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在Nafion-钴席夫碱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其测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星存 邓锐 +1 位作者 李平 莫金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
将一种杂环席夫碱N,N′-2 ,6 -二乙酰吡啶缩双苯胺和Nafion修饰在铂电极上 ,然后与钴 (Ⅱ )反应 ,得到Nafion -钴席夫碱膜修饰电极。实验结果表明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机械、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对生物分子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氧化有显... 将一种杂环席夫碱N,N′-2 ,6 -二乙酰吡啶缩双苯胺和Nafion修饰在铂电极上 ,然后与钴 (Ⅱ )反应 ,得到Nafion -钴席夫碱膜修饰电极。实验结果表明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机械、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对生物分子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以1.5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一氧化氮 ,当浓度在2.8×10-6~8.4×10-8 mol/L范围时 ,氧化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抗坏血酸、精氨酸及亚硝酸根不干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钴配合物 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修饰电极导数伏安法同时测定多巴胺和肾上腺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星存 李平 莫金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1,22,共4页
研究了2,6 - 吡啶二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实验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该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而对抗坏血酸等阴离子没有响应。 利用在修饰电极上循环伏安阴极过... 研究了2,6 - 吡啶二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实验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该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而对抗坏血酸等阴离子没有响应。 利用在修饰电极上循环伏安阴极过程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峰电位不同, 采用阴极化导数伏安法可同时测定多巴胺和肾上腺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导数伏安法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6-吡啶二甲酸膜对儿茶酚和对苯二酚电氧化的催化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何星存 李平 莫金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研究了 2 ,6-吡啶二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其对儿茶酚和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使它们的氧化电位降低 ,峰电流显著增大。从聚合物膜与多酚化合物的氢键作用对催化机理进行了... 研究了 2 ,6-吡啶二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其对儿茶酚和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使它们的氧化电位降低 ,峰电流显著增大。从聚合物膜与多酚化合物的氢键作用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该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可用于多酚的电化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吡啶二甲酸 儿茶酚 对苯二酚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蛋白酶的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小建 梁成钦 +2 位作者 何星存 刘国雄 周海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就乙醇沉淀、单宁沉淀、超滤三种方法提取罗汉果蛋白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滤法所获得的蛋白酶质量最好,此时蛋白酶的酶活回收率为52.32%。
关键词 罗汉果 蛋白酶 乙醇法 单宁法 超滤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多糖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俊 黄艳 +3 位作者 何星存 苏小建 陈海燕 廖日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用热水从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中提取所得的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1个纯罗汉多糖SGPS1;利用HPLC、GC、GC-MS、13CNMR、甲基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等方法分析了SGPS1的组成和结构... 用热水从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中提取所得的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1个纯罗汉多糖SGPS1;利用HPLC、GC、GC-MS、13CNMR、甲基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等方法分析了SGPS1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多糖SGPS1为酸性杂多糖,它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各糖残基的摩尔比为Rha∶Ara∶Xyl∶Gal∶Glc∶GlcA=1.00∶2.30∶1.40∶9.07∶39.53∶2.46;SGPS1由(1→4)Glc、(1→3)Gal构成主链,且以(1→4)Glc键型为主,Glc在2-O、3-O和6-O处有分支,Gal在6-O处有分支,平均每20个主链糖残基有5个分支糖残基;侧链由(1→3)Glc、(1→6)Glc、(1→4)Gal和(1→2)Rha片段组成;Ara、Xyl以及部分Glc、Gal为末端基;GlcA在分子中是以末端GlcA和3-位取代的GlcA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多糖 结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罗汉果多糖的IR及^(13)CNMR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俊 张艳军 +2 位作者 黄锡山 何星存 苏小建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2,85,共3页
利用FT IR和13C NMR技术对罗汉果中的两种多糖SGPS1(Siraitia grosvenorii Polysaccharides,SGPS)和SGPS2进行分析。从SGPS1和SGPS2的红外吸收(4000-500 cm-1)可知,它们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特征,SGPS1中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 利用FT IR和13C NMR技术对罗汉果中的两种多糖SGPS1(Siraitia grosvenorii Polysaccharides,SGPS)和SGPS2进行分析。从SGPS1和SGPS2的红外吸收(4000-500 cm-1)可知,它们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特征,SGPS1中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式存在,SGPS2中的单糖残基以α-吡喃环的形式存在。同时运用13C NMR证实了这两种多糖的单糖残基环状构型及糖苷键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多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3C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罗汉果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丽婕 苏小建 +3 位作者 叶绪兵 何星存 田辉 王双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鲜罗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18种成分,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同时分析发酵型罗汉果酒中游离氨基酸成分,游离氨基酸数量高达17种之多,总含量为27.7mg/100mL。鲜罗汉果挥发性成分和罗汉果酒...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鲜罗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18种成分,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同时分析发酵型罗汉果酒中游离氨基酸成分,游离氨基酸数量高达17种之多,总含量为27.7mg/100mL。鲜罗汉果挥发性成分和罗汉果酒中丰富的游离氨基酸赋予罗汉果酒特有的香味和浓厚感及很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酒 挥发油 游离氨基酸 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成钦 苏小建 +2 位作者 徐庆 何星存 张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8-149,152,共3页
研究了采用罗汉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水解工艺;分析了温度、pH、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质量百分比)和时间对酶水解的影响;得到了罗汉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工艺为温度60℃、pH9.0、底物浓度5.0%、酶与底物... 研究了采用罗汉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水解工艺;分析了温度、pH、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质量百分比)和时间对酶水解的影响;得到了罗汉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工艺为温度60℃、pH9.0、底物浓度5.0%、酶与底物比5.0%、水解时间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大豆分离蛋白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小建 梁成钦 +1 位作者 何星存 刘国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9-253,共5页
利用超滤和DEAE Sepharose CL-6B柱层析,对罗汉果蛋白酶进行了纯化。同时探讨罗汉果蛋白酶的理化性质,对纯化的罗汉果蛋白酶进行了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等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该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罗汉果 蛋白酶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罗汉果甜甙V的含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丽婕 苏小建 +1 位作者 何星存 陈全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4-87,共4页
建立一个快速、简单、准确的固相萃取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汉果甜甙V含量的方法。样品经C18固相萃取管(200mg/3mL)纯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色谱柱为NH2P-50,流动相为V(乙腈)∶V(水)=85∶1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标... 建立一个快速、简单、准确的固相萃取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汉果甜甙V含量的方法。样品经C18固相萃取管(200mg/3mL)纯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色谱柱为NH2P-50,流动相为V(乙腈)∶V(水)=85∶1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标准曲线自0.025g/L~1.000g/L呈线形关系(r2=0.9993)。研究表明:固相萃取法能很好的纯化罗汉果甜甙Ⅴ,回收率高达98.80%,RSD为0.52%。此法样品处理简单,溶剂消耗少,费用减少,分析结果重现性好,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甜甙V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韩英 陈振林 +3 位作者 杨军君 胡蓉 凌海 何星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7,共4页
以红瓜子为原料、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红瓜子仁油萃取工艺优化,并对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瓜子仁粒径40目,萃取压力40 MPa,CO_2... 以红瓜子为原料、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红瓜子仁油萃取工艺优化,并对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瓜子仁粒径40目,萃取压力40 MPa,CO_2流量24 L/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99.27%。红瓜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2.1%)、油酸(16.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9%,可作为一种优质植物油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瓜子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甜甙Ⅴ含量分布及与果实密度和水溶物含量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小建 黄丽婕 +1 位作者 梁琼丹 何星存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16,共4页
通过常规提取法提取罗汉果植株各部位的水溶性成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烘干后罗汉果叶、茎、薯块甜甙V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部位甜甙V的含量各不相同,分别为0.011%,0.002%,0.006%,三者的甜甙V含量关系为叶>薯块>茎。同时... 通过常规提取法提取罗汉果植株各部位的水溶性成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烘干后罗汉果叶、茎、薯块甜甙V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部位甜甙V的含量各不相同,分别为0.011%,0.002%,0.006%,三者的甜甙V含量关系为叶>薯块>茎。同时通过对不同质量不同体积罗汉果中水溶物和甜甙V的含量测定,初步揭示了干罗汉果果实密度与水溶性物质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干罗汉果的密度越大,其水溶性物质的含量越大,果实中甜甙V的含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甜甙V 密度 可溶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籽仁油脂理化性质及微波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健 苏小建 +1 位作者 李明月 何星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43-14244,14252,共3页
[目的]测定八角籽仁油脂的各种性质,利用微波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方法]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Cl3固体超强酸和KF/γ-Al2O3型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以固体超强酸超强碱作催化剂,无水硫酸镁... [目的]测定八角籽仁油脂的各种性质,利用微波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方法]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Cl3固体超强酸和KF/γ-Al2O3型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以固体超强酸超强碱作催化剂,无水硫酸镁作脱水剂,微波档为保温档,油醇比例为1∶20,反应时间为5 min,催化剂用量5%时,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0.15%,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结论]用八角籽仁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是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的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仁油脂 理化性质 微波 固体超强酸 固体超强碱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消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肉姜中的硒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微 陈秋娟 +2 位作者 何星存 罗杨合 朱东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以邻苯二胺为络合显色剂,超声波辅助大肉姜的消解及硒与邻苯二胺的络合、萃取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肉姜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体系测定波长为334nm,硒在0~2.08μg/mL含量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样品的... 以邻苯二胺为络合显色剂,超声波辅助大肉姜的消解及硒与邻苯二胺的络合、萃取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肉姜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体系测定波长为334nm,硒在0~2.08μg/mL含量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样品的最佳消解条件:消解体系为HNO_3-HClO_4,体积比为4∶1,用量为18mL的混酸,超声辅助消解时间为30min,水浴温度为50℃,测得大肉姜中的硒含量为4.4425μg/g,加标回收率为97.79%~102.02%,消解效果好,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肉姜 超声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渣料栽培平菇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小建 龚受基 +4 位作者 黄丽萍 兰治成 郑洁艳 龙柱勋 何星存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29,共2页
对罗汉果渣料栽培平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汉果渣的C:N≈25:1,适合栽培平菇的营养条件,当配方为罗汉果渣90.0%,玉米粉8.0%,石灰1.0%,石膏3.0%时,栽培平菇单潮生物转化率接近90%。
关键词 罗汉果 平菇 生物转化率 渣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量法测定混合卤化物中的碘离子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复青 何星存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3-153,156,共2页
碘和淀粉在有碘离子存在时显蓝色。在滴定分析中,这一显色机理已被应用于无汞定铁法的预还原过程和指示碘化钾溶液滴定银离子的终点。本文利用上述显色原理指示硝酸银溶液滴定碘离子的终点,在滴定前加入指示剂碘-淀粉,溶液呈蓝色:
关键词 碘离子 卤化物 银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微 陈秋娟 +2 位作者 何星存 罗杨合 朱东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119,共6页
以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贺州市八步区几种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A=1.4307C+0.0037,相关系数R^2=0.9998,检测限为1.5μg/L,亚硝酸盐回收率为94.78%~99.53%。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较好,操作简便,精... 以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贺州市八步区几种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A=1.4307C+0.0037,相关系数R^2=0.9998,检测限为1.5μg/L,亚硝酸盐回收率为94.78%~99.53%。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较好,操作简便,精密度高,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没有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腌菜 Α-萘胺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方法降解四氯乙烷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晓琳 蒙昌宇 +2 位作者 何星存 黄智 陈孟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431-5434,共4页
[目的]采用机械化学方法,研究1,1,2,2-四氯乙烷的降解。[方法]以六水合硫酸镍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纳米NiO。以NiO作催化剂,在机械搅拌下,分析四氯乙烷用量、催化剂用量、光照条件、搅拌强度对水中1,1,2,2-四氯乙... [目的]采用机械化学方法,研究1,1,2,2-四氯乙烷的降解。[方法]以六水合硫酸镍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纳米NiO。以NiO作催化剂,在机械搅拌下,分析四氯乙烷用量、催化剂用量、光照条件、搅拌强度对水中1,1,2,2-四氯乙烷降解的影响。[结果]在无光照、机械搅拌条件下,以NiO作催化剂可以降解四氯乙烷,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机械搅拌168 h以上仍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反应12 h时,催化剂和四氯乙烷用量对四氯乙烷的降解有较大的影响,此后影响有所减轻。NiO本身是一种半导体,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在光照条件下可增大其降解效率。[结论]该研究为有机污染物四氯乙烷的降解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四氯乙烷 机械搅拌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细胞对红瓜子油进行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军君 陈光斌 +1 位作者 陈振林 何星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选用酵母细胞作为微胶囊壁材,红瓜子油作为芯材,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红瓜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包埋温度65℃,包埋时间6.5 h,芯壁材质量比1.8∶1。在此条件下得到红瓜子油的包埋率为41.42%。该方法具有制备... 选用酵母细胞作为微胶囊壁材,红瓜子油作为芯材,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红瓜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包埋温度65℃,包埋时间6.5 h,芯壁材质量比1.8∶1。在此条件下得到红瓜子油的包埋率为41.42%。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不引入有机溶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红瓜子油 酵母细胞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叶饮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全斌 义祥辉 何星存 《饮料工业》 2005年第4期27-30,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定性、UV及HPLC法测定罗汉果叶中氨基酸、茶多酚、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罗汉果叶含氨基酸5.82%、茶多酚1.61%、黄酮1.62%,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适用于饮料。
关键词 罗汉果叶 氨基酸 茶多酚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