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希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7,151,共5页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学"蕴含着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其二,遭遇"国学大师"与鲁迅实际学术贡献的有限确认;其三,"纯"学术的眼光不仅低估了鲁迅实际的学术水准,也人为切断了鲁迅整体性生命追求中学术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价值评判 鲁迅研究 现实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翔鹤与魏晋文人的现代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7,171,共3页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现代书写 心灵体验 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3
作者 何希凡 王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85,共3页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颓败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底蕴,并透视隐含在文本中的哲学寓意和悲剧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萧红小说创作的诗意哲学化倾向作一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农业文明 诗意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妙笔添彩的历史气度
4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共1页
众所周知,在中国思想解放春江乍暖、坚冰初融的1979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组织创办《读书》的宗旨就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然而,这一影响深远的办刊宗旨在当时毕竟还是十分敏感的,而锐意要把《读书》办成文化思想前... 众所周知,在中国思想解放春江乍暖、坚冰初融的1979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组织创办《读书》的宗旨就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然而,这一影响深远的办刊宗旨在当时毕竟还是十分敏感的,而锐意要把《读书》办成文化思想前沿阵地的范用却注定要成为这个宗旨的首席担当者。就在《读书》创刊伊始,那篇赫然载于刊首、极具思想挑战性的《读书无禁区》,既体现了范用的慧眼识文之长,更凸显了他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妙笔添彩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转折点 《读书》 气度 编辑 思想解放 文化评论 三联书店 办刊宗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与学者共构的学术超越
5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造 学者 编辑 思想文化资源 印刷出版业 私人空间 社会空间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沉浮在编辑的弃顾之间
6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往较之一般的编辑别具一种情怀:把学者用心血浸透的...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往较之一般的编辑别具一种情怀:把学者用心血浸透的创造性学术成果看成是整个民族学术文化生命的一部分,也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成果 编辑 沉浮 专家学者 文化生命 行业知识 学者精神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论章泥的小说境界及文学人格底蕴
7
作者 何希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章泥的小说创作是对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其小说文本在寓言化意象世界中的妙思与顿悟、意象烛照下的世俗深味、深窥不易为人觉知的命运幽微等努力中彰显出写作难度和意义高度,且在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守望、小众化写作坚守、难度写作... 章泥的小说创作是对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其小说文本在寓言化意象世界中的妙思与顿悟、意象烛照下的世俗深味、深窥不易为人觉知的命运幽微等努力中彰显出写作难度和意义高度,且在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守望、小众化写作坚守、难度写作追求等诸方面蕴含着作家超卓独拔的文学人格。但在对个体经验、瞬间感悟的过分陶醉与依赖、在技术美学和生命美学之间的失衡等方面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境界 难度与高度 文学人格底蕴 悖论警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一清的农民体验与乡土作家的身份突围
8
作者 何希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综观李一清40年的创作,虽然"农民作家"的身份定位及其在身份嬗变中的文人化也曾使他面临两难抉择,但作家的身份突围不仅并未造成其乡土资源和农民体验的流失,而更使其农民体验与文人优势凝聚为创作生命的合力,推动他不断刷新... 综观李一清40年的创作,虽然"农民作家"的身份定位及其在身份嬗变中的文人化也曾使他面临两难抉择,但作家的身份突围不仅并未造成其乡土资源和农民体验的流失,而更使其农民体验与文人优势凝聚为创作生命的合力,推动他不断刷新既有的创作纪录,再次竖起足以彰显他乡土小说创作高度的艺术标杆。他的个体身份突围蕴涵着中国乡土作家的群体经验,却尚未成为乡土作家普遍的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体验 文人化塑身 身份突围 理性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年代文化交叉中的自我彰显——关于80后写作的独特性存在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涛 何希凡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80后写作” 中国 当代文学 物质细节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