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体润湿性及瓦斯解吸的影响机理
1
作者
柳先锋
李闯
+4 位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贾雪祺
何承毅
韩涵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07-3321,共15页
添加纳米流体可改变煤体化学结构进而增润煤体影响瓦斯解吸过程。为探究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粉增润机理和对瓦斯解吸的作用规律,试验配置了不同质量浓度和pH的酸性SiO_(2)纳米流体改性煤样,利用接触角测量试验从宏观角度探究酸性SiO...
添加纳米流体可改变煤体化学结构进而增润煤体影响瓦斯解吸过程。为探究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粉增润机理和对瓦斯解吸的作用规律,试验配置了不同质量浓度和pH的酸性SiO_(2)纳米流体改性煤样,利用接触角测量试验从宏观角度探究酸性SiO_(2)纳米流体作用对煤体润湿性的影响,采用甲烷解吸动态试验系统,研究不同pH及不同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的浸润溶液作用时改性煤样甲烷解吸规律;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分析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粉的增润机理及煤体瓦斯解吸促进机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质量浓度的SiO_(2)纳米流体和弱酸性环境对煤体增润强化效果具有促进作用,浸润溶液处于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为2.0%、pH为3的弱酸性环境时,测量接触角为25.2°,与原煤接触角相比减小74.5°;瓦斯解吸量由6.960 7 mL/g增加至13.279 4 mL/g;且伴随着试验中弱酸酸性环境的增强和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的增加,接触角逐渐减小,煤体由疏水性逐渐向亲水性转变,润湿作用效果增强,瓦斯解吸促进作用增强;含氧官能团作为影响煤体润湿性的主要基团,其吸收峰总面积与煤水接触角呈负相关关系、与煤体瓦斯解吸量和瓦斯解吸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煤样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合理选择酸性SiO_(2)纳米流体浸润煤体,可增强煤体润湿性,易于实现煤尘高效降除,促进瓦斯解吸过程,强化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环境
纳米流体
增润
瓦斯解吸
含氧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体吸附过程肥煤纳米孔隙原位变形规律及机理
2
作者
柳先锋
李闯
+6 位作者
聂百胜
贾雪祺
李嘉良
韩涵
何承毅
祁林凡
何学秋
《煤炭学报》
2025年第9期4182-4193,共12页
纳米孔隙是煤中气体的主要吸附位点,直接影响煤中气体吸附、解吸和扩散能力。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的气体高压吸附解吸装置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站,探究不同气体种类(CH_(4)、CO_(2)、N_(2))及气体压...
纳米孔隙是煤中气体的主要吸附位点,直接影响煤中气体吸附、解吸和扩散能力。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的气体高压吸附解吸装置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站,探究不同气体种类(CH_(4)、CO_(2)、N_(2))及气体压力对吸附过程煤体纳米孔隙变化特征的影响。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使用Sorption模块进行3种气体的吸附模拟,设置0.5、1.0、2.0、3.0、5.0 nm 5种狭缝孔隙尺寸的吸附体系,进一步探究纳米孔隙、吸附压力、吸附气体种类和相互作用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气体吸附过程肥煤纳米孔隙原位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在1.0 MPa的吸附压力作用下,煤体吸附CH_(4)、CO_(2)和N_(2)3种气体时,煤体孔隙率最大值依次为19.57%、20.24%、19.37%,煤体比表面积最大值依次为9.83、10.53、8.84 m^(2)/g,吸附CO_(2)气体时对煤体孔隙率及比表面积影响最大。探究煤体吸附CH_(4)气体时,气体吸附压力与煤体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伴随煤纳米孔隙的增加,削弱了煤大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能呈现减小趋势;且在2 nm的同一纳米孔隙尺寸的吸附模拟体系中,CO_(2)气体与煤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明显大于CH_(4)和N_(2),且3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势能由高到低依次为:CO_(2)>CH_(4)>N_(2),进一步揭示了相互作用能与纳米孔隙变形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
气体吸附
纳米孔隙
巨正则蒙特卡罗
相互作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体润湿性及瓦斯解吸的影响机理
1
作者
柳先锋
李闯
聂百胜
何学秋
贾雪祺
何承毅
韩涵
机构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出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07-3321,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FC3009003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2274173)。
文摘
添加纳米流体可改变煤体化学结构进而增润煤体影响瓦斯解吸过程。为探究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粉增润机理和对瓦斯解吸的作用规律,试验配置了不同质量浓度和pH的酸性SiO_(2)纳米流体改性煤样,利用接触角测量试验从宏观角度探究酸性SiO_(2)纳米流体作用对煤体润湿性的影响,采用甲烷解吸动态试验系统,研究不同pH及不同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的浸润溶液作用时改性煤样甲烷解吸规律;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分析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粉的增润机理及煤体瓦斯解吸促进机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质量浓度的SiO_(2)纳米流体和弱酸性环境对煤体增润强化效果具有促进作用,浸润溶液处于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为2.0%、pH为3的弱酸性环境时,测量接触角为25.2°,与原煤接触角相比减小74.5°;瓦斯解吸量由6.960 7 mL/g增加至13.279 4 mL/g;且伴随着试验中弱酸酸性环境的增强和SiO_(2)纳米流体质量浓度的增加,接触角逐渐减小,煤体由疏水性逐渐向亲水性转变,润湿作用效果增强,瓦斯解吸促进作用增强;含氧官能团作为影响煤体润湿性的主要基团,其吸收峰总面积与煤水接触角呈负相关关系、与煤体瓦斯解吸量和瓦斯解吸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煤样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合理选择酸性SiO_(2)纳米流体浸润煤体,可增强煤体润湿性,易于实现煤尘高效降除,促进瓦斯解吸过程,强化瓦斯抽采效果。
关键词
酸性环境
纳米流体
增润
瓦斯解吸
含氧基团
Keywords
acidic environment
nanofluid
moisturize
gas desorption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体吸附过程肥煤纳米孔隙原位变形规律及机理
2
作者
柳先锋
李闯
聂百胜
贾雪祺
李嘉良
韩涵
何承毅
祁林凡
何学秋
机构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2025年第9期4182-419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227417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FC300900301-03)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CYS25069)。
文摘
纳米孔隙是煤中气体的主要吸附位点,直接影响煤中气体吸附、解吸和扩散能力。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的气体高压吸附解吸装置和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站,探究不同气体种类(CH_(4)、CO_(2)、N_(2))及气体压力对吸附过程煤体纳米孔隙变化特征的影响。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使用Sorption模块进行3种气体的吸附模拟,设置0.5、1.0、2.0、3.0、5.0 nm 5种狭缝孔隙尺寸的吸附体系,进一步探究纳米孔隙、吸附压力、吸附气体种类和相互作用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气体吸附过程肥煤纳米孔隙原位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在1.0 MPa的吸附压力作用下,煤体吸附CH_(4)、CO_(2)和N_(2)3种气体时,煤体孔隙率最大值依次为19.57%、20.24%、19.37%,煤体比表面积最大值依次为9.83、10.53、8.84 m^(2)/g,吸附CO_(2)气体时对煤体孔隙率及比表面积影响最大。探究煤体吸附CH_(4)气体时,气体吸附压力与煤体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伴随煤纳米孔隙的增加,削弱了煤大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能呈现减小趋势;且在2 nm的同一纳米孔隙尺寸的吸附模拟体系中,CO_(2)气体与煤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明显大于CH_(4)和N_(2),且3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势能由高到低依次为:CO_(2)>CH_(4)>N_(2),进一步揭示了相互作用能与纳米孔隙变形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原位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
气体吸附
纳米孔隙
巨正则蒙特卡罗
相互作用能
Keywords
In-situ synchrotron radiation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gas adsorption
nanopores
GCMC
Interaction energy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酸性SiO_(2)纳米流体对煤体润湿性及瓦斯解吸的影响机理
柳先锋
李闯
聂百胜
何学秋
贾雪祺
何承毅
韩涵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体吸附过程肥煤纳米孔隙原位变形规律及机理
柳先锋
李闯
聂百胜
贾雪祺
李嘉良
韩涵
何承毅
祁林凡
何学秋
《煤炭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