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调节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向阳 岑丹阳 +4 位作者 李栋方 何展文 孟哲 梁立阳 李平甘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治疗对脑性瘫痪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免疫调节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免疫调节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薄芝糖甙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治疗对脑性瘫痪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免疫调节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免疫调节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薄芝糖甙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前免疫调节组和对照组Th/Ts、CD19+B、CD20+B细胞比例均增高,治疗后免疫调节组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Th/Ts、CD19+B、CD20+B仍维持较高水平。治疗后3个月评估,免疫调节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5.71%,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CD19+B的检验值对免疫调节组分为免疫异常组和免疫正常组,免疫异常组的有效率为96.00%,而免疫正常组的有效率为82.35%,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存在免疫指标异常,针对可能存在的免疫性神经损害,临床上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指标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琳 李栋方 +2 位作者 李平甘 何展文 罗向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4期12-14,19,共4页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痉挛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初次就诊的婴儿痉挛患儿30例作为病例组,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2g/kg)治疗,另选体...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痉挛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初次就诊的婴儿痉挛患儿30例作为病例组,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2g/kg)治疗,另选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患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病例组及健康组所有儿童均抽静脉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19^+、CD20^+、CD4^+、CD8^+、CD4^+/CD8^+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30例患儿外周血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治疗后,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病例组治疗后CD4^+T、CD8^+T、CD4^+/CD8^+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痉挛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高俊山 周小琳 +4 位作者 何展文 赫安娜 陈勇军 张静 罗向阳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29-29,31,共2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MS 1例,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106/次静脉输注,起初每周1次,连用4周,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逐渐延长输注MSCs间隔时间,输...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MS 1例,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106/次静脉输注,起初每周1次,连用4周,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逐渐延长输注MSCs间隔时间,输注MSCs后观察患者临床、体征、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结论 MSCs可作为治疗PMS的一个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