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字塔型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CFD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文荣 黄远东 +1 位作者 黄黎明 邓济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采用CFD技术,仿真研究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金字塔型人工鱼礁(底面边长和高度均为3 m)的三维绕流场。定量获得了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流场效应参数;揭示了礁体... 采用CFD技术,仿真研究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金字塔型人工鱼礁(底面边长和高度均为3 m)的三维绕流场。定量获得了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流场效应参数;揭示了礁体周围涡量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并得到了水动力大小和阻力系数;对比分析了金字塔型鱼礁与方型鱼礁和三棱柱型鱼礁在上升流和背涡流特征量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型鱼礁 上升流 背涡区 分离点 涡量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礁开口比对流场效应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远东 付登枫 何文荣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CFD技术,模拟得到了开口立方体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揭示出了流场效应随开口比变化的规律:1上升流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上升流平均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以及上升流最大高度与礁体高度的比均随开... 采用CFD技术,模拟得到了开口立方体人工鱼礁绕流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揭示出了流场效应随开口比变化的规律:1上升流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上升流平均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以及上升流最大高度与礁体高度的比均随开口比的增大而降低;2背涡区的尺度随开口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当开口比为0.1和0.2时,在礁体背流面后端形成尺度较大而速度很小的尾涡区,而当开口比为0.5和0.6时背流面后端已无明显旋涡区。此外,模拟结果也揭示出上升流特性参数和速度场分布图案几乎不受来流速度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人工鱼礁 开口比 上升流 背涡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设计在实训基地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文荣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3期25-27,32,共4页
基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背景,提出模块化设计策略。从模块化建筑的独立性、装配性和通用性等特性出发,围绕模块化设计体系的构建、建筑功能模块划分、模块单元选型、模块组装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模块化设计在实训基地建筑中的应用,最后通过... 基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背景,提出模块化设计策略。从模块化建筑的独立性、装配性和通用性等特性出发,围绕模块化设计体系的构建、建筑功能模块划分、模块单元选型、模块组装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模块化设计在实训基地建筑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综合比较传统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指出模块化钢结构设计在实训基地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并分析了钢结构模块化建筑设计的应用特点,以期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模块建筑 模块功能 模块选型与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设计中对建筑构造节点的思考
4
作者 何文荣 《山西建筑》 2023年第20期38-41,共4页
以某学校实训大楼基础隔震项目(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为研究对象,从隔震原理出发,对建筑物四周散水、入口台阶,楼梯,电梯,隔震层外墙等的构造节点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使得拟建隔震建... 以某学校实训大楼基础隔震项目(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为研究对象,从隔震原理出发,对建筑物四周散水、入口台阶,楼梯,电梯,隔震层外墙等的构造节点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使得拟建隔震建筑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隔震层建筑构造 隔震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析电缆故障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姜林 郭昕 +2 位作者 何文荣 周方洁 孙志锐 《智能电网》 2015年第1期39-42,共4页
随着城市电网电缆化率的程度不断提高,对电缆运行可靠性和故障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脉冲局放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衰减特性,通过小波包分解分析,选择反射波能量集中的小波包系数进行信号重构。抑制干扰信号和波形失真的影响... 随着城市电网电缆化率的程度不断提高,对电缆运行可靠性和故障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脉冲局放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衰减特性,通过小波包分解分析,选择反射波能量集中的小波包系数进行信号重构。抑制干扰信号和波形失真的影响,提高入射波和反射波相关性匹配的准确性。通过修正后的匹配分析结果计算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时间差,完成对电缆故障位置的定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波测试系统 局部放电 小波包分析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