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古日古木-7”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1
作者 孙欣缘 郑雅萍 +3 位作者 孙康萌 李旻辉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代表性样品,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建立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来源“古日古木-7”的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结果: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6±0.32)、(4.97±0.94)、(5.21±0.26)mg·g^(-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区分3种“古日古木-7”药品,其中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特征图谱含有蓝盆花中的特征性成分秦皮乙素,红花七味丸/散含有菊花中的特征性成分木犀草苷和异鼠李素,2种药品均出现明显的诃子中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而清肝七味丸/散中则没有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除此以外,还多出香青兰和瞿麦的成分信息。结论:建立了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测定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并规定了含量限度,有利于确保药品的基本质量,建立的特征图谱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古日古木-7”药品,从而为“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日古木-7” 质量标准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德都红花七味丸/散 红花七味丸/散 清肝七味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李旻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2期32-35,52,共5页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茶 黄芩叶 黄芩茎 黄芩根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3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许利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5期62-68,共7页
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青钱柳神茶具有悠久... 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青钱柳神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化学研究表明主要为有机酸、黄酮、多糖和三萜类等,其中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是其主要的甜味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具有降糖、降脂、降压、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和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并安全无毒。青钱柳神茶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价值,值得继续深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神茶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4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4 位作者 肖伟 李旻辉 崔占虎 闫英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6期3-7,19,共6页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黄芩茶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探讨。黄芩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促消化等作用,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唇形科黄芩属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的黄芩茶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探讨。黄芩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促消化等作用,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唇形科黄芩属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scordifolia Fisch)、粘毛黄芩(S.viscidula Bunge)和滇黄芩(S.amoena C.H.Wright)的地上部分经加工而成;黄芩茶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其饮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对黄芩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还对黄芩茶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茶 别样茶 应用现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春年 肖苏萍 +4 位作者 田壮 曾燕 赵润怀 彭勇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2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叶 黄芩茶 干燥方法 总黄酮 野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芩属植物传统药物学初步整理 被引量:29
6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1 位作者 肖伟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方法:系统查阅各种本草、各地植物志和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中国地区分布的黄芩属药用植物约有30种,17变种,集中分...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方法:系统查阅各种本草、各地植物志和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中国地区分布的黄芩属药用植物约有30种,17变种,集中分布在黄芩亚属的顶序黄芩组、腋序黄芩组和盔状黄芩组等少数几个组中,该属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性味多为苦、寒,功能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等作用,该属半数以上的药用植物都以全草入药,部分用根,仅少部分用果实和叶。结论:为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属 药用植物 传统药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别样茶防治癌症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许利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别样茶是我国古代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除茶科茶属外另一大类群的茶饮植物,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显示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本文在系统整理中国别样茶来源、传统疗效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15种... 中国别样茶是我国古代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除茶科茶属外另一大类群的茶饮植物,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显示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本文在系统整理中国别样茶来源、传统疗效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15种别样茶在防治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表明这些别样茶多含有植物多酚类成分,在癌症的启动、促进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均有作用,为其防治癌症的主要物质基础,显示中国别样茶是预防和治疗癌症很好的研究对象。然而目前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值得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样茶 癌症 抗肿瘤 预防与治疗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等几种别样茶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的检测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1 位作者 肖伟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对青钱柳甜茶等几种别样茶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进行检测,为别样茶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RSLC),Acclaim PA2色谱柱(150mm×2.1mm,2.2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检测波长:273nm,柱温:3... 目的:对青钱柳甜茶等几种别样茶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进行检测,为别样茶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RSLC),Acclaim PA2色谱柱(150mm×2.1mm,2.2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检测波长:273nm,柱温:30℃。结果:除加入绿茶的商品中检测到适量的咖啡因外,青钱柳神茶、黄芩茶、多穗柯甜茶、悬钩子属甜茶,以及甜叶菊叶和湖北海棠叶中均未检测出上述3种生物碱。结论:相对于绿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别样茶中未检出上述3种成分,为别样茶的科学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样茶 青钱柳 咖啡因 可可碱 茶碱 RS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津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历史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2 位作者 肖伟 许利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2期68-72,共5页
综述文献资料,对我国别样茶之一的苦津茶进行总结和探讨。苦津茶为槭树科植物苦茶槭(Acerginnala Maxim.subsp.theiferum (Fang) Fang)和茶条槭(Acerginnala Maxim.)的嫩叶经加工而成,具有清肝明目、降压等作用。苦津茶在我国民间应用广... 综述文献资料,对我国别样茶之一的苦津茶进行总结和探讨。苦津茶为槭树科植物苦茶槭(Acerginnala Maxim.subsp.theiferum (Fang) Fang)和茶条槭(Acerginnala Maxim.)的嫩叶经加工而成,具有清肝明目、降压等作用。苦津茶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具有2000多年历史。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酚类,包括鞣质和黄酮类成分,药理活性主要为抗氧化、抗肿瘤、降糖和抗菌等作用。苦津茶研究尚不深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津茶 苦茶槭 茶条槭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春年 赵乃勤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7,共5页
综述了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位反应合成法、快速凝固工艺、大塑性变形法、高能球磨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6大类制备工艺方法的机理、特点、适用范围和现阶段开发程度,以及由这些制备工艺所开发出的新... 综述了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位反应合成法、快速凝固工艺、大塑性变形法、高能球磨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6大类制备工艺方法的机理、特点、适用范围和现阶段开发程度,以及由这些制备工艺所开发出的新材料的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评价了各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在指出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高能球磨法 溅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春年 李珮 +1 位作者 郝大程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9期1512-1517,共6页
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P.K.Hsiao)植物为毛茛科唐松草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东亚大陆特有,主要分布在中国,多具有传统药用价值。为更好地发掘其药用潜力,对该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药用... 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P.K.Hsiao)植物为毛茛科唐松草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东亚大陆特有,主要分布在中国,多具有传统药用价值。为更好地发掘其药用潜力,对该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药用亲缘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化学和分子水平上,人字果属和扁果草属(Isopyrum L.)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该属仅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液质联用色谱方法鉴定出了120多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氰类、内酯等,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纵肋人字果系,提示该系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在演化程度上比人字果系更高;人字果属中发现的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这与耳状人字果治疗癫痫的传统应用相关。对人字果属植物的药用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对该属植物药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果属 药用亲缘学 化学分类学 亲缘关系 传统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槭属植物药用亲缘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春年 毕武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8期1403-1414,共12页
槭属(Acer L.)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槭属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对其传统药用记载丰富。然而,该属植物的药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利用。在对世界槭属植物传统药用记载整理的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亲缘关... 槭属(Acer L.)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槭属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对其传统药用记载丰富。然而,该属植物的药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利用。在对世界槭属植物传统药用记载整理的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功效活性分别进行总结: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亲缘关系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槭属植物中约有38种、3亚种和1变种有较长历史的民间药用记载,且主要在东亚和北美地区使用,对骨关节系统、眼部和各种疼痛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化学成分报道超过350个,包括黄酮、鞣质、二芳基庚烷、苯丙素、三萜和甾体等类成分;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微生物、抗感染、抗糖尿病、刺激成骨细胞分化、保肝、调血脂、改善认知障碍、预防视网膜病变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其中抗氧化、抗肿瘤和抗感染活性得到的关注最多。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对其不同知识体系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讨论,初步阐释了槭属植物的药用亲缘关系,为槭属植物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属 药用植物亲缘学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传统药用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hter’s综合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春年 徐翠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43-46,共4页
Richter’s综合征是一类淋巴造血系统少见的综合征。由一种细胞类型的白血病转化/并发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的淋巴瘤,即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进一步认为由一种细胞的白血病/淋巴瘤转化/并发为另一种细胞的淋巴瘤/白血病或白血病转化/并... Richter’s综合征是一类淋巴造血系统少见的综合征。由一种细胞类型的白血病转化/并发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的淋巴瘤,即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进一步认为由一种细胞的白血病/淋巴瘤转化/并发为另一种细胞的淋巴瘤/白血病或白血病转化/并发霍奇金氏淋巴瘤,均为广义的Richter’s综合征;而且后者又被称为变异型Richter’s综合征。该综合征国内报道极少,尤其变异型未见国内报道,而国外报道逐年增加。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存在混乱,在命名、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er’s综合征 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样茶-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初步调查 被引量:39
14
作者 许利嘉 马培 +3 位作者 肖伟 彭勇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4期62-66,共5页
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藤茶在我国南方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别样茶的特征。现代化学研究表明藤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 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藤茶在我国南方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别样茶的特征。现代化学研究表明藤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以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藤茶具有消炎抗菌、抗肿瘤、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活性。因此藤茶是预防、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非常有前景的一个研究对象。对藤茶进行深入整理研究,不仅能够对我国茶文化多样性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也能够为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显齿蛇葡萄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饮与健康 被引量:17
15
作者 肖伟 刘勇 +3 位作者 许利嘉 彭勇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期1-3,8,共4页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现实意义和展望将来三个方面来论述茶饮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习俗上所称的山茶科山茶属的茶,在唐代被作为主要的茶饮而得到飞速发展,民间经常使用非山茶科的茶则被称为"别样茶"。研究、开发茶和别样茶,对弘...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现实意义和展望将来三个方面来论述茶饮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习俗上所称的山茶科山茶属的茶,在唐代被作为主要的茶饮而得到飞速发展,民间经常使用非山茶科的茶则被称为"别样茶"。研究、开发茶和别样茶,对弘扬中华文化,支援西部大开发和发展三农经济以及防治慢性疾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除了对茶饮的定义和分类作了阐述外,还提出了今后的展望,并建议有关方面在做健康产业规划时,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将茶饮的研究和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 别样茶 健康 慢性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p53、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檀碧波 韩杰 +4 位作者 吕炳蓉 吕柏楠 何春年 赵建辉 耿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83-83,共1页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p53蛋白、P-gp的表达。结果发现肿瘤原发灶中p53蛋白、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6%、71.4%;淋巴结转移灶中二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91.4%,均高于原发...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p53蛋白、P-gp的表达。结果发现肿瘤原发灶中p53蛋白、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6%、71.4%;淋巴结转移灶中二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91.4%,均高于原发灶(P均<0.05)。认为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同原发灶相比已发生了异质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多药耐药 P53蛋白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多样性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0
17
作者 肖伟 彭勇 +3 位作者 许利嘉 何春年 刘延泽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0期52-53,59,共3页
通过历史考证和实地调查,中国茶的来源除茶科茶属植物外,古代便有多种来源,这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传统且目前尚有商品的非茶科茶属的茶,我们称之为别样茶,对别样茶进行研究和整理,不仅是为了抢救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于寻找... 通过历史考证和实地调查,中国茶的来源除茶科茶属植物外,古代便有多种来源,这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传统且目前尚有商品的非茶科茶属的茶,我们称之为别样茶,对别样茶进行研究和整理,不仅是为了抢救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于寻找治疗和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的新药和保健品、支援"三农"、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别样茶 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培根 李旻辉 +2 位作者 郝大程 何春年 许利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9期1499-1505,F0002,共8页
通过回顾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建立、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寻找进口药的国产替代资源、药用植物新分类群的发现、新药源寻找和资源开发利用、中药(民族药)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内容及实践成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其将不断融合新知识、新技术... 通过回顾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建立、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寻找进口药的国产替代资源、药用植物新分类群的发现、新药源寻找和资源开发利用、中药(民族药)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内容及实践成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其将不断融合新知识、新技术,整理、总结药用植物研究开发经验技术,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医药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亲缘学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传统疗效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法与采收期对黄芩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肖苏萍 何春年 +7 位作者 曾燕 田壮 赵润怀 王继永 宋国虎 韩志斌 杜越娟 田东凤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1期975-980,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然晒干法,考察采样时间对黄芩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集完全开放的黄芩花,分别采用阴干、烘干、晒干、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五种不同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比...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然晒干法,考察采样时间对黄芩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集完全开放的黄芩花,分别采用阴干、烘干、晒干、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五种不同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比色法分析花中总黄酮含量,HPLC法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野黄芩苷、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七种成分的含量。于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每周采集完全开放的黄芩花,同时收集自然脱落的黄芩花,观察相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花中不同黄酮类成分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微波干燥法利于保留总黄酮、野黄芩苷和黄芩苷,阴干法利于保留芹菜素,真空干燥法利于保留黄芩素。干燥方法的差异对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影响不大;采收时间对黄芩花中黄酮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总黄酮、野黄芩苷和芹菜素在七月底八月初均出现了峰值,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第一次采样点含量最高,之后急剧下降进入平稳期。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在整个采集期内含量均比较稳定。与直接采摘的黄芩花相比,自然脱落的紫花和白花中总黄酮、黄芩苷、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和黄芩素含量均较低。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在所有实验中未检出到。结论:微波干燥法对于保存黄芩花中的药效成分效果较其他方法好,自然晒干法比较方便和经济。在黄芩盛花期的7月底到8月初集中采集完全开放的黄芩花,其质量佳,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花 干燥方法 采收期 黄酮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及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 被引量:17
20
作者 肖培根 肖伟 +4 位作者 许利嘉 何春年 彭勇 姜保平 胡克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381-1385,共5页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最近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慢性退行性疾患有良好防治作用,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了整理。黄连、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均为上品。黄连,...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最近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慢性退行性疾患有良好防治作用,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了整理。黄连、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均为上品。黄连,黄柏、关黄柏、黄藤、功劳术、金果榄、三颗针等七种物品收载在《中国人民共和同药典》中,此类中草药集中分布于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药用植物类群中,组成生物、化学、药理上的多样性,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小檗碱类中草药 慢性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