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孙建好 赵建华 +5 位作者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何旭刚 郑浩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8-1145,共8页
间作可提升作物产量及产量稳定性,但对于施氮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产量稳定性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于2018—2021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设置2个施氮量(0和300 kg·hm^(-2),分别记作N0和N300)和3种种植方式[玉米|大豆间作(M||S)、单... 间作可提升作物产量及产量稳定性,但对于施氮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产量稳定性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于2018—2021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设置2个施氮量(0和300 kg·hm^(-2),分别记作N0和N300)和3种种植方式[玉米|大豆间作(M||S)、单作大豆(MS)和单作玉米(MM)]。通过测定单作及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对比两个施氮量下单作及间作体系生产力、土地当量比(LER)、偏土地当量比(pLER)、间作作物超产率、单作及间作体系及作物产量稳定性和单作及间作体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就4年平均水平来看,相比单作,N0和N300处理下LER值分别为1.26和1.17,均大于1,表明M||S体系具有间作产量优势,且施氮降低了间作产量优势;N0和N300处理下,玉米偏土地当量比(pLERm)值分别为0.68和0.82,大豆偏土地当量比(pLERs)分别为0.57和0.35;N0和N300处理下,间作玉米超产率分别为36.88%和64.82%,间作大豆超产率分别为14.77%和-30.46%;施氮可以提高体系产量稳定性,N300处理产量稳定性较N0显著提高112.7%(P<0.05),单作体系产量稳定性较间作体系显著提高40.1%(P<0.05);间作种植中,N300处理间作玉米产量稳定性较N0处理显著提高178.6%(P<0.05),施氮对大豆产量稳定性无显著影响;单作种植中,N300处理单作玉米产量稳定性较N0处理显著提高127.7%(P<0.05),施氮对单作大豆产量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间作体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较单作体系显著提高76.7%(P<0.05)。综上,在甘肃张掖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产量优势的主要贡献者是玉米,施氮提升了间作玉米产量及产量稳定性,降低了间作大豆产量,不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超产率 产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吴科生 孙建好 +4 位作者 赵建华 李伟绮 杨新强 陈亮之 何旭刚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质30 t/hm^(2)+80%常规施肥(N 300.0 kg/hm^(2)、P_(2)O_(5)96.0 kg/hm^(2)、K_(2)O 72.0 kg/hm^(2))时,辣椒折合产量最高,为3234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31%,较常规施肥处理(N 375.0 kg/hm^(2)、P_(2)O_(5)120.0 kg/hm^(2)、K_(2)O 90.0 kg/hm^(2))增产12.84%;产值、净产值均最高,分别达到71148.0、45742.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15261.4、7705.4元/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0、4360.0元/hm^(2)。该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配施化肥模式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产值,建议在河西灌区灌漠土区辣椒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 还田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支撑现状及战略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群 何旭刚 崔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6-121,共6页
云南省以其特殊的对外开放战略地位成为我国提升沿边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云南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好科技在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中的支撑作用成为... 云南省以其特殊的对外开放战略地位成为我国提升沿边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云南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好科技在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中的支撑作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对桥头堡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对云南省科技支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合作机制建设、加强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等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科技支撑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汁饮料发展趋势与生产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郝立勤 何旭刚 陈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果汁饮料 发展趋势 果汁工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obileNet-V2的核桃病害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荣鹏 买买提·沙吾提 +1 位作者 盛艳芳 何旭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7-2987,共11页
病害侵袭是制约核桃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田间智能化病害识别,设计了一款核桃病害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Mobilenet-V2作为基础网络骨架,在倒残差结构中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解决特征提取时位置信息缺失的问题。此外,设计混合迁... 病害侵袭是制约核桃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田间智能化病害识别,设计了一款核桃病害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Mobilenet-V2作为基础网络骨架,在倒残差结构中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解决特征提取时位置信息缺失的问题。此外,设计混合迁移的训练方式,将跨域迁移和域内迁移相结合,避免单独迁移学习的不良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迁移对模型提升效果最佳,准确率最高提升18.57百分点。2)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6.97%,模型参数量为3.95 M,内存占有量为10.50 MB,相较于Mobilenet-V3-Large、ShuffulNet-V2和EfficientNet-V2-S,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4.39百分点、6.63百分点和4.31百分点,且保持较少的参数量与内存占有量。3)与SE(squeeze-and-excitation)模块、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块相比,坐标注意力机制更能提升模型对感兴趣区域的关注度。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开发安卓应用程序并部署于移动端,为核桃病害智能识别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病害 坐标注意力机制 混合迁移 安卓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