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黄汤茶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楼桢优 周拥军 +4 位作者 钟维标 陈韵扬 屠幼英 刘俊生 何普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6,共12页
高尿酸血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且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研究以平阳黄汤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 高尿酸血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且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研究以平阳黄汤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但不同剂量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尿酸生成和分解途径发现,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能显著抑制肝脏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生成。此外,平阳黄汤可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肾小球、肾小管的病理学特征,同时调节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推测平阳黄汤可通过保护肾脏及调节肠道菌群来促进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本研究为黄茶的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黄汤茶 小鼠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白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
2
作者 于昊男 黄海涛 +3 位作者 赵芸 崔宏春 程志强 何普明 《茶叶》 202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杭州白茶是一种新兴的白茶品类,本文系统分析了杭州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杭州白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福鼎白茶(P<0.05),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2023年产杭州白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 杭州白茶是一种新兴的白茶品类,本文系统分析了杭州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杭州白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福鼎白茶(P<0.05),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2023年产杭州白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较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杭州白茶生产标准和品牌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白茶 理化性质 抗氧化 茶叶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大白鼠磷脂酰胆碱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普明 杉山公男 《茶叶》 2002年第2期78-81,共4页
食物中添加绿茶提取物或其含有儿茶素的组分显著地增加了喂养高胆固醇食物 3周的大白鼠血液和肝脏微粒体磷脂酰胆碱中的亚油酸比例。喂养不含胆固醇的食物时 ,儿茶素改变了肝脏微粒体磷脂种类的组成 ,也增加了其中磷脂酰胆碱中的亚油酸... 食物中添加绿茶提取物或其含有儿茶素的组分显著地增加了喂养高胆固醇食物 3周的大白鼠血液和肝脏微粒体磷脂酰胆碱中的亚油酸比例。喂养不含胆固醇的食物时 ,儿茶素改变了肝脏微粒体磷脂种类的组成 ,也增加了其中磷脂酰胆碱中的亚油酸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大白鼠 磷脂酰胆碱脂肪酸 绿茶 提取物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75
4
作者 丁仁凤 何普明 揭国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茶多酚 糖尿病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改善小鼠睡眠状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靓 林智 +5 位作者 何普明 韩铨 阮征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14-216,共3页
以0、50、100、200mg/kg bw·d的茶氨酸剂量灌胃小鼠,30d后进行睡眠功能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茶氨酸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中剂量组(100mg/kg bw·d)的各项功能性评价效果最佳。茶氨酸没有直接的催眠作用,但能有效延长戊巴比妥... 以0、50、100、200mg/kg bw·d的茶氨酸剂量灌胃小鼠,30d后进行睡眠功能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茶氨酸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中剂量组(100mg/kg bw·d)的各项功能性评价效果最佳。茶氨酸没有直接的催眠作用,但能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条件下小鼠的睡眠时间[中剂量组的睡眠时间为(40.3±26.0)min],提高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条件下小鼠的入睡率(中剂量组的入睡率达33.3%)以及有效缩短巴比妥钠催眠条件下小鼠的睡眠潜伏期[中剂量组的睡眠潜伏期为(30.32±4.8)min],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小鼠 改善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不同溶剂提取组分降脂减肥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昌云 彭远菊 +3 位作者 王兴华 崔文锐 李凤娟 何普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3-551,共9页
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旋转蒸发后冷冻干燥得到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以及剩余水层4个主要分离组分,利用不同的组分灌胃经过肥胖造模处理的ICR小鼠,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和减肥药左旋肉碱进行比较,... 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旋转蒸发后冷冻干燥得到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以及剩余水层4个主要分离组分,利用不同的组分灌胃经过肥胖造模处理的ICR小鼠,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和减肥药左旋肉碱进行比较,研究普洱茶不同组分对ICR肥胖小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总水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剩余水层组分均对肥胖ICR小鼠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和剩余水层抑制脂肪累积(抑制率分别是24.7%和22.5%)的效果略差于减肥药物左旋肉碱(抑制率38.8%),但在改善血清指标尤其是提高HDL-C水平方面(提高率为61.7%和73.4%)显著优于左旋肉碱(9.4%),肝脏指标检测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揭示普洱茶降脂减肥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存在于乙酸乙酯层和(或)剩余水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组分 降脂减肥 左旋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东方 何普明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提取物对高糖作用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揭国良 何普明 +3 位作者 张龙泽 赵保路 吕海鹏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69,共4页
本研究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利用柱色谱分离萃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E2、E8组分,正丁醇萃取物的B2和B5组分具有很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 本研究采用丙酮、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普洱茶,利用柱色谱分离萃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E2、E8组分,正丁醇萃取物的B2和B5组分具有很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PF-1的损伤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自由基 天然抗氧化剂 抗氧化 HPF-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茶多酚对火麻仁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琼瑶 李凤娟 +1 位作者 杨贤强 何普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比较LTP与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比较LTP与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LTP在火麻仁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有关,最适添加量为100 mg/kg。在相同添加浓度(100 mg/kg)条件下,经7 d 60℃强化氧化后,LTP、TBHQ及BHT对火麻仁油过氧化值抑制率分别为50.9%,75.7%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茶多酚 火麻仁油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俊峰 李靓 +3 位作者 何普明 吕海鹏 郭丽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急性毒性进行测定。免疫实验表明,茶氨酸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没有影响,但它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和显著增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氨...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急性毒性进行测定。免疫实验表明,茶氨酸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没有影响,但它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和显著增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氨酸对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g/kg,由急性毒理分级标准判定,属无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免疫力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茶黄素单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子银 屠幼英 +1 位作者 赵勤 何普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0,共4页
不同溶剂系统和NaHCO3前处理茶色素复合物对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茶黄素分离效果比较,以及对仪器参数的优化,探索应用HSCCC分离茶黄素单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和水(3:1:1:6,V/V)具有较佳的分离效果;Na... 不同溶剂系统和NaHCO3前处理茶色素复合物对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茶黄素分离效果比较,以及对仪器参数的优化,探索应用HSCCC分离茶黄素单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和水(3:1:1:6,V/V)具有较佳的分离效果;NaHCO3前处理明显有助于茶黄素单体的分离;当进样量为200mg、流动相速度1.2ml/min、仪器转速880r/min时,能达到最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单体 分离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抗氧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揭国良 何普明 丁仁凤 《茶叶》 2005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本研究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的水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取后剩余物。采用Fe2+-H2O2-鲁米诺的化学发光法和有机自由基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的分光光度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本研究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的水提物,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取后剩余物。采用Fe2+-H2O2-鲁米诺的化学发光法和有机自由基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的分光光度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提示普洱茶水提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层组分和正丁醇萃取层组分对DPPH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抗氧化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与红茶的抗氧化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东方 揭国良 +1 位作者 陈飞 何普明 《茶叶》 2006年第4期202-205,共4页
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及红茶水提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两类茶水提物及萃取组分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普洱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能力无论在总体或单个组分上均略低于红茶;两类茶... 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及红茶水提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两类茶水提物及萃取组分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普洱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能力无论在总体或单个组分上均略低于红茶;两类茶水提物对某些油脂具有较好抗氧化性;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两类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性起主导作用,且红茶略高于普洱茶,在油相中均无表现明显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红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仁凤 何普明 《茶叶》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本文综述了茶叶主要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以及其它成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科研工作者以后的研究任务。
关键词 糖尿病 研究概况 预防和治疗 茶色素 茶多糖 茶多酚 关系 茶叶 主要成分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体内与体外抗氧化功能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东方 揭国良 何普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比较了三种茶粉(水提物)中的多酚、黄酮组成及其含量;测定了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采用灌胃方式饲喂昆明小鼠三种茶粉3周后,观察小鼠血液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 比较了三种茶粉(水提物)中的多酚、黄酮组成及其含量;测定了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采用灌胃方式饲喂昆明小鼠三种茶粉3周后,观察小鼠血液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绿茶中的多酚含量高于红茶与普洱茶,而黄酮含量则低于红茶与普洱茶;红茶与普洱茶具有相当量的没食子酸,且含量均高于绿茶。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大小依次为绿茶>红茶>普洱茶。三类茶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与肝组织中的GSH-PX活性(P<0.05);绿茶与红茶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普洱茶能显著降低血清与肝组织中的MDA含量(P<0.05)。不同的发酵程度对茶叶中多酚组成、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及对小鼠的抗氧化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未知的高分子量多酚类物质如儿茶素衍生物或聚合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程度 抗氧化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提取物对纳米SiO2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朴秀美 金恩惠 +3 位作者 陈兴华 王千潮 何普明 屠幼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硅肺是吸入SiO2粉尘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探讨了白茶提取物对纳米SiO2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毫银针提取物组、白牡丹提取物高和低剂量组、EGCG组共6个组,每组... 硅肺是吸入SiO2粉尘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探讨了白茶提取物对纳米SiO2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毫银针提取物组、白牡丹提取物高和低剂量组、EGCG组共6个组,每组9只大鼠。除正常组外的其余5个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方法造模纳米SiO2粉尘(80 mg·mL-1),每天以灌胃方式给予药物两周之后,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以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白茶提取物各处理组及EGCG组病理形态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白毫银针提取物组的效果最佳。白茶提取物各处理组与EGCG组的大鼠肺NO含量和炎症因子IL-6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GSH-Px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白牡丹提取物对降低NO含量和升高GSH-Px活力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对于纳米SiO2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有效的减缓和修复作用,主要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提取物 纳米SIO2 大鼠 肺纤维化 抑制作用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对烟雾诱导的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黎攀 周辉 +4 位作者 蔡梅生 金恩惠 刘晓博 何普明 屠幼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1-655,共15页
60只ICR小鼠随机等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寿眉组、白牡丹组、白毫银针组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组。通过烟熏法建立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模型,3个等级的白茶水提物和EGCG通过灌胃给予药... 60只ICR小鼠随机等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寿眉组、白牡丹组、白毫银针组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组。通过烟熏法建立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模型,3个等级的白茶水提物和EGCG通过灌胃给予药物,5周后处死,收集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和肝组织,测定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各样品的生化指标,研究白茶对小鼠COPD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1)模型组肺组织出现大量炎性浸润与杯状细胞化生等病理损伤,白茶提取物和EGCG处理均能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性损伤,白毫银针效果最佳;(2)模型组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白茶提取物和EGCG处理均能显著降低MDA、IL-6与TNF-α水平并上调SOD活性;(3)模型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升高,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NO水平降低,白茶提取物和EGCG组均能改善NO失调,降低MPO活性;(4)白茶提取物和EGCG均能上调COPD小鼠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的下降;上述处理过程中均未见白茶提取物和EGCG对小鼠的肝毒性。综上,白茶提取物能够通过抗氧化、抗炎和调节NO失常来明显改善香烟烟雾诱导的小鼠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提取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抗炎和促外伤愈合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航晔 夏琛 +1 位作者 何普明 屠幼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茶多酚(复合物)在活体动物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选取ICR小鼠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伤口造模,并使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1.0%的茶多酚溶液对伤口进行处理,以人工细胞愈合膜处理作为阳性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 为研究茶多酚(复合物)在活体动物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选取ICR小鼠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伤口造模,并使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1.0%的茶多酚溶液对伤口进行处理,以人工细胞愈合膜处理作为阳性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于9 d后测定不同含量茶多酚对受伤小鼠免疫系统以及伤口处肉芽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0.5%茶多酚处理能加速小鼠伤口愈合,其愈合情况优于阳性对照组;同时,0.3%、0.5%茶多酚处理在伤口愈合后期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细胞因子水平,防止过度的炎症反应。通过对伤口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测定发现,茶多酚处理组的SOD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其可能对伤口处因炎症反应而产生的自由基的清除有一定作用,从而阻止其对机体的损害;对伤口处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发现,茶多酚处理可促进伤口处毛细血管的形成。同时,茶多酚(复合物)表现出的促外伤愈合功能与其含量有关。在较低质量分数(0.5%以下)时,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升高,其促外伤愈合能力增强;而在较高质量分数(0.8%以上)时,茶多酚表现出抑制伤口愈合的生理特性。该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茶多酚的部分抗炎和促外伤愈合机制,并发现促进创面愈合的茶多酚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0.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ICR小鼠 免疫系统 肉芽组织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鼎白茶滋味品质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志达 周辉 +3 位作者 陈兴华 林乃设 何普明 屠幼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本文检测并比较了不同等级、是否陈化3年处理、是否压饼处理的18个福建白茶的生化成分,同时采用滋味等效量化评价方法,对白茶样品的鲜味、苦味、涩味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本文检测并比较了不同等级、是否陈化3年处理、是否压饼处理的18个福建白茶的生化成分,同时采用滋味等效量化评价方法,对白茶样品的鲜味、苦味、涩味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各滋味品质相关的化学成分,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含茶多酚20.14%,氨基酸5.42%。随着白茶等级的降低,茶多酚、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含量减少,黄酮含量增加。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相近,且显著高于寿眉。在陈化白茶中,压饼陈化白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含量低于散陈化白茶。茶样鲜味、涩味和苦味量化审评结果表明:白毫银针鲜味得分最高,白牡丹鲜味、涩味、苦味得分均较高,而寿眉这3种滋味得分均较低;陈化白茶鲜味、涩味得分低于新白茶,压饼陈化白茶鲜味得分进一步下降。本研究为消费者提供了认识白茶品质的科学方法,也丰富了白茶的生化理论,为白茶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生化成分 滋味 量化评价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料紫砂壶对乌龙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璇 金恩惠 +3 位作者 沈映斌 张晓 屠幼英 何普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为了对不同泥料(红泥、紫泥、段泥)紫砂壶冲泡的乌龙茶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headspac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L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 为了对不同泥料(红泥、紫泥、段泥)紫砂壶冲泡的乌龙茶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headspac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L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识别不同泥料紫砂壶在冲泡乌龙茶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烧杯)茶汤相比,用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及各种呈味物质含量较高,且不同泥料紫砂壶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茶汤中水浸出物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和对照组,红泥壶增强了茶汤“鲜甜”的滋味特征,该滋味特征物质如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在红泥壶冲泡的茶汤中含量较高;紫泥壶增强了茶汤“苦涩”的滋味特征,该滋味特征物质如茶多酚和咖啡碱在紫泥壶冲泡的茶汤中含量最高。和对照组茶汤相比,用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香气种类增多,重要香气成分如橙花叔醇、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β-紫罗酮等的含量增加,不同香气物质之间的比例都有较大的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对照组,其中红泥壶对乌龙茶的花香、清香的香气特征增益效果最强。结合感官审评可知,用紫砂壶冲泡清香型铁观音对茶汤的香气、滋味和汤色均有一定的影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紫砂壶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香气成分 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