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r:Mg_2SiO_4晶体的LIF光谱和发光中心问题
1
作者
杨宝成
林远齐
+5 位作者
林平
沈仲钧
沈国土
何文健
黄英鹏
朱小怡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3-33,共1页
Cr:Mg<sub>2</sub>SiO<sub>4</sub>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激光晶体,已能实现中心波长在1.22μm的连续和脉冲激光运转。该晶体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激光输出波长远超过1μm,为其他掺铬激光晶体所不及,表...
Cr:Mg<sub>2</sub>SiO<sub>4</sub>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激光晶体,已能实现中心波长在1.22μm的连续和脉冲激光运转。该晶体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激光输出波长远超过1μm,为其他掺铬激光晶体所不及,表明该晶体除了Cr<sup>3+</sup>外,还有新的发光中心,而这种新中心应是Cr<sup>4+</sup>离子。因此,对CrO<sub>4</sub><sup>4-</sup>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中心
Mg
2
SiO
4
LIF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新激光晶体
中心波长
温度效应
荧光强度
连续和脉冲
物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湿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
被引量:
6
2
作者
丁文斌
何文健
+3 位作者
史东梅
蒋光毅
蒋平
常松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7,共12页
在次降雨过程中,生物埂土壤内部经历了干燥-湿润-再干燥的干湿循环过程,对生物埂坎土壤抗剪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次降雨后干湿作用对桑树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采用根系挖掘法、室内直剪试验和土壤理化性...
在次降雨过程中,生物埂土壤内部经历了干燥-湿润-再干燥的干湿循环过程,对生物埂坎土壤抗剪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次降雨后干湿作用对桑树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采用根系挖掘法、室内直剪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全面研究了桑树生物埂根系分布、在次降雨前后(降雨第0~9天)干湿循环过程中生物埂土壤理化变化及抗剪强度响应特征、根系对土壤抗剪强度增强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根系随土层深度变化显著,根径级≤1mm的根系集中于土层深度较浅(0~20cm)位置,而2mm<根径级≤5mm的根系在较深层次(20~40cm)土壤中穿插生长。(2)桑树生物埂土壤垂直层次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在次降雨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30~40cm土层外,土壤容重在经过一次干湿循环作用后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5.47%~5.88%,且在第5天时土壤容重达到最大值(各层次依次为1.39,1.37,1.44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干湿作用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第1天(峰值点)发生转折变化。(3)生物埂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增加呈现出一阶指数衰减变化,各层次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干湿作用过程呈现出先衰减后恢复的"V"型变化趋势;粘聚力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68,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73。(4)桑树生物埂不同根系径级土体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30~0.79之间。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呈线性衰减的趋势,在次降雨前后生物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特征表现为显著性变化;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生物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及其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为坡耕地耕层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埂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抗剪强度
干湿作用
衰减-恢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文健
史东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9-373,380,共6页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6项建设内容和15个构建技术。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并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植物过滤带建设、水土保持效应监测等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清洁小流域
构建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Mg_2SiO_4晶体的LIF光谱和发光中心问题
1
作者
杨宝成
林远齐
林平
沈仲钧
沈国土
何文健
黄英鹏
朱小怡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出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3-33,共1页
文摘
Cr:Mg<sub>2</sub>SiO<sub>4</sub>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激光晶体,已能实现中心波长在1.22μm的连续和脉冲激光运转。该晶体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激光输出波长远超过1μm,为其他掺铬激光晶体所不及,表明该晶体除了Cr<sup>3+</sup>外,还有新的发光中心,而这种新中心应是Cr<sup>4+</sup>离子。因此,对CrO<sub>4</sub><sup>4-</sup>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
发光中心
Mg
2
SiO
4
LIF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新激光晶体
中心波长
温度效应
荧光强度
连续和脉冲
物理系
分类号
TN201-5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湿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
被引量:
6
2
作者
丁文斌
何文健
史东梅
蒋光毅
蒋平
常松果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7,共12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坡耕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01503119-01-01)”
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紫色丘陵区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效应评价(2012)”资助
文摘
在次降雨过程中,生物埂土壤内部经历了干燥-湿润-再干燥的干湿循环过程,对生物埂坎土壤抗剪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次降雨后干湿作用对桑树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采用根系挖掘法、室内直剪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全面研究了桑树生物埂根系分布、在次降雨前后(降雨第0~9天)干湿循环过程中生物埂土壤理化变化及抗剪强度响应特征、根系对土壤抗剪强度增强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根系随土层深度变化显著,根径级≤1mm的根系集中于土层深度较浅(0~20cm)位置,而2mm<根径级≤5mm的根系在较深层次(20~40cm)土壤中穿插生长。(2)桑树生物埂土壤垂直层次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在次降雨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30~40cm土层外,土壤容重在经过一次干湿循环作用后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5.47%~5.88%,且在第5天时土壤容重达到最大值(各层次依次为1.39,1.37,1.44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干湿作用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第1天(峰值点)发生转折变化。(3)生物埂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增加呈现出一阶指数衰减变化,各层次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干湿作用过程呈现出先衰减后恢复的"V"型变化趋势;粘聚力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68,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73。(4)桑树生物埂不同根系径级土体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30~0.79之间。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呈线性衰减的趋势,在次降雨前后生物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特征表现为显著性变化;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生物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及其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为坡耕地耕层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生物埂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抗剪强度
干湿作用
衰减-恢复效应
Keywords
bio-embankment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shear strength
drying-wetting condition
attenuation-recovery effect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文健
史东梅
机构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9-373,380,共6页
基金
重庆市水利局公益性项目"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遥感调查(2015)"
"紫色丘陵区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效应评价(2014)"
文摘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6项建设内容和15个构建技术。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并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植物过滤带建设、水土保持效应监测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清洁小流域
构建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重庆市
Keywords
drinking-water sites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control measure system
soil and water monitoring
Chongqing City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r:Mg_2SiO_4晶体的LIF光谱和发光中心问题
杨宝成
林远齐
林平
沈仲钧
沈国土
何文健
黄英鹏
朱小怡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湿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
丁文斌
何文健
史东梅
蒋光毅
蒋平
常松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何文健
史东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