变与El Ni■o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有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26-32,共7页
文摘
对1979年1月至1987年2月热带太平洋0—400m海水垂直平均温度(TAV)时、空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西太平洋TAV的年际变化较SST更显著,且与E1 Ni(?)o相联系。在E1 Ni(?)o和反E1 Ni(?)o期间,海洋上层热结构的分布截然不同,E1 Ni(?)o的发生、发展与赤道Kelvin波和热带Rossby波造成的热结构再分布有关。
关键词
海洋
热结构
演变
厄尔尼诺
Keywords
thermal structure, evolution, El Ni■o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海温和大气对流的低频变化
被引量:
9
9
作者
彭楚明
何有海
关翠华
林锡贵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资助
文摘
根据云顶黑体温度(TBB) 相位变化并参考西沙站海面温度(SST) 状况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分析研究了与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有关的TBB 和SST 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 月第4 候,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爆发期间的海气状况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夏季风爆发早年(5 月第2 候) ,大气对流活动较强,西南风较强,海温下降显著;夏季风爆发晚年(6 月第1 候) 情况则相反;它爆发的强度还与爆发期间大气对流的30 ~60 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 月下旬至5 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期南海海温预测1998 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况相符。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
大气对流活动
海面温度
低频振荡
Keywords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the SCS Convection activitie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Low frequency change
分类号
P46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10
作者
翁学传
赵永平
何有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太平洋
热状况
干旱
洪涝
中国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对流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
何有海
彭楚明
关翠华
林锡贵
王东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何有海
关翠华
林锡贵
金祖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南部海洋上层的热振荡
何有海
关翠华
甘子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何有海
程志强
关翠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海暖池初步研究
何有海
关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何有海
关翠华
《热带海洋》
CSCD
1997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面温度场对1986-1987年ENSO事件的响应
何有海
Warren B.White
Stephen E.Pazan
《热带海洋》
CSCD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洋上层热结构演变与El Ni■o
何有海
《热带海洋》
CSCD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海温和大气对流的低频变化
彭楚明
何有海
关翠华
林锡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翁学传
赵永平
何有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