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5 位作者 高玉巧 汪凯明 何贵松 任建华 高全芳 臧素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3,共16页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主要面临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关键技术、管理体制机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等挑战。借鉴北美“页岩革命”的经验启示,聚焦资源、技术、管理、成本、效益等关键要素,研究提出了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5项对策建议:(1)全领域战略谋划,加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做优国内资源阵地,扩大海外资源市场,进一步夯实非常规油气规模开发的资源基础。(2)全生命周期评价,单井长期试采,摸清生产规律,强化重点试验井组评价,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落实开发技术政策,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气田采收率。(3)全链条技术迭代,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攻克效益开发关键核心技术,高效推动非常规示范区建设,集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全面推进非常规效益开发。(4)全要素资源统筹,推进四个一体化、多元合作及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提产提效和互惠共赢,增强非常规油气开发活力。(5)全过程绿色智能,构建大科研体系、大运营体系和大环保体系,打造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新格局。5项对策旨在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早日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确保国内油气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践行端牢能源饭碗的重大责任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效益开发 挑战 对策建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希鹏 汪凯明 +5 位作者 罗薇 高玉巧 刘娜娜 郭涛 周亚彤 武迪迪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征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富集主控地质因素研究。研究表明:(1)龙潭组主力煤层具有分布稳定(厚度2.8~5.7 m)、煤体结构好(主要为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含量高(平均含量79.7%)、热演化程度较高(R_(o)平均为1.9%)和灰分产率较低(平均14.3%)的特点,具备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条件;(2)煤储层为孔隙—裂隙型储层,微孔占比78%,其比表面积占比达99.6%,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及压裂后渗流;(3)煤层总含气量为14.0~46.7 m^(3)/t,游离气占比为39%~44%,具有“高含气、富含游离气、过饱和”及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特征;(4)研究区地应力适中(35~60 MPa),两向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0.1),顶底板条件好,可形成良好的应力隔挡,有利于压裂改造;(5)南川地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为沉积环境控制含煤建造、演化程度控制生烃强度、保存条件控制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构造作用 保存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深层煤层气 龙潭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开发刻度区建立及其意义
3
作者 何希鹏 王凯 +5 位作者 何贵松 马军 龙志平 张志萍 雷林 李彦婧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5,共20页
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难度高于高压页岩气,其勘探开发程度总体较低,亟需建立该类页岩气资源开发刻度区,为相似地区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借鉴。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缘平桥构造带常压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和剖析了该区关... 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难度高于高压页岩气,其勘探开发程度总体较低,亟需建立该类页岩气资源开发刻度区,为相似地区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借鉴。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缘平桥构造带常压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和剖析了该区关键地质参数、开发技术政策、钻完井工艺、压裂工艺及生产特征,并将其建立为常压页岩气开发刻度区,确定了常压页岩气开发的关键参数和配套工程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平桥构造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有利层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压力系数为1.0~1.35,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区,整体勘探程度高、资料丰富、构造清晰、气藏类型丰富、单井生产时间长、页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明确,具备建立常压页岩气开发刻度区的良好条件;(2)基于地层压力与构造应力场细化了3个开发单元,建立了差异化开发技术政策、钻完井和压裂对策,各单元生产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3)阳春沟构造带邻近平桥构造带,优质页岩地质静态指标与之相当,推广应用平桥开发刻度区形成的相关技术政策,开发效果较好,单井估算最终可采储量较高,经济效益良好,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结论认为,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开发刻度区的建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页岩气的评价开发内涵,对于加快同类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提高低勘探开发程度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川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构造复杂带 常压页岩气 刻度区 平桥构造带 开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希鹏 蔡潇 +5 位作者 高玉巧 丁安徐 姜志高 何贵松 夏威 曾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共15页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得益于全新地质理论的建立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中地质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验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随着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对实验方法、基础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技术挑战。为此,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页岩矿物组成、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可压性等5个方面展示了地质实验研究的进展和应用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验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是页岩矿物分析最有效的定性定量方法,开展矿物成因实验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成储规律及地质工程甜点段优选有着更重要的指导意义;②页岩物性测试方法多且标准不统一,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用的测试方法,开展地层条件下的物性测试对储量计算及开发效果评价更有帮助;③页岩孔隙结构表征已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二维到三维的综合评价方法,可指导开发层系划分和水平井靶窗优选;④页岩含气性评价已形成了现场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气体碳同位素监测等实验方法,揭示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和解吸规律,可有效指导气井生产制度制订和采收率提高;⑤页岩可压性评价已形成了X射线衍射、多尺度的裂缝网络刻画、三轴力学、差应变法、声波各向异性法及声发射法等实验方法,可指导水平井设计和压裂工艺优化。结论认为,建立跨尺度多方法深度融合的实验体系、加强原位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评价、开展关键参数的动态演化和基于大数据模型的人工智能实验评价等是下一步研究方向,持续完善页岩气实验地质技术体系方可为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实验地质技术 储层评价 跨尺度 人工智能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高生烃效率探讨——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泥页岩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玉巧 何希鹏 +6 位作者 程熊 唐玄 花彩霞 昝灵 张培先 陈学武 庞伊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7,共10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其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不高,一般低于2%。业界认为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能生成大量油气,称之为陆相咸化湖盆的“低TOC”高效生烃模式。由于生排烃...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其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不高,一般低于2%。业界认为陆相咸化湖盆“低TOC”烃源岩能生成大量油气,称之为陆相咸化湖盆的“低TOC”高效生烃模式。由于生排烃效应,烃源岩的TOC会降低,因此,恢复烃源岩原始TOC对客观认识烃源岩的生烃能力、油气资源评价和持续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溱潼凹陷典型钻井阜二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烃模拟实验和岩石热解资料,采用热模拟TOC演化、有效碳(PC)演化和元素质量守恒法,对QY1井阜二段泥页岩TOC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咸化湖盆烃源岩的TOC恢复系数最高可达3~4,且受到岩相的重要影响。随着热演化程度增高,TOC恢复系数增大,纹层状页岩TOC恢复系数高于块状泥岩,QY1井阜二段Ⅳ亚段泥岩、Ⅰ—Ⅲ亚段页岩TOC恢复系数可分别高达1.1~1.5、1.5~3.0。母质类型和生烃活化能的差异导致页岩成烃转化率和TOC恢复系数高于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 总有机碳 恢复系数 阜宁组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和群 高玉巧 +1 位作者 何希鹏 聂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5,共14页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数;开展地层围压下三轴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将压裂后的岩样按相同位置和方向再次进行多尺度CT扫描,获取压裂后三维孔、缝结构图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将本区页岩划分为3种类型。①1型页岩,为破裂曲线波浪下降,压后形成复杂网状缝页岩。②2型页岩,为破裂曲线类型多样,具波浪下降和垂直下降形状,压后缝网较发育的页岩。③3型页岩,为破裂曲线垂直下降,破裂后整体较完整,压后多形成纵向劈裂缝、缝网不发育的页岩。这3种类型页岩压后孔隙变化特征是:1型和2型页岩直径10~50μm孔隙占比减少,直径50~100μm孔隙增多,直径300μm以上孔隙孔容贡献增大;3型页岩压裂前、后孔径分布及孔容贡献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泊松比具有V型曲线关系;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本区页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有机碳含量为次要因素。孔隙度及纹层发育特征是页岩储层可压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应力 CT扫描 岩石力学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储层类型 页岩油 古近系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管理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凯明 何希鹏 +4 位作者 高玉巧 刘明 张培先 孙伟 刘娜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石油公司原有的勘探程序和矿权维护制度必须随之调整。为此,提出了以全领域一体化研究、全方位一体化部署、全过程一体化运行理念为核心的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以实现方案从单项优化向整... 近年来,随着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石油公司原有的勘探程序和矿权维护制度必须随之调整。为此,提出了以全领域一体化研究、全方位一体化部署、全过程一体化运行理念为核心的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以实现方案从单项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达到“1+1+1>3”的效果。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探发现是基础,储量评价是关键,探转采是目标,三者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才能保障石油公司综合利益最大化。(2)构建基于技术、经济、政策“三维一体”的大科研体系,用高质量科研夯实高质量油气发现和高效探转采的基础;构建基于“钻、压、试、采、销”5个关键环节的大部署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动态优化,实时调整,从源头提升部署质量;构建各类资源整合,统一调度运营的大运行体系,优化生产组织运行,确保提速提质提效。(3)践行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需要树立观念认同、管理趋同、技术协同的“三同”理念。观念上凝聚矿权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共识;管理上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构建全过程关键节点管控机制,加快推动管理变革和效率提升;技术上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创新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实现高质量勘探突破和规模增储。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在川东南南川常压页岩气应用实践并获得显著效果,攻关形成了一批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建设,共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989.64×10^(8)m^(3),新立采矿权314.5971km^(2),累计新建页岩气产能超26×10^(8)m^(3),累计生产页岩气超65×10^(8)m^(3),建成中国首个大型且投入商业开发的常压页岩气田,实现矿权价值的高效转化,对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和矿权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储量—矿权一体化 页岩气田 大科研体系 大部署体系 大运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38
8
作者 何希鹏 何贵松 +5 位作者 高玉巧 张龙胜 贺庆 张培先 王伟 黄小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共14页
常压页岩气是中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但规模效益开发仍面临多方面的技术瓶颈。为了推动常压页岩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以四川盆地渝东南地区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常压页岩气的形成机理与富集理论... 常压页岩气是中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但规模效益开发仍面临多方面的技术瓶颈。为了推动常压页岩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以四川盆地渝东南地区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常压页岩气的形成机理与富集理论、渗流机理与开发技术、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效益开采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并从甜点优选、开发技术政策、低成本钻井技术、高效压裂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勘探理论已明确了常压页岩气形成机理,建立了“生—排—滞—聚”的成藏模式,提出了“三因素控藏”的富集理论,建立了甜点目标综合评价体系;②开发技术上制定了“多层系、变井距、长水平段、小夹角、低高差、强改造、控压差”的开发技术政策;③钻井工程上形成了以“二级结构+激进参数+一体化导向+不承压防漏固井”为核心的优快钻完井技术;④压裂工程上构建了以“多簇密切割+限流射孔+双暂堵+高强度加砂+全电动”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促缝压裂技术;⑤常压页岩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压力系数和含气量较低、资源禀赋较差等特点,资源动用仍然面临产建阵地不落实、单井产能和最终可采储量低、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挑战。结论认为,深化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甜点优选研究,强化基于渗流机理的效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加强低成本钻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研发低成本高效压裂关键技术,并通过不断降本增效,是实现低品位常压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形成机理 富集规律 开发技术政策 优快钻井技术 高效缝网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生产特征及开发技术政策 被引量:31
9
作者 何希鹏 卢比 +5 位作者 何贵松 任建华 王伟 陈祖华 高玉巧 房大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4-240,共17页
针对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压力系数低、吸附气占比高、地应力复杂及压裂形成复杂缝网难度大等地质特点,在60余口页岩气水平井钻探成果和生产特征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常压页岩气生产规律,划分了生产阶段,明确了产能主控因素,提出了... 针对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压力系数低、吸附气占比高、地应力复杂及压裂形成复杂缝网难度大等地质特点,在60余口页岩气水平井钻探成果和生产特征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常压页岩气生产规律,划分了生产阶段,明确了产能主控因素,提出了开发技术政策。结果表明:常压页岩气生产具有初期以排液为主,产气量较低,随着返排率增大,产气量不断增大,后期产量逐渐稳定,产量递减慢,单位压降产气量较高,单井可采储量较小的特点。可划分为纯液、过渡、稳定生产和低压排采等4个阶段,不同阶段生产特征受地层压力系数影响明显:压力系数越高,纯液生产时间越短,见气返排率降低;在过渡阶段,返排率越低,气液平衡时间越长;在稳定生产阶段,产气能力越强,单位压降产量和单井可采储量越高。产能主要受地层压力系数和有效改造体积控制,其中有效改造体积主要受控于最优靶窗钻遇率、水平段长、水平段方位以及压裂改造规模等,压力系数越高,最优靶窗钻遇率越高,水平段长越长,压裂改造规模越大,越利于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经济可采储量。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提出了渝东南构造复杂区页岩气开发技术优化政策和配套的压裂工艺参数,以指导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特征 产能影响因素 开发技术政策 常压页岩气 龙马溪组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 被引量:43
10
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4 位作者 王彦祺 张龙胜 汪凯明 高玉巧 刘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南川—武隆地区持续开展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了布好井、穿好层、压好缝、降好本、管好井的“五好工程”实践认识与做法。“五好工程”实践表明:深化保存条件、沉积微相、构造应力等关键要素研究,是选准甜点目标、优化甜点层位、完善压裂设计的基础,创新低成本优快钻完井、高效压裂工程工艺技术是实现效益开发的关键,创新“2+3”管理运行新模式是提质增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 五峰组—龙马溪组 常压页岩气 勘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彭水—武隆地区常压页岩气生产特征 被引量:50
11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3 位作者 房大志 梅俊伟 何贵松 卢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9,共8页
渝东南彭水—武隆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常压地层,通过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岩心观察及页岩实验测试等,结合5口常压页岩气井试采数据,系统分析常压页岩气的地质及生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为深水陆棚沉积,... 渝东南彭水—武隆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常压地层,通过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岩心观察及页岩实验测试等,结合5口常压页岩气井试采数据,系统分析常压页岩气的地质及生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为深水陆棚沉积,具有厚度大(大于20 m),总有机碳含量高(为2%~6%),硅质含量高(大于45%),物性中等(孔隙度为2%~5%),微裂缝发育,保存条件中等,页岩气藏为常压(地层压力系数为0.8~1.2)等地质特征。分析彭水—武隆地区页岩气井生产过程中的返排特征、流体性质、产气量及压力变化规律等,认为常压页岩气具有自喷、诱喷和人工举升3种生产模式,可以划分为低气液比、两相过渡、稳定生产3个生产阶段,且进入稳定生产期,常压页岩气具有初期产量较低,但递减较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超压页岩气 生产特征 五峰组-龙马溪组 彭水-武隆地区 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富集高产规律 被引量:76
12
作者 何希鹏 何贵松 +3 位作者 高玉巧 张培先 卢双舫 万静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总结该区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富集高产规律,利用物探、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沉积建造、构造改造、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转换带...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总结该区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富集高产规律,利用物探、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沉积建造、构造改造、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转换带南川—武隆地区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并与焦石坝区块的超压页岩气进行对比,探讨了该转换带常压页岩气的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焦石坝区块,该转换带页岩孔隙度偏低、微裂缝更发育、吸附气占比高、两向应力差异大、地温梯度较低、地层压力系数低、初期产液量大、返排率高;(2)该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要受富碳富硅富笔石页岩、有机孔隙和构造应力场"三因素"的控制——受深水陆棚相控制的富碳富硅富笔石页岩是页岩气富集的基础,有机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是页岩气高产的关键因素;(3)该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可分为背斜型、向斜型、斜坡型、逆断层断下盘型等4种成藏模式,并明确了不同模式页岩气富集高产特征。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地质理论,为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常压页岩气 高产主控因素 构造应力场 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再认识 被引量:41
13
作者 何希鹏 齐艳平 +4 位作者 何贵松 高玉巧 刘明 张培先 汪凯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区页岩气成藏认识,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实验分析、物探、钻井、压裂、试气等资料,从控制页岩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因素方面入手,通过典型目标解剖...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区页岩气成藏认识,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实验分析、物探、钻井、压裂、试气等资料,从控制页岩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因素方面入手,通过典型目标解剖和机理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提出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带、保存条件、地应力场三因素控制,即深水陆棚相控制资源规模,保存条件控制页岩气富集程度,地应力场影响压裂改造效果、控制单井产量。复杂构造区开展页岩气甜点目标优选和井位部署,首先,评价控制页岩气富集的资源基础,即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发育程度及指标;其次,评价构造作用强度,以明确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富集程度;最后,优选地应力适中的中等曲率带部署实施页岩气井,利于获得高产稳产。研究结果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常压页岩气 地应力 保存条件 深水陆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南川页岩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14
作者 何希鹏 高玉巧 +6 位作者 何贵松 张培先 刘明 孙斌 汪凯明 周頔娜 任建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南川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以常压页岩气为主的页岩气田,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回顾了该区勘探开发历程,从构造、沉积、储层、保存、地应力、气藏和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气田地质特征,总结梳理了勘探开发关键... 南川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以常压页岩气为主的页岩气田,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回顾了该区勘探开发历程,从构造、沉积、储层、保存、地应力、气藏和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气田地质特征,总结梳理了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川页岩气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平桥、东胜、阳春沟三个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沉积、储层、保存、地应力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为弹性气驱、中深层—深层、常温、高压—常压、干气页岩气藏;②生产特征具有初期测试产量高、液量较高、递减较快、弹性产率中等、单井EUR(估算最终可采储量)相对偏低的特点;③形成了“甜点”目标评价、储层表征、地应力场预测、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开发技术政策和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六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④南川页岩气田的发现带来了4点启示:一是坚定勘探信心是勘探突破的根基;二是深化基础地质研究是突破的核心;三是创新工艺实践是效益开发的关键;四是推行一体化模式是提质增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 关键技术 常压页岩气 南川页岩气田 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2 位作者 任建华 王伟 卢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盆缘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复杂、地应力场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导致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东胜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通过...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盆缘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复杂、地应力场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导致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东胜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通过开展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构造特征分析、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生产动态分析等,以及加强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明确了东胜复杂构造带实现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四项关键技术对策:①提高浅层速度模型精度,提升构造解释准确度;②优化井网部署,提高井控储量;③地质工程一体化,钻定导协同导向提高甜点钻遇率;④建立分区差异化压裂方案,提高裂缝复杂度。东胜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关键技术对策为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盆缘其他类似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东胜构造带 南川地区 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武隆区黄莺乡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希鹏 高玉巧 +5 位作者 马军 张培先 何贵松 周頔娜 刘娜娜 孙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95-106,118,共13页
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优质页岩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开采的页岩层。以重庆武隆地区黄莺乡剖面为例,通过野外观察和实测,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研究海相优质页岩地层、沉积、地化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黄莺乡剖面自下而... 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优质页岩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开采的页岩层。以重庆武隆地区黄莺乡剖面为例,通过野外观察和实测,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研究海相优质页岩地层、沉积、地化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黄莺乡剖面自下而上出露五峰组黑色硅质页岩、观音桥段深灰色介壳泥质灰岩、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整体反映由深水陆棚到闭塞浅海再到深水陆棚的沉积环境;(2)出露地层生物地层连续完整,可识别出凯迪阶—鲁丹阶WF2—LM5笔石带,笔石种类、含量、保存特征等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3)武隆地区处于深水陆棚成烃中心,优质页岩厚度大,静态指标优越,页岩生烃强度大,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富集物质基础;(4)武隆地区(1)—(4)小层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富集条件较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甜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页岩 沉积环境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武隆黄莺乡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江陵凹陷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希鹏 张青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641,共5页
以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江陵凹陷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讨论了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法计算有机碳质量分数时需要考虑的多种影响因素,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方法研究,从而提高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精度。同... 以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江陵凹陷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讨论了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法计算有机碳质量分数时需要考虑的多种影响因素,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方法研究,从而提高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精度。同时根据判别分析原理,选取对烃源岩最为敏感的自然伽马能谱、地层密度、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测井参数,建立了烃源岩判别分析函数,提出了利用判别系数预测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方法。上述有机碳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在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烃源岩评价中进行了应用,有机碳质量分数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评价 测井曲线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与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被引量:57
18
作者 何希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71,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划分了甜点区,明确了不同甜点区页岩气生产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川地区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受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的影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具有孔隙度增加、压力系数变小、含气性变差、地应力变小的特征;②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包含总有机碳含量在内共计6项参数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明确①—③小层为Ⅰ类储层,是页岩气勘探甜点段;③建立了以"物质基础、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3大类13项为评价参数的定量化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及标准,优选出平桥背斜为Ⅰ类甜点区,东胜南斜坡、东胜背斜、平桥南斜坡为Ⅱ类甜点区;④页岩气生产特征具有分区性,Ⅰ类区具有高产气、低产液、稳产期长且产量递减慢的特征,单井测试页岩气产量和估算最终可采储量较高;⑤页岩气水平井产能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程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盆缘区页岩气高质量勘探和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南川地区 深层、中深层页岩气 地质特征 甜点评价 生产特征 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盆缘复杂构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判别方法研究及其在江陵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希鹏 李争 吴代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3-45,共3页
讨论结总了用气测井资料、地化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交会图、测井多信息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和储盖组合测井评价识别油层的方法原理 ,研究了不同方法的油层响应特征 ,制定出了相应的油层判别标准。
关键词 气测井 地球化学录井 测井解释 油层 江陵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图凹陷复杂岩性储层测井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希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29-31,共3页
以昌图凹陷岩心镜下鉴定资料为基础,讨论了昌图凹陷各种岩石类型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根据岩心室内分析资料,建立岩性解释模型,确定储层物性参数计算方法;针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型双重体积的特点,根据测井解释理论,探讨了... 以昌图凹陷岩心镜下鉴定资料为基础,讨论了昌图凹陷各种岩石类型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根据岩心室内分析资料,建立岩性解释模型,确定储层物性参数计算方法;针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型双重体积的特点,根据测井解释理论,探讨了火山碎屑岩储层物性解释方法,为储层评价提供合理、准确的储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图凹陷 储层 砂砾岩 火山碎屑岩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