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洪灾情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易平 梁志勇 +1 位作者 赵明 王兆印 《中国防汛抗旱》 200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山洪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由山洪造成的损失异常惨重,作为山洪灾害研究基础的山洪灾情评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山洪灾情评估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山洪灾情评估方法,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 山洪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由山洪造成的损失异常惨重,作为山洪灾害研究基础的山洪灾情评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山洪灾情评估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山洪灾情评估方法,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展望,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山洪灾害活动特征的灾情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评估 山洪灾害 活动特征 异常 自然灾害 热点 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的需沙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兆印 黄文典 何易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4,共9页
河流泥沙管理必须同时考虑河流的产沙量和需沙量。本文从河床演变、河口平衡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研究长江的需沙量。长江的需沙量主要包括:1)长江中下游向着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的河床演变所需的泥沙;2)人工采沙量;3)长江口造陆所需泥沙... 河流泥沙管理必须同时考虑河流的产沙量和需沙量。本文从河床演变、河口平衡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研究长江的需沙量。长江的需沙量主要包括:1)长江中下游向着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的河床演变所需的泥沙;2)人工采沙量;3)长江口造陆所需泥沙。长江中下游河道横向摆动受到两岸堤防约束,河床演变主要是纵剖面调整。目前中游远未达到最小能耗的平衡纵剖面,长期发展趋势以淤积为主,因此正常情况下中游以淤积为主。三峡水库蓄水暂时改变了这个演变过程。近20年来长江泥沙逐渐减少,水库蓄水拦沙、河道人工采沙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了长江输沙量的减小。上海市的发展需要在河口创造大片新生陆地,需要大量的泥沙。长江中下游汛期的泥沙主要为冲泻质,非汛期主要为床沙质,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只有大约90%的较粗泥沙可以用于造陆。河口造陆计划的实现需要长江至少来沙超过3亿t才能维持平衡。目前长江每年的缺沙量约为1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需沙量 泥沙概算 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 造陆 缺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