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
何希凡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2
|
陈翔鹤与魏晋文人的现代书写 |
何希凡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3
|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
何希凡
王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4
|
编辑妙笔添彩的历史气度 |
何希凡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5
|
编辑与学者共构的学术超越 |
何希凡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6
|
学术沉浮在编辑的弃顾之间 |
何希凡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7
|
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论章泥的小说境界及文学人格底蕴 |
何希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8
|
李一清的农民体验与乡土作家的身份突围 |
何希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9
|
跨年代文化交叉中的自我彰显——关于80后写作的独特性存在的思考 |
王涛
何希凡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