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梯度混合层流场特性及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1
作者 杨一丁 张净玉 +1 位作者 刘鸣 何小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针对内置小流量火箭燃气助燃的亚燃冲压发动机(Rocket⁃assisted ramjet engine,RARE)中,大梯度混合层流场特性及能量传递规律,开展了火箭侧马赫数(1.2~2.0)、总温比(2~4)等来流参数对混合层无量纲厚度变化、动能和热能传递规律的数值仿... 针对内置小流量火箭燃气助燃的亚燃冲压发动机(Rocket⁃assisted ramjet engine,RARE)中,大梯度混合层流场特性及能量传递规律,开展了火箭侧马赫数(1.2~2.0)、总温比(2~4)等来流参数对混合层无量纲厚度变化、动能和热能传递规律的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体混合50 mm后混合层内达到自相似模态,总温比变化对混合层无量纲增长率影响更明显;两侧流体动能交换主要发生在混合层内,而热量可以从未掺混火箭侧经过混合层,传递到未掺混冲压侧。助燃火箭向冲压燃烧室的热量传递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侧总温比,总温比从2增加到4,冲压侧的静焓增长量提高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亚燃冲压发动机 超/亚声速混合层 剪切层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筒内参与燃烧空气分布特性数值分析
2
作者 龚诚 孔凡夫 +2 位作者 郝颜 黄序 何小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3,I0001,共10页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内不同气流中参与燃烧化学反应的空气(简称为“燃烧空气”)占比在燃烧室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该比例参数仅来源于经验,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发展需求,推导了火焰...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内不同气流中参与燃烧化学反应的空气(简称为“燃烧空气”)占比在燃烧室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该比例参数仅来源于经验,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发展需求,推导了火焰筒内不同空气流对应的混合分数和氧气质量分数的时空输运方程,并耦合基于火焰面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FGM)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雾化燃烧大涡模拟计算程序,建立了一种针对火焰筒内不同空气流中参与燃烧空气占比的定量评估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火焰筒内参与燃烧空气的溯源分析。选取某典型旋流燃烧室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演示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火焰筒内不同流束空气混合分数和氧气质量分数进行有效追踪。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统计,获得了火焰筒不同空气流的质量流量和参与燃烧的空气占比等参数。分析表明,当前燃烧室内参与燃烧空气的分布特性与经典旋流燃烧室设计理论一致,验证了当前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流量分配 燃烧空气分布 火焰筒 旋流燃烧室 燃烧组织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红柱石与绢云母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小民 邓海波 +1 位作者 朱海玲 吴承桧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57,61,共4页
研究了Al3+、Fe3+、Ca2+、Mg2+及其组合离子对红柱石和绢云母可浮性的影响,并通过动电位测试及热力学计算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金属离子在整个试验pH范围内对红柱石、绢云母有抑制作用;组合金属离子使红柱石和绢云母表... 研究了Al3+、Fe3+、Ca2+、Mg2+及其组合离子对红柱石和绢云母可浮性的影响,并通过动电位测试及热力学计算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金属离子在整个试验pH范围内对红柱石、绢云母有抑制作用;组合金属离子使红柱石和绢云母表面的动电位显著正移,矿物与十二胺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减弱,Al3+、Fe3+、Ca2+、Mg2+因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使红柱石和绢云母的浮选受到强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金属离子 红柱石 绢云母 动电位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抑制剂HXM-2在铜硫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小民 徐其红 +4 位作者 杨政国 杨远坤 肖良 邱镜煌 杨勇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某铜硫分离中,为减少石灰用量,改善浮选指标,对多种联合抑制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抑制剂HXM-2+石灰抑制效果最佳,用量为100+1 500 g/t时,铜精矿铜品位为18.37%,回收率为89.86%,与单一石灰2 000 g/t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2.72个百... 在某铜硫分离中,为减少石灰用量,改善浮选指标,对多种联合抑制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抑制剂HXM-2+石灰抑制效果最佳,用量为100+1 500 g/t时,铜精矿铜品位为18.37%,回收率为89.86%,与单一石灰2 000 g/t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2.72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0.88个百分点。工业应用表明,使用该联合抑制剂后,铜精矿品位提高0.4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0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抑制剂 HXM-2 石灰 铜硫分离 蓝辉铜矿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震管内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小民 张彭岗 王家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5,269,共5页
基于常温常压轴向进气条件下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模型开展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的研究,利用离子探针和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管内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压力波。研究结果表明,管内爆震波形成的初始位置在正常火焰面下游的一定位置处,如假... 基于常温常压轴向进气条件下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模型开展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的研究,利用离子探针和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管内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压力波。研究结果表明,管内爆震波形成的初始位置在正常火焰面下游的一定位置处,如假设爆震管内波和火焰面是一维的,则在爆震波产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爆震管内将出现三道火焰面:往出口方向传播的正常火焰面和爆震波火焰面及往进口方向传播的回传爆震波火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式喷气发动机 爆震 爆燃到爆震转捩过程^+ 火焰 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扩压器突扩间隙与压力损失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小民 毛军逵 谈浩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短突扩扩压器突扩间隙与压力损失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变化机理。研究在前置扩压器结构和进口马赫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分别通过改变前置扩压器和火焰筒的位置两种方式改变突扩间隙 ,研究总压损失系数... 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短突扩扩压器突扩间隙与压力损失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变化机理。研究在前置扩压器结构和进口马赫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分别通过改变前置扩压器和火焰筒的位置两种方式改变突扩间隙 ,研究总压损失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本研究参数范围内 ,当突扩间隙较小时 ,前置扩压器出口气流拐弯剧烈 ,流线是非光滑的 ;相反 ,则会导致前置扩压器出口气流的二次分离 ,在突扩区形成两个涡 ,而且气流拐弯剧烈、流量分配不均匀。因而存在有最佳的相对突扩间隙 (δ =1 8~ 2 0 ) ,使得总压损失最小( 1 6%~ 1 7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扩扩压器 突扩间隙 总压损失 航空发动机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阀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爆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小民 王家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0,共4页
开展常温常压进气条件下气动阀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描述了针对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气动阀所作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通过不同气动阀参数下的冷态流场和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 开展常温常压进气条件下气动阀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描述了针对气动阀式两相爆震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气动阀所作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通过不同气动阀参数下的冷态流场和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设计出了包含钝体和盖子的组合式气动阀 ,并获得了不同钝体堵塞比和不同盖子尺寸时燃烧波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气动阀的结构设计研究和试验分析得出结论 ,随着盖子内径变大 ,对产生爆震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爆震 气动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红柱石选矿工艺与分选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小民 邓海波 +1 位作者 朱海玲 吴承桧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8期4-7,共4页
介绍了红柱石的性质及其用途,从选矿理论与选矿工艺的角度,总结了我国红柱石选矿工艺和分选理论的现状及进展,对红柱石选矿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红柱石 重介质旋流器 强磁选 酸性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突扩扩压器压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小民 毛军逵 谈浩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短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短环燃烧室的总体性能 ,压力特性是扩压器性能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 ,探讨了短突扩扩压器前置扩压器进口马赫数、突扩角和突扩间隙等参数与压力损失间的变... 短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短环燃烧室的总体性能 ,压力特性是扩压器性能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 ,探讨了短突扩扩压器前置扩压器进口马赫数、突扩角和突扩间隙等参数与压力损失间的变化关系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在本研究的参数范围内 ,总压损失随进口马赫数的增大而变大 ;存在有最佳的内外环突扩角的组合 (βi=40~ 45°,βo=40~ 5 0°)及相对突扩间隙 (δ=1 .48~ 1 .9) ,使得总压损失系数 σ*最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相比 ,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最小总压损失系数所对应的各结构和流动参数的范围与试验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突扩扩压器 突扩角 马赫数 总压损失系数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铜矿选矿厂工艺优化工业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小民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3,42,共4页
针对某铜矿矿石性质发生变化,部分硫化铜矿与黄铁矿发生氧化,选铜作业采用单一石灰难以对硫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造成铜精矿品位难以提高,铜硫分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需对该选矿厂现场进行工艺优化。工业实践中,组合抑制剂石灰+HXM-2较好... 针对某铜矿矿石性质发生变化,部分硫化铜矿与黄铁矿发生氧化,选铜作业采用单一石灰难以对硫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造成铜精矿品位难以提高,铜硫分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需对该选矿厂现场进行工艺优化。工业实践中,组合抑制剂石灰+HXM-2较好地解决了单一石灰法难以抑制黄铁矿的问题,通过降低石灰用量,减少粗选过程中铜的损失,提高粗精矿的回收率。同时,通过铜精选第三槽的改造及石灰添加系统的改造,强化了铜精选过程,最终达到了既提高了铜精矿回收率,又提高了铜精矿铜品位的目的。最终铜精矿铜品位高达22.49%,铜回收率达89.20%,铜精矿品位提高3.07%,回收率提高2.38%。本次工业实践,未增加药剂成本,也未增加额外投资,每年增加总效益额为478.6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分离 石灰+HXM-2组合抑制剂 铜精选 石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涡燃烧室燃烧组织方式和设计思路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小民 张净玉 《航空科学技术》 2008年第2期26-29,共4页
驻涡燃烧室是新型高效、结构紧凑的燃烧室。基于前期技术研究基础,对其燃烧组织方式和影响性能的关键技术作了分析:驻涡燃烧室采用驻涡火焰稳定技术,通过分级供油、分区燃烧技术满足发动机日益宽广的工作范围。驻涡燃烧室的主燃区主要... 驻涡燃烧室是新型高效、结构紧凑的燃烧室。基于前期技术研究基础,对其燃烧组织方式和影响性能的关键技术作了分析:驻涡燃烧室采用驻涡火焰稳定技术,通过分级供油、分区燃烧技术满足发动机日益宽广的工作范围。驻涡燃烧室的主燃区主要功能是实现高效燃烧。驻涡燃烧室可以组合设计成 RQL 和 LPP 结合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室。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驻涡区的结构参数、油气方案,驻涡区和主流的联焰,主流供油方案,流量分配和内外环流道的结构参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驻涡燃烧室 燃烧组织方式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DUMP GAP ON TOTAL PRESSURE LOSS IN DUMP DIFFUSER
12
作者 何小民 毛军逵 谈浩元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The dump diffus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advanced annular combustor, and its performance affects greatly the fluid field and pressure loss of the combusto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p... The dump diffus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advanced annular combustor, and its performance affects greatly the fluid field and pressure loss of the combusto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keeping the inlet March number of prediffuser constant ( Ma =0 20), a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regularity of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It varies with the relative dump gap ( δ =1 2~3 0)by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prediffuser and combustor liner, respectively.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the minimum total pressure loss ( σ *=1 6%~1 75%) when relative dump gap δ is about 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mp diffuser relative dump gap pressure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流量分配对三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自强 何小民 +4 位作者 丁国玉 李明玉 江平 黄卫东 赵玉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探讨三级旋流器流量分配对旋流器出口流场的影响,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内级、中间级、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1.4,1.0,0.6的三级旋流器,开展了相同进口条件下不同流量分配方案的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三级旋流器流量分配对旋流器出口流场的影响,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内级、中间级、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1.4,1.0,0.6的三级旋流器,开展了相同进口条件下不同流量分配方案的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内级旋流器流量分配一定时,随着中间级/外级气流流量比的增大,回流区轴向长度、径向宽度,回流率及旋流数逐渐增大;当中间级旋流器流量分配一定时,随着内级/外级气流流量比的增大,回流区轴向长度、径向宽度、回流率及旋流数逐渐减小;当外级旋流器流量分配一定时,随着内级/中间级气流流量比的增大,回流区轴向长度、径向宽度,回流率及旋流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分配 旋流数 三级旋流器 回流区 数值模拟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心喷嘴的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点火与贫熄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泽俊 何小民 +2 位作者 洪亮 薛冲 金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1-607,共7页
为了研究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的点火和贫油熄火特性,设计了一个带扩压器和内外机匣的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矩形试验件,采用试验研究和半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点火和贫油熄火进行了研究。试验在常压状态下进行,采用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 为了研究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的点火和贫油熄火特性,设计了一个带扩压器和内外机匣的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矩形试验件,采用试验研究和半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点火和贫油熄火进行了研究。试验在常压状态下进行,采用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所用供油喷嘴为空心锥离心喷嘴,试验中的进口空气温度在287-487K变化,进口空气流量在0.2109-0.4219kg/s变化,对应进口马赫数从0.15变化到0.31。结果表明: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的点火和贫油熄火油气比均随着燃烧室进口温度和进口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单凹腔驻涡燃烧室的点火油气比比贫油熄火油气比约大50%。经过半经验分析,得到了影响单凹腔点火和熄火的综合参数A,该参数能够较好地解释和评价各种因素对贫油熄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凹腔驻涡燃烧室 点火 贫油熄火 油气比 有效蒸发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旋流器旋流数对三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波 赵自强 +5 位作者 何小民 丁国玉 李明玉 江平 黄卫东 赵玉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50-2156,共7页
为探讨内级旋流器旋流数对三级旋流流场结构的影响,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对三级旋流燃烧室简化模型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级旋流器旋流强弱并不是回流区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增加,回流区轴向长度逐渐变... 为探讨内级旋流器旋流数对三级旋流流场结构的影响,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对三级旋流燃烧室简化模型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级旋流器旋流强弱并不是回流区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增加,回流区轴向长度逐渐变短,最大回流量逐渐增大,而对涡心位置、回流区径向宽度影响较小;回流区形状同时受内级旋流器旋流数及外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影响,当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相对外级旋流器旋流数足够小时,较易出现尾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数 内级旋流器 三级旋流器 回流率 回流区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钝体式孔板淬熄的富油-淬熄-贫油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波 何小民 +3 位作者 金义 吴泽俊 丁国玉 宋耀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5-683,共9页
设计研制了采用钝体式孔板淬熄装置进行淬熄作用的富油-淬熄-贫油(Rich-quenchlean,RQL)驻涡燃烧室(Trapped-vortex Combustor,TVC)模型和试验系统,实现了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的分级燃烧。在常压状态下采用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 设计研制了采用钝体式孔板淬熄装置进行淬熄作用的富油-淬熄-贫油(Rich-quenchlean,RQL)驻涡燃烧室(Trapped-vortex Combustor,TVC)模型和试验系统,实现了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的分级燃烧。在常压状态下采用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开展了排放试验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当量比(包含总当量比和富油区当量比)、进口速度(马赫数)和进口温度等参数对采用钝体式孔板淬熄的RQL-TVC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进口温度或进口马赫数条件下,随着当量比的增大,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指数(Emission Index,EI)呈现出先急剧升高,然后急剧下降并趋于平缓的趋势,在富油燃烧区当量比为1.1左右达到峰值,一氧化碳(CO)的EI值先保持平稳而后急剧下降,未燃碳氢化合物(UHC)的EI值呈现连续降低的趋势,燃烧效率持续增大,燃烧效率均高于95%,最大值达99%以上;进口温度较高或进口马赫数较小时,UHC和CO的EI值均较小,燃烧效率较高,而NOx的EI值较大,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推进 燃烧 富油-淬熄-贫油驻涡燃烧室RQL-TVC 排放指数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涡燃烧室驻涡区三维冷态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义 何小民 +2 位作者 彭春梅 方杰 吴泽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9,共8页
驻涡燃烧室驻涡区内的流动是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将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佳的湍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方法深入研究了驻涡燃烧室驻涡区冷态流动特性。结果发现:通过在驻涡区前壁... 驻涡燃烧室驻涡区内的流动是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将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佳的湍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方法深入研究了驻涡燃烧室驻涡区冷态流动特性。结果发现:通过在驻涡区前壁进气缝中设置一定的矩形挡片可以在驻涡区一定范围内诱发以反向旋转的涡对形式存在的流向涡。对比研究了挡片阻塞比BR(挡片面积与前壁开缝面积之比)分别为0,0.2,0.4时驻涡区内的流动结构,分析了流向涡产生的原因。定量结果表明,当BR=0.2,0.4时,(1)流向涡涡量大小比BR=0时提高了将近100%,BR=0.2对应的流向涡涡量比BR=0.4对应的流向涡涡量略大;(2)在流向涡混合层内,流向涡涡量沿轴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燃烧室总压损失约比BR=0时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驻涡燃烧室 驻涡区 冷态流场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预混火焰回火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泽俊 何小民 +2 位作者 葛佳伟 洪亮 薛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7-1354,共8页
为了获得有效的预测回火极限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不同的反应机理和燃烧模型,针对一个二维轴对称的本生灯,分别对甲烷/空气预混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回火特性... 为了获得有效的预测回火极限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不同的反应机理和燃烧模型,针对一个二维轴对称的本生灯,分别对甲烷/空气预混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回火特性,并与Johnson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层流火焰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Smooke-46反应机理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层流回火极限。而单步化学反应所预测的层流回火极限要比实验值低得多,这说明单步化学反应下的火焰更难以发生回火。对湍流火焰的模拟结果表明,涡耗散概念模型比有限速率模型更准确地预测了湍流回火极限。有限速率模型所预测的回火极限略高于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油预混预蒸发 回火 数值模拟 层流有限速率模型 涡耗散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数组合对三级旋流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自强 何小民 +3 位作者 丁国玉 李明玉 江平 黄卫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9-1915,共7页
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旋流数组合方案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试验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的三级旋流器,测量了内级、中间级和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0.6,1.0,1.4(方案A)和1.4,1.0,0.6(方案B)两旋流数... 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旋流数组合方案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试验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的三级旋流器,测量了内级、中间级和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0.6,1.0,1.4(方案A)和1.4,1.0,0.6(方案B)两旋流数方案旋流流场。同时测试了不同来流雷诺数条件下两方案三级旋流器总压损失。试验结果表明:两旋流数组合方案均能形成较明显的中心回流区,方案B中心回流区较方案A"饱满",方案B中心回流区回流速度大;进口雷诺数对旋流器流场中心回流区长度、尺寸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进口雷诺数条件下,方案A总压损失系数较方案B约大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数组合 中心回流区 三级旋流器 雷诺数 总压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筒角度对三级旋流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国玉 何小民 +2 位作者 江平 朱一骁 金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385,共10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小尺度三级旋流燃烧组织方法,开展了单头部与多头部模型燃烧室在不同进口速度和油气比参数下的燃烧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单头部燃烧室燃烧性能相比,三头部燃烧室的各项主要燃烧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恶化,相...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小尺度三级旋流燃烧组织方法,开展了单头部与多头部模型燃烧室在不同进口速度和油气比参数下的燃烧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单头部燃烧室燃烧性能相比,三头部燃烧室的各项主要燃烧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恶化,相同工况下三头部燃烧室的点火油气比和贫油熄火油气比较单头部燃烧室分别提高了约25%,100%,分析认为三头部燃烧室性能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套筒角度不合理,导致相邻两个主燃区气流之间存在相互干扰,而该干扰在低油气比时尤为明显;对于多头部燃烧室试验件而言,套筒角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燃烧性能恶化,合理的套筒角度对多头部甚至全环燃烧室至关重要,得到的最佳套筒角度为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部 多头部 燃烧室 燃烧性能 三级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