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1
作者 冯斌 黄晓波 +4 位作者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个完整的近源搬运型源-汇系统,庙西北凸起为物源区,渤东凹陷为主要沉积区;庙西北凸起物源岩性包括中生界花岗岩、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及下元古界角砾岩;主分水岭沿凸起长轴呈近南北向展布,古水系散布其间,搬运通道主要为5个古沟谷和2个古断槽;渤东凹陷沙三段主要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岩石成分及矿物组合均与庙西北凸起石英片岩及花岗岩较为匹配,扇三角洲沉积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渤东凹陷北部以连片朵状扇三角洲为主,南部为孤立朵状。(2)沙三段沉积期,庙西北凸起剥蚀作用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古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凸起中部及北部物源面积大、垂向高差大,物源供给能力更强;渤东凹陷沙三段厚度为100~600 m,具有东南薄、西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区域北部,且北部地层剥蚀作用更强,向东部延伸长度可达3.2 km;扇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受控于物源区搬运通道,其发育规模则受控于物源区域面积,渤东凹陷北部及中部扇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更大,是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分水岭 古水系 古地貌恢复 扇三角洲 古沟谷和古断槽 沙河街组三段 古近系 庙西北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2
作者 陶叶 何幼斌 +3 位作者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I0005,共14页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断裂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有利区优选 圭亚那盆地 上白垩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海岸盆地第四系深水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
3
作者 于星 赵红岩 +2 位作者 邱春光 何幼斌 李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等深流沉积、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分为峡谷、水道、漂积体及块状搬运复合体4种沉积单元。2)研究区深水沉积由北至南差异明显,坦中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及丘状漂积体;坦南地区发育峡谷,深水沉积规模整体较小;鲁北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发育有峡谷、水道及席状漂积体。3)海底地形的差异导致坦中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弱,坦南地区和鲁北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强;在海底地貌的限制下,等深流沉积在坦中地区形成丘状漂积体,在鲁北地区形成席状漂积体;坦中南部的等深流与重力流发生交互作用,发育向南迁移的侧向迁移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第四系 东非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陇县地区平凉组三段发现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3 位作者 罗顺社 彭德堂 王宏伟 罗进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平凉组主要为斜坡至盆地边缘沉积环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次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第三段中部薄层砂岩、粉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纹理和单向交错层理,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但以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为主,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的流动所形成的,初步认为应属水道内潮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深水沉积 内潮汐沉积 双向交错纹理 中奥陶统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香山群深水沉积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幼斌 李向东 +3 位作者 罗进雄 罗顺社 刘学锋 郑昭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7,共7页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砾屑灰岩和硅质岩等,从下到上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系统地论述了香山群发育的各种深水沉积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认为香山群由深水原地沉...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砾屑灰岩和硅质岩等,从下到上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系统地论述了香山群发育的各种深水沉积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认为香山群由深水原地沉积和深水异地沉积组成,其中后者主要包括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和深水复合流沉积。垂向组成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浊流沉积层(Ⅰ)、牵引流沉积层(Ⅱ)和半深海沉积层(Ⅲ)。这些认识不仅对进一步开展香山群的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可为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环境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也为目前在国际上引起注意的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特征研究提供新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流 内波 内潮汐 复合流 香山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被引量:26
6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1 位作者 罗顺社 李建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粒度特征,可将等深积岩划分为泥级、粉砂级、砂级和砾级等类型,它们可以组成特征的细粗细垂向沉积层序。从产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和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粒度特征,可将等深积岩划分为泥级、粉砂级、砂级和砾级等类型,它们可以组成特征的细粗细垂向沉积层序。从产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和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等深流沉积的若干鉴别标志以及与其他类型深水沉积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 沉积特征 鉴别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幼斌 罗顺社 高振中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内波、内潮汐沉积是近 10多年来沉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简要介绍了海洋学方面有关内波、内潮汐的认识、观测和研究 ,回顾了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研究历程 ,重点介绍了已发现的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特征、沉积层序、微相类型、沉积模式以... 内波、内潮汐沉积是近 10多年来沉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简要介绍了海洋学方面有关内波、内潮汐的认识、观测和研究 ,回顾了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研究历程 ,重点介绍了已发现的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特征、沉积层序、微相类型、沉积模式以及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内波成因机理 ,阐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的研究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 内潮汐 深海 深水沉积 沉积微相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I号断裂带中奥陶统灰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何幼斌 张兴阳 +2 位作者 戴福贵 刘运宏 孙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4,共8页
塔中 I号断裂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中的一个重要油气聚集带 ,中奥陶统灰岩是其最主要的储集层。中奥陶统沉积时期 ,该带位于碳酸盐台地边缘 ,发育粒屑滩、生物礁和灰泥丘沉积。这一沉积相带决定了该带中奥陶统灰岩储层明显好于其周缘地区... 塔中 I号断裂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中的一个重要油气聚集带 ,中奥陶统灰岩是其最主要的储集层。中奥陶统沉积时期 ,该带位于碳酸盐台地边缘 ,发育粒屑滩、生物礁和灰泥丘沉积。这一沉积相带决定了该带中奥陶统灰岩储层明显好于其周缘地区。岩心及薄片观测结果表明 ,该区灰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等 ,它们在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组合类型。岩石物性分析显示 ,灰岩储层的基质孔隙度较低 ,绝大部分属低孔、特低孔储层 ,渗透率分布较宽 ,但总体仍偏低。沉积相类型、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下 ,不同层位、不同井区间的储层差别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碳酸盐岩相 中奥陶世 塔里木盆地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二叠统细-粗晶自云岩成因探讨 被引量:66
9
作者 何幼斌 冯增昭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20,共6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不同程度地发育着一些细晶至粗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前人将其解释为淡水透镜体混合白云石化的产物。根据野外及室内薄片观察,并结合阴极发光、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包体均一温度...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中,不同程度地发育着一些细晶至粗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前人将其解释为淡水透镜体混合白云石化的产物。根据野外及室内薄片观察,并结合阴极发光、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包体均一温度和有序度的综合研究,认为这类白云岩主要是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白云石化 早二叠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灰沟地区下奥陶统沉积特征
10
作者 何幼斌 彭德堂 +1 位作者 王正允 王方平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灰沟地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主要为一套深灰色至灰黑色页岩夹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砂岩及粉砂岩 ,多泉山组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 ,顶部有砾屑灰岩。研究表明 ,其中的暗色页岩主要为斜坡至盆地的深水细粒沉积 ,...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灰沟地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主要为一套深灰色至灰黑色页岩夹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砂岩及粉砂岩 ,多泉山组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 ,顶部有砾屑灰岩。研究表明 ,其中的暗色页岩主要为斜坡至盆地的深水细粒沉积 ,砾屑灰岩具有碎屑流沉积的特征 ,属碎屑流沉积 ,而砂屑灰岩、砂岩及粉砂岩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 ,应为浊流沉积 ;研究区早奥陶世沉积环境主要为广海陆棚、斜坡至盆地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流沉积 碎屑流沉积 下奥陶统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54
11
作者 罗顺社 刘魁元 +2 位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淡卫东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讨论了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成因 ,按混合方式和沉积背景将研究区混合沉积划分为扇三角洲型、辫状河三角洲型、近岸水下扇型、湖泊型 4种类型 ,并详细叙述了其特征和分布 ,认为构造作用、气候和物源是控制... 讨论了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成因 ,按混合方式和沉积背景将研究区混合沉积划分为扇三角洲型、辫状河三角洲型、近岸水下扇型、湖泊型 4种类型 ,并详细叙述了其特征和分布 ,认为构造作用、气候和物源是控制混合沉积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碎屑 碳酸盐 混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几种表征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董桂玉 何幼斌 +3 位作者 徐徽 彭寿昌 王宏伟 辛长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4期56-57,共2页
介绍了统计学方法、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定量评价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分析表明,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在定量评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方面都比较精确,但Dykstra方法仅适应于渗透率... 介绍了统计学方法、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定量评价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分析表明,Dykstra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在定量评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方面都比较精确,但Dykstra方法仅适应于渗透率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的油藏;而劳伦兹曲线法适合任何分布类型的油藏,并且精确、直观,是定量评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统计学方法 Dykstra方法 劳伦兹曲线法 渗透率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纪海底扇沉积体系 被引量:43
13
作者 高振中 罗顺社 +1 位作者 何幼斌 张吉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鄂尔多斯西缘中奥陶统重力流沉积可分为:(1)低密度浊流沉积,(2)高密度浊流沉积,(3)富基质碎屑流沉积和(4)贫基质碎屑流沉积四种类型。尤以陆源碎屑重力流,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十分发育。依据古流向、重力流沉积类... 鄂尔多斯西缘中奥陶统重力流沉积可分为:(1)低密度浊流沉积,(2)高密度浊流沉积,(3)富基质碎屑流沉积和(4)贫基质碎屑流沉积四种类型。尤以陆源碎屑重力流,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十分发育。依据古流向、重力流沉积类型、粒度、砂泥比、厚度及物源区等特征,由北向南识别出桌子山、贺兰山和同心三个海底扇。总面积达4.3万km2,厚度达3000m.其中,贺兰山海底扇属高效能海底扇,以发育相对稳定的中扇水道沉积组合为特征;桌子山和同心海底扇为低效能海底扇,分别发育易迁移的网状水道系统组成的中扇和以具向上变薄变细层系的中扇水道沉积为特征。它们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是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西缘 奥陶纪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倾角测井的地质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文静 何幼斌 +1 位作者 吴彩雄 罗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265,共3页
简要讨论了地层倾角测井的原理,指出了该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并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江苏油田马家嘴构造区域的地应力方向、地层构造、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相带分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嘴构造区存在一个逆断层,地层倾斜方... 简要讨论了地层倾角测井的原理,指出了该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并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江苏油田马家嘴构造区域的地应力方向、地层构造、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相带分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嘴构造区存在一个逆断层,地层倾斜方向大致为南西方向,构造区内裂缝不发育,其主要沉积环境是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水下河道砂体以及分支河口砂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构造 地应力 裂缝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新生界低弯度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旷红伟 高振中 +2 位作者 彭德堂 刘学峰 何幼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根据观察露头、岩心和分析钻井、测井资料 ,识别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生界中的低弯度河三角洲沉积。这种新发现的沉积类型是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与正常三角洲沉积的区别是砂岩较粗 ,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区别是... 根据观察露头、岩心和分析钻井、测井资料 ,识别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生界中的低弯度河三角洲沉积。这种新发现的沉积类型是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与正常三角洲沉积的区别是砂岩较粗 ,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区别是砂岩含量较低 ,与扇三角洲沉积的区别是缺少重力流沉积。库车坳陷新生界低弯度河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主要是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 ,主要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原生粒间孔隙发育 ,渗透性好 ,是良好的储集层。低弯度河三角洲沉积以厚层状含砾不等粒砂岩及粉砂岩为主 ,单一砂砾岩层由多个正韵律层组成 ,厚度多为 1~ 4m ,底部具大型槽状和中型板状交错层理 ,常见侧积交错层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弯度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新生界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内潮汐沉积及其共生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建明 何幼斌 +3 位作者 高振中 崔建 王宏伟 王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7,共3页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马底驿组为一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共生组合。原地沉积为水平层理发育的暗色泥板岩。重力流沉积为暗灰、灰色的厚层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薄中层浊流沉积组合。深水牵引流沉积为内潮汐...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马底驿组为一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共生组合。原地沉积为水平层理发育的暗色泥板岩。重力流沉积为暗灰、灰色的厚层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薄中层浊流沉积组合。深水牵引流沉积为内潮汐沉积类型,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以发育透镜状、波状、脉状层理、双向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为特征。深水原地沉积与异地沉积在剖面上组成了复杂的复理石韵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潮汐沉积属于水道型内潮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潮汐沉积 重力流沉积 沉积构造 前寒武纪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24
17
作者 高振中 彭德堂 +4 位作者 刘学锋 何幼斌 符翔 李东升 钟广法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14,共6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中鉴别出了内潮汐沉积。TZ30井的中上奥陶统厚627m,主要由深灰色含笔石页岩组成,其中夹有3个发育砂级碎屑岩和颗粒石灰岩的层段。这些相对较粗的骨架颗... 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中鉴别出了内潮汐沉积。TZ30井的中上奥陶统厚627m,主要由深灰色含笔石页岩组成,其中夹有3个发育砂级碎屑岩和颗粒石灰岩的层段。这些相对较粗的骨架颗粒多为陆源碎屑和碳酸盐颗粒的混合,其组成的岩石包括含鲕粒和生物屑的砂岩、砂质鲕粒灰岩等。砂岩和砂质鲕粒灰岩可以单独成层(厚5~50cm),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页岩组合而成频繁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双向交错纹理;单独成层者则具侧积交错层或平行层理。这些薄互层被解释为平坦的深水斜坡上内潮汐沉积的产物;单独成层者则可能为小型沟渠侧向迁移、加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内潮汐沉积)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光油田曙一区馆陶组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申谷 胥洪成 +2 位作者 何幼斌 吴东胜 李世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7,共3页
叙述了曙一区馆陶组稠油至超稠油的地质特征,查明了油藏的形成机理及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该油藏为自凝结型稠油油藏,原油来自下伏兴隆台油层,原油在运移和成藏过程中,经历水洗作用,使原油粘度增加、凝固点降低,由于原油凝固点温度... 叙述了曙一区馆陶组稠油至超稠油的地质特征,查明了油藏的形成机理及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该油藏为自凝结型稠油油藏,原油来自下伏兴隆台油层,原油在运移和成藏过程中,经历水洗作用,使原油粘度增加、凝固点降低,由于原油凝固点温度高于地层温度,原油自凝结形成沥青壳圈闭而聚集成藏,油藏的分布受油源位置、原油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光油田 馆陶组 稠油油藏 砂砾岩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临安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明 王华 +1 位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浙江临安一带晚奥陶世位于扬子地台南缘东段的深水斜坡地带,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复理石建造。临安一带的下奥陶统复理石由具有递变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杂多向交错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构造的韵律性砂岩、... 浙江临安一带晚奥陶世位于扬子地台南缘东段的深水斜坡地带,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复理石建造。临安一带的下奥陶统复理石由具有递变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杂多向交错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构造的韵律性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组成。遗迹化石丰富,主要为深水环境的“Nerites”相。根据沉积构造等划分出3种内潮汐沉积微相,即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泥岩韵律性薄互层微相,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双向交错纹理和羽状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奥陶统复理石为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重力流以及原地沉积复合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微相 复理石 下奥陶统 浙江 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史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向东 陈刚 +2 位作者 李玖勇 何幼斌 张铭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9-203,共5页
对沉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归纳了沉降史回剥反演与模型正演的原理、方法、流程及发展历程,明确了标准回剥技术的概念、拉伸盆地正演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挠曲盆地正演的研究思路,指出沉降史分析有待... 对沉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归纳了沉降史回剥反演与模型正演的原理、方法、流程及发展历程,明确了标准回剥技术的概念、拉伸盆地正演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挠曲盆地正演的研究思路,指出沉降史分析有待进一步精确化的研究趋势。认为沉降史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去压实校正、均衡模型和正演模型,而在这三者之中,去压实校正有望成为提高沉降史分析精度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分析 回剥法 沉积盆地 去压实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