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巨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9,共6页
在基于前人对于技术能力的结构要素和技术能力演化的研究之上,选择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探讨企业技术能力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对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影响;从企业外部,将企业集聚效应作为调节变量纳入企业技术能力要... 在基于前人对于技术能力的结构要素和技术能力演化的研究之上,选择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探讨企业技术能力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对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影响;从企业外部,将企业集聚效应作为调节变量纳入企业技术能力要素对技术能力演化的影响关系中,并基于此构建了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能力 集群企业 演化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势力分析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2
作者 何巨峰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3,共3页
本文综合运用契约经济学、企业家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 ,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核心权益的分配 ,取决于企业家与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谈判时的谈判势力。研究得出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势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及其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 本文综合运用契约经济学、企业家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 ,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核心权益的分配 ,取决于企业家与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谈判时的谈判势力。研究得出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势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及其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人力资本 谈判势力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视域下引黄灌区生态修复及固碳增汇技术探究——以景电灌区为例
3
作者 何巨峰 张生银 刘斌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生态修复及固碳增汇技术,提升引黄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碳汇能力,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保障。【方法】以景电灌区为例,在分析“双碳”视域下景电灌区发展影响因素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景电灌区生态修复及固碳... 【目的】探究生态修复及固碳增汇技术,提升引黄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碳汇能力,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保障。【方法】以景电灌区为例,在分析“双碳”视域下景电灌区发展影响因素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景电灌区生态修复及固碳增汇技术。【结果】景电灌区生态修复方面,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及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法,有效改善了景电灌区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在固碳增汇方面,采用种植碳汇植物、改进农业耕作方式、提升土壤碳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措施,灌区碳吸收及储存能力明显提高,碳排放有效减少,灌区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结论】生态修复和固碳增汇技术作为提高景电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碳汇能力的主要方法,可明显改善灌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景电灌区 生态修复 固碳增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景电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巨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22期69-70,77,共3页
景电管理局水利信息化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以来,历经几代信息化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水利信息化建设开拓了一个良好局面。在此背景下,随着精细化管理持续升级,现有传输网络的容量、传输可靠性、安全性及QOS指标已不适应于目前业... 景电管理局水利信息化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以来,历经几代信息化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水利信息化建设开拓了一个良好局面。在此背景下,随着精细化管理持续升级,现有传输网络的容量、传输可靠性、安全性及QOS指标已不适应于目前业务对承载平台的要求。通过整合、改造升级原有各类系统资源,按照水利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到统一"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及《甘肃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相关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管理和应用的深度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景电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建设 成效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我国法律与人性的一致性
5
作者 何巨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怎样看待我国法律与人性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我国法律的本质、内容以及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性是一致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同现实人性是共源的.对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有... 怎样看待我国法律与人性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我国法律的本质、内容以及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性是一致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同现实人性是共源的.对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有这样的观点,即法的阶级性是法固有的本质的属性.所谓法的阶级性,就是指法在整体上同统治阶级相联系所具有的阶级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集中体现在统治阶级的意志中,又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但是统治阶级的范围比任何时候都扩大,知识分子也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包括在其中.并且,我国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是作为统一的统治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法律 现实人性 小议 统治阶级 阶级性 人权 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 一致性 我国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斌 寇燕燕 +2 位作者 何巨峰 王伟 刘瑛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43-46,共4页
以玉米品种先玉33为指示品种,研究了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显著降低了盐碱地土壤的全盐量、土壤pH,促进玉米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吸收。玉米全生... 以玉米品种先玉33为指示品种,研究了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显著降低了盐碱地土壤的全盐量、土壤pH,促进玉米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吸收。玉米全生育期缩短5~8 d,显著提高盐碱地玉米的株高、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其中凹晶材料45 t/hm^2一次性铺设的折合产量为7868.1 kg/hm^2,较不铺设凹晶材料增产2877.4 kg/hm^2,增产率57.7%,可作为未来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 玉米 凹晶材料 景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在盐碱地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史中兴 闫立泰 +2 位作者 刘斌 何巨峰 寇燕燕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49-54,共6页
为明确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对盐碱地的治理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春小麦品种宁春39号为试材,研究了凹晶材料不同铺设量(45t/hm^2、30t/hm^2)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和春小麦物候期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凹晶材料的... 为明确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对盐碱地的治理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春小麦品种宁春39号为试材,研究了凹晶材料不同铺设量(45t/hm^2、30t/hm^2)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和春小麦物候期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凹晶材料的2个处理对照不铺设凹晶材料的脱盐率为18.5%~34.6%,土壤pH降低0.31~0.34,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利于土壤养分的改善和培肥地力。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使盐碱地春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7~10d,并随凹晶材料铺设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可显著提高盐碱地春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成穗数和千粒重,铺设凹晶材料的2个处理穗粒数较对照不铺设凹晶材料分别增长30.9%、14.4%,成穗数较对照不铺设凹晶材料分别提高13.9%、10.2%,千粒重较对照不铺设凹晶材料分别提高20.4%、21.8%,较对照不铺设凹晶材料增产1600.0、1155.6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68.1%、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术 盐碱地 春小麦 凹晶材料 景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