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铋的光度法分析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家洪 邓茂 宋仲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4-867,871,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铋的光度法测定的状况作了评述,主要涉及自2000年到2010年间各类显色剂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以及铋的光度测定在阻抑动力学、催化动力学及荧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中的应用等内容(引用文献40篇)。
关键词 光度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氧化苦参碱水剂防治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家洪 龙春 王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9-110,115,共3页
由田间试验结果得知:0.1%氧化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防效高,防治持效期长。0.1%氧化苦参碱水剂80~200mL/hm2剂量施药3天后防效达94.36%~99.27%,施药7天后其防效仍达99.08%以上,与其他药剂相比效果明显,适宜施药剂量为150mL/hm2。施药后... 由田间试验结果得知:0.1%氧化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防效高,防治持效期长。0.1%氧化苦参碱水剂80~200mL/hm2剂量施药3天后防效达94.36%~99.27%,施药7天后其防效仍达99.08%以上,与其他药剂相比效果明显,适宜施药剂量为150mL/hm2。施药后安全性调查表明,该药剂对作物无毒害,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0.1%氧化苦参碱水剂 试验研究 防效 菜青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研究现状及应用评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仲容 高志强 +2 位作者 何家洪 王林 徐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3,共4页
对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现代农药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发展趋势、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通过田间试验以及对两种农药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了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及清除杂草等方面比化学农药更具有优越性。通过比较可知生物农... 对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现代农药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发展趋势、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通过田间试验以及对两种农药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了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及清除杂草等方面比化学农药更具有优越性。通过比较可知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无污染、防虫选择性强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同时,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化学农药 综述 生物农药 研究现状 环境影响 发展趋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志强 宋仲容 +1 位作者 何家洪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高效氯氰菊酯 菜青虫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高志强 莫友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712-14713,14750,共3页
总结了农药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提出了农药安全使用的正确方法及生物防治、建立市场监测制度、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农药 安全使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藏红T的荧光熄灭荧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铬(Ⅵ)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高志强 徐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22-1224,共3页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铬(Ⅵ)氧化藏红T荧光猝灭的试验条件,提出了荧光熄灭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藏红T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59.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5.0 nm。铬(Ⅵ)的质量浓度在128μg·L^(-1)以内与体系荧光强...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铬(Ⅵ)氧化藏红T荧光猝灭的试验条件,提出了荧光熄灭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藏红T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59.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5.0 nm。铬(Ⅵ)的质量浓度在128μg·L^(-1)以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μg·L^(-1)。方法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自来水和湖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并与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进行对照,结果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8.2%~105.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荧光熄灭 藏红T 痕量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吖啶红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铁(Ⅲ) 被引量:4
7
作者 宋仲容 邹容 +1 位作者 何家洪 徐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7-603,共7页
在pH=3.2的HCl介质中,Fe(Ⅲ)氧化I-产生I2,I2与过量I-形成I3-,I3-与吖啶红(AR)通过静电引力缔合形成AR-I3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I3-)∶n(AR)=1∶1),AR-I3分子自动聚集形成(AR-I3)n缔合物微粒,从而引起共振散射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 在pH=3.2的HCl介质中,Fe(Ⅲ)氧化I-产生I2,I2与过量I-形成I3-,I3-与吖啶红(AR)通过静电引力缔合形成AR-I3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I3-)∶n(AR)=1∶1),AR-I3分子自动聚集形成(AR-I3)n缔合物微粒,从而引起共振散射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位于468 nm。实验研究了介质条件、共振探针用量等因素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Fe(Ⅲ)与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值ΔI468 nm在0.08~0.56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76×10-7g/L。该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水样中痕量Fe(Ⅲ)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一致,回收率为96.0%~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红 共振散射 缔合物颗粒 Fe(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橙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高志强 徐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9-1301,共3页
在0.05 mol·L^(-1)硫酸介质中,90℃水浴加热9 min时,痕量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研究了该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方法。该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5.73 kJ·mol^(-1)... 在0.05 mol·L^(-1)硫酸介质中,90℃水浴加热9 min时,痕量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研究了该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方法。该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5.73 kJ·mol^(-1),铬(Ⅵ)质量浓度在72μg·L^(-1)以内,与△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58 mg·L^(-1)。用于工业废水和湖水等3个样品中铬(Ⅵ)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二苯碳酰二肼标准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甲基橙 铬(Ⅵ 过氧化氢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Ⅲ)-茜素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铋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仲容 何家洪 +1 位作者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Ⅲ) 茜素红 CTMAB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膜/硅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涛 石彦杰 +2 位作者 何家洪 宋仲容 廖晓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94,99,共3页
采用硅胶微球为载体,以TiO2溶胶为涂膜液,制备TiO2膜/硅胶复合微球,用XRD,FT-IR和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行了表征,并考察其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iO2膜和硅胶微球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涂膜5层微球粒径为0.5... 采用硅胶微球为载体,以TiO2溶胶为涂膜液,制备TiO2膜/硅胶复合微球,用XRD,FT-IR和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行了表征,并考察其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iO2膜和硅胶微球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涂膜5层微球粒径为0.5~3mm,呈白色,水溶液中透明,是理想的光催化材料。其光催化性能随涂膜层数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涂膜的5层微球甲基橙降解率可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复合微球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吸附Cu^(2+)、Zn^(2+)对水体中土壤颗粒凝聚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武泉 何家洪 王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研究中性紫色土表面吸附Cu^(2+)、Zn^(2+)后对其在水体中凝聚沉降的影响,为重金属离子释放对三峡库区水-土界面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10月,采集西南大学桑园的中性紫色土表层土壤,以Cu-(NO_3)_2和Zn(NO_3)_2配制重金... 研究中性紫色土表面吸附Cu^(2+)、Zn^(2+)后对其在水体中凝聚沉降的影响,为重金属离子释放对三峡库区水-土界面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10月,采集西南大学桑园的中性紫色土表层土壤,以Cu-(NO_3)_2和Zn(NO_3)_2配制重金属离子,进行Cu^(2+)和Zn^(2+)对中性紫色土凝聚沉降实验、测定中性紫色土颗粒吸附Cu^(2+)和Zn^(2+)后zeta电位值。研究结果表明:(1)中性紫色土吸附Cu^(2+)、Zn^(2+)后水体中土壤颗粒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小,并且呈先快速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土壤颗粒含量变化规律表现差异较大,其临界浓度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2)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平均沉降速率均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从1.01 cm/min增加到2.92和2.58 cm/min,表现为Cu^(2+)>Zn^(2+);过程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基本不变,平均沉降速率随浓度变化临界范围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3)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zeta电位绝对值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变小,同时表现为Ca^(2+)>Zn^(2+)>Cu^(2+),土壤颗粒吸附Ca^(2+)、Cu^(2+)和Zn^(2+)后zeta电位绝对值随浓度变化临界浓度范围分别为0.8、0.3~0.5和0.5~0.7 mmol/L。重金属离子吸附在中性紫色土表面减小zeta电位值和静电斥力,加速土壤颗粒凝聚沉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Cu^(2+) Zn^(2+) 土壤颗粒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减少煎炸食品中的致癌物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家洪 《农村新技术》 2006年第5期41-41,共1页
1.煎炸食品时油温最好控制在150℃以下,要采用经常间断的煎炸方法。这是减少煎炸食品中产生致癌物质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油温超过200%.煎炸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关键词 煎炸食品 致癌物质 油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非线性的奇异时滞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
13
作者 何家洪 赵静 +1 位作者 熊益英 黄晴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1-16,共6页
对一类具有范数有界且带非线性项的奇异时滞系统的鲁棒有限时间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构造一个非负二次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LKF),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奇异值分解延迟方法,得到了一个新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成为有... 对一类具有范数有界且带非线性项的奇异时滞系统的鲁棒有限时间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构造一个非负二次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LKF),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奇异值分解延迟方法,得到了一个新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成为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保证了适当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有界实判据和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稳定 LKF 线性矩阵不等式 状态反馈控制器 闭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变分包含系统解的存在性
14
作者 熊益英 何家洪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31-36,共6页
耦合变分包含两个或多个变分包含组成的耦合系统,为了确定该系统的可解性,本文构建了实赋范线性空间中的耦合最佳逼近问题。结合KKM引理,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进而建立了一类耦合变分包含系统解的存在性定理,并把结果应用到耦合重合点问... 耦合变分包含两个或多个变分包含组成的耦合系统,为了确定该系统的可解性,本文构建了实赋范线性空间中的耦合最佳逼近问题。结合KKM引理,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进而建立了一类耦合变分包含系统解的存在性定理,并把结果应用到耦合重合点问题和耦合不动点问题的判断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包含 KKM引理 几乎拟凸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