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促进环境科学学科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宝燕 万雨龙 +2 位作者 张娜 尹华 宋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0,193,共4页
分析了目前环境类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实验室运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以及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等3方面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期实验室高质量、高效率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 分析了目前环境类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实验室运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以及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等3方面完善实验室建设,以期实验室高质量、高效率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提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实验室 标准体系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融合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宝燕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卢显妍 杨峰 张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10,共3页
利用酵母融合菌RJ与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菌对废水中的镍具有很强的富集性能,投加10g/L菌体,处理20mg/L含镍废水,去除率可达70.10%;同时投加6g/L活性污泥,去除率上升到80.73%,出水固液分离效果得到改善;且融合菌... 利用酵母融合菌RJ与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菌对废水中的镍具有很强的富集性能,投加10g/L菌体,处理20mg/L含镍废水,去除率可达70.10%;同时投加6g/L活性污泥,去除率上升到80.73%,出水固液分离效果得到改善;且融合菌的pH值适用范围较广,当pH=3~9时,去除率均在75%以上;溶解氧是影响曝气生物吸附的重要因素,在缺氧或富氧环境下,生物吸附会受到抑制,DO为2.5~4.5mg/L时吸附效果较好;融合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不同浓度Ni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为0.9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酵母融合菌 活性污泥 曝气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影响白腐菌降解十溴联苯醚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宝燕 尹华 +3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龙焰 彭素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9,共5页
研究了金属离子(Fe2+、Mn2+、Cu2+、Zn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十溴联苯醚(BDE209)的影响。通过4因素(Fe2+、Mn2+、Cu2+、Zn2+)、5水平(0、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0.2mmol/L)正交试验优化... 研究了金属离子(Fe2+、Mn2+、Cu2+、Zn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十溴联苯醚(BDE209)的影响。通过4因素(Fe2+、Mn2+、Cu2+、Zn2+)、5水平(0、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0.2mmol/L)正交试验优化了4种金属离子的配比。结果表明,在含1 mg/L BDE209的降解体系中,当Cu2+、Fe2+、Zn2+、Mn2+浓度依次为0.05 mmol/L、0.2 mmol/L、0.01 mmol/L、0.1 mmol/L时,生物量为1.74 g,降解率达到最大(86.76%)。对比金属离子影响BDE209降解率和生物量的效应曲线,降解率和生物量相关,但不完全呈正比。金属离子改变了反应体系pH值,提高了胞外酶活力,并在细胞内富集,从而影响白腐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和BDE209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白腐菌 十溴联苯醚 金属离子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微生物对土壤中镉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跃鹏 尹华 +5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白洁琼 何宝燕 谢丹平 张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0-1858,共9页
采用土壤盆栽模拟实验,研究接种氧化节杆菌、耳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紫花苜蓿吸收土壤中Cd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在土壤中Cd浓度分别为5、20、50mg.kg-1时均能增强紫花苜蓿对Cd的富集吸收,在3种加菌处理中紫花苜蓿地... 采用土壤盆栽模拟实验,研究接种氧化节杆菌、耳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紫花苜蓿吸收土壤中Cd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在土壤中Cd浓度分别为5、20、50mg.kg-1时均能增强紫花苜蓿对Cd的富集吸收,在3种加菌处理中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Cd积累量与单种植苜蓿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1.38%~20.67%、5.58%~16.54%、20.68%~23.51%;地下部分分别提高了19.50%~32.30%、8.62%~19.38%、22.77%~39.23%。各处理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d形态分布均为残渣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紫花苜蓿可促进土壤中Cd向交换态转化,与未种植物处理相比,其根际土壤中交换态Cd提高了3.40%~6.51%;非根际提高了3.16%~5.48%。3种微生物加入显著增强了植物对土壤中Cd向交换态转化作用,根际土壤中交换态Cd与未种植物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11.23%~21.49%、6.37%~13.27%、10.78%~27.76%;非根际提高了7.71%~16.30%、4.64%~13.84%、9.62%~20.75%。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加入对Cd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性、多样性指数等均有显著性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和能力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可合理地将各处理按对土壤中Cd有效态转化作用情况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微生物 土壤污染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Cd累积苋菜品种金属累积特性与关键转运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艳芳 李取生 +4 位作者 何宝燕 梅秀芹 雷永康 徐智敏 周丽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采用受污染菜园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对Cd累积特性不同的苋菜品种(Amaranth mangostanus L.)对金属的吸收差异。白骨小圆叶油苋菜及正泰小圆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分别为(0.116±0.007)mg·kg-1和(0.146±0.002)mg·kg-1... 采用受污染菜园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对Cd累积特性不同的苋菜品种(Amaranth mangostanus L.)对金属的吸收差异。白骨小圆叶油苋菜及正泰小圆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分别为(0.116±0.007)mg·kg-1和(0.146±0.002)mg·kg-1,台湾白苋菜及红柳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分别为(0.210±0.005)mg·kg-1和(0.349±0.026)mg·kg-1,相比而言前两者属Cd低累积品种,后两者属Cd高累积品种。由于红柳叶苋菜与白骨小圆叶油苋菜Cd含量差异最大,可通过测定两者根系IRT1及HMA4基因表达量,以研究高/低Cd累积特性苋菜品种对金属吸收的差异及其与相关转运蛋白的关系。结果显示,苋菜根系共质体Cd与Fe、Pb的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红柳叶苋菜根系原生质体Fe、Cd及Pb含量显著高于白骨小圆叶油苋菜,同时其根系IRT1表达量高于白骨小圆叶油苋菜,表明苋菜根系IRT1基因的较高表达有助于根系从土壤吸收Fe外,可能有助于Cd与Pb的累积。苋菜地上部分Cd与Zn、Fe的吸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b、Mn、Ca的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红柳叶苋菜地上部分Ca、Fe、Mn、Cd、Pb的含量显著高于白骨小圆叶油苋菜,同时其根系HMA4基因表达量高于白骨小圆叶油苋菜,表明苋菜HMA4基因的较高表达可能有利于苋菜将根系吸收的Cd等金属转运至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镉累积 IRT1 HMA4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苋菜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及转运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丽珍 罗璇 +4 位作者 何宝燕 李取生 徐智敏 陈艳芳 余丹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中国大面积的农田土壤面临盐渍化和重金属的双重污染。探索盐分胁迫下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将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从镉的亚细胞分布和离子选择性角度探讨盐分胁迫对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镉转... 中国大面积的农田土壤面临盐渍化和重金属的双重污染。探索盐分胁迫下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将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从镉的亚细胞分布和离子选择性角度探讨盐分胁迫对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镉转运过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苋菜的方式,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2.5、5.0、7.5和10.0 g·L^-1)Na Cl和3.0μg·L^-1Cd处理,测定台湾白苋菜(耐盐型)和尖叶青苋菜(敏感型)根、茎、叶中Cd和Ca的亚细胞质量分数变化。Cd的亚细胞组分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细胞壁(FI)〉细胞器(FII)〉〉细胞液(FIII)。Na Cl胁迫下,苋菜根、茎、叶中细胞壁(FI)和细胞器(FII)Cd质量分数总体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16%-71%,胞液(FIII)Cd质量分数基本不变,这主要和Na的竞争吸附和吸收有关。同时耐盐型台湾白苋菜根细胞器,茎、叶细胞壁和细胞器Ca质量分数总体下降,下降范围为20%-70%。敏感型尖叶青苋菜根、茎细胞壁和细胞器组分Ca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叶细胞壁Ca质量分数下降幅度高达80%,说明细胞壁和质膜的生理结构和组成可能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苋菜的运输选择性比例TSK.Na(根-茎)、TSCa.Na(根-茎)和TSMg.Na(根-茎)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50%以上,TSK.Na(茎-叶)、TSCa.Na(茎-叶)和TSMg.Na(茎-叶)相较对照急剧上升,上升幅度均在44%以上,表明苋菜根部K、Ca、Mg向茎转移的选择性减弱;而茎向叶转移的选择性增强。苋菜细胞组成和离子选择性的变化使根、茎中细胞壁和细胞器对Cd的截留能力变差,Cd向地上部转移的比例增大,Cd在苋菜的转运系数TF(根-茎)、TF(茎-叶)较对照处理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台湾白苋菜的TF(根-茎)大于尖叶青苋菜,而TF(茎-叶)小于尖叶青苋菜,表明敏感型苋菜茎细胞对Cd截留能力较强,而耐盐型苋菜根细胞对Cd的截留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苋菜 亚细胞分布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J12对芘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娜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何宝燕 叶锦韶 秦华明 龙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共4页
从前期实验中得到1株对芘具有降解能力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将其命名为J12。采用摇床振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降解体系芘初始浓度、初始pH、投菌量)对J12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芘初始浓度20mg/L、投菌量2g/L... 从前期实验中得到1株对芘具有降解能力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将其命名为J12。采用摇床振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降解体系芘初始浓度、初始pH、投菌量)对J12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芘初始浓度20mg/L、投菌量2g/L、pH为7.0左右。在最佳降解条件下,研究了金属离子Fe3+、Mn2+、Mg2+对J12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Fe3+、Mn2+的投加对J12降解芘具有促进作用,而Mg2+则表现为轻微的抑制作用。向反应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结果表明鼠李糖脂的添加对J12降解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反应的后期促进作用较明显。对J12胞外酶和胞内酶粗酶液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J12降解芘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为胞内酶,J12对芘的降解酶主要分布在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鼠李糖脂 金属离子 粗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对十溴联苯醚的酶促降解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士昌 尹华 +5 位作者 何宝燕 彭辉 龙焰 叶锦韶 张娜 彭素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5-619,共5页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pH、BDE-209浓度对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外酶降解BDE-209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4—5、BDE-209浓度1 mg.L-1.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前后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实,BDE-209降解过程与Br—C、CH2—O—CH2等基团有关.降解后体系GC-MS谱图显示,BDE-209降解过程中存在脱Br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209 胞外酶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处理苯并[a]芘-铜复合污染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烁娜 尹华 +3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张娜 何宝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2-1598,共7页
利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BaP-Cu进行降解/吸附实验,考察菌体处理污染物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maltophilia细胞表面具有较高的疏水性。从4h到72h,不同污染体系中S.maltophilia的CSH均维持... 利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BaP-Cu进行降解/吸附实验,考察菌体处理污染物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maltophilia细胞表面具有较高的疏水性。从4h到72h,不同污染体系中S.maltophilia的CSH均维持在83.3%~95.6%,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SH开始逐渐降低。污染物可以使S.maltophilia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增加。TEM检测结果证实处理污染物之后,菌体质膜通透性改变,破裂并出现了'孔洞',导致细胞质外流,但是细胞壁依然维持细胞形状而没有完全裂解。处理了复合污染物的菌体,到第5d细胞严重变形,周质空间变大,细胞质外泄严重,而且原核分解并逐渐消失,细胞活性降低,并逐渐丧失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复合污染 细胞疏水性 质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融合菌对铬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峰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何宝燕 张娜 秦华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酵母融合菌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细胞内含物富集水体中的铬,比较了各组分对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差异,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细胞壁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都明显高于完整细胞;完整细胞及细胞壁对铬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 酵母融合菌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细胞内含物富集水体中的铬,比较了各组分对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差异,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细胞壁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都明显高于完整细胞;完整细胞及细胞壁对铬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且细胞壁对Cr6+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都大于完整细胞,说明细胞壁是该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同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各组分对铬的吸附行为: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以及AFM图显示细胞壁可以为活性基团吸附、络合或螯合金属离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X-射线衍射和FTIR分析检测表明吸附剂对铬的吸附并未破坏其本身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融合菌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节杆菌与苯并[a]芘-镉交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军 尹华 +5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秦华明 龙焰 何宝燕 张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753,共7页
利用HPLC、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对水体中苯并[a]芘(BaP)-镉(Cd)复合污染物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aP、Cd及BaP-Cd复合污染均对菌株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为:BaP-Cd>Cd>BaP;使用该菌投... 利用HPLC、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对水体中苯并[a]芘(BaP)-镉(Cd)复合污染物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aP、Cd及BaP-Cd复合污染均对菌株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为:BaP-Cd>Cd>BaP;使用该菌投加到BaP、Cd浓度均为1mg·L-1的BaP-Cd复合污染无机盐溶液中,30℃、130r·min-1,培养5d后,体系BaP、Cd的残留量分别为0.39、0.65mg·L-1;添加一定浓度的H2O2并保持体系呈偏碱性更适于该复合污染的处理。红外扫描分析显示,在微生物作用下,BaP的结构发生改变,菌株降解BaP和吸附Cd的过程主要与羟基、CC键、酰胺基团和C—H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氧化节杆菌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对镉吸收累积的品种差异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小琪 李取生 +2 位作者 何宝燕 梅秀芹 李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9个番茄品种在盆栽条件下对不同质量分数Cd污染的差异吸收和累积情况.结果表明:(1)29个番茄品种可食部位Cd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品种差异(P<0.01),1.2和2.0 mg·kg-1 Cd处理下,番茄果实的Cd质量分数... 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9个番茄品种在盆栽条件下对不同质量分数Cd污染的差异吸收和累积情况.结果表明:(1)29个番茄品种可食部位Cd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品种差异(P<0.01),1.2和2.0 mg·kg-1 Cd处理下,番茄果实的Cd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37~0.134和0.079~0.170 mg·kg-1,其中2.0 mg·kg-1 Cd条件下番茄果实Cd质量分数全部超标.(2)不同质量分数Cd处理对29种番茄品种果实、地上部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3)根据可食部位Cd质量分数、Cd转运系数、番茄植株生物量指标评价表明台湾黄圣女、黄金一点红、台湾珍珠、新402、元明黄娇子、台湾红圣女等6个品种可作为番茄的Cd-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品种差异 安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菌-活性污泥联合曝气吸附处理重金属铬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峰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卢显妍 何宝燕 张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0,90,共3页
研究了融合菌RHJ-004与活性污泥联合曝气处理含铬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融合菌RHJ-004与活性污泥联合曝气对铬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投加10g/L菌体、6g/L污泥,处理50mg/L的铬液,还原率可达83.26%,去除率达72.04%。该吸附剂对处理... 研究了融合菌RHJ-004与活性污泥联合曝气处理含铬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融合菌RHJ-004与活性污泥联合曝气对铬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投加10g/L菌体、6g/L污泥,处理50mg/L的铬液,还原率可达83.26%,去除率达72.04%。该吸附剂对处理酸性含铬废水具有很大的潜力,在pH=1 ̄5时,还原率均>80%,去除率均>70%;溶解氧是影响该吸附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当DO=2 ̄4mg/L时,生物吸附效果较好,还原率达到75%以上,去除率也超过65%;融合菌RHJ-004与活性污泥对六价铬的联合吸附可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但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菌 活性污泥 曝气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菲对其细胞表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军 尹华 +5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秦华明 龙焰 张娜 何宝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7,共6页
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菲降解菌B4一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对其菲耐受能力及降解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菌在有氧环境中能够耐受2000mg/L的菲,并对菲具有显著降解作用.当无机盐培养液中菲初始... 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菲降解菌B4一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对其菲耐受能力及降解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菌在有氧环境中能够耐受2000mg/L的菲,并对菲具有显著降解作用.当无机盐培养液中菲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134投菌量为20g/L(湿重,含水率:94.55%),菌龄为48h,pH为7.0~8.0时,5d内菲降解率为60%左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菲降解前后菌体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菲对该菌株存在一定毒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形态明显发生改变,其表面超微结构也趋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节杆菌 降解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蒽降解菌的协同降解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强婧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秦华明 张娜 何宝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对蒽生物降解中铜绿假单胞菌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蒽降解菌A10之前1d及与接种A10同时投加60mg.l-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蒽降解,相比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样品,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50%... 对蒽生物降解中铜绿假单胞菌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蒽降解菌A10之前1d及与接种A10同时投加60mg.l-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蒽降解,相比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样品,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50%和18.03%.过高浓度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蒽的降解.对蒽降解过程的分析表明,提前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明显促进蒽的降解且一直保持较好的降解效果.蒽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被微生物利用,具有生物可利用性,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曲霉对水中微量Cd^(2+)的吸附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峰 尹华 +5 位作者 秦华明 叶锦韶 彭辉 何宝燕 张娜 彭素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70,共7页
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微量Cd2+进行了吸附研究.实验考察了预处理方法、菌体用量、pH、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特性,并对酱油曲霉菌体吸附Cd2+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 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微量Cd2+进行了吸附研究.实验考察了预处理方法、菌体用量、pH、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特性,并对酱油曲霉菌体吸附Cd2+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预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在菌体用量为0.08 g时,对Cd2+的吸附量达到最大,为0.095 mg.g-1.pH值在3.4—8之间,酱油曲霉菌体对Cd2+的吸附效果比较稳定,其最大吸附率出现在pH 3.4.温度在15℃—30℃之间时,菌体对Cd2+的吸附率差异很小,吸附率在88.3%—94.4%之间.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表征酱油曲霉吸附微量Cd2+的过程,R2在0.99以上,其吸附平衡时间大约2.5 h,线性模型更适于描述该吸附平衡过程.SEM、FTIR分析得出,Cd2+可能是与酱油曲霉菌体表面的羟基、酰胺基、羧基、磷酸基和胺基等基团相络合而被吸附,也可能是形成颗粒沉淀而附着在菌丝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酱油曲霉 微量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等6种植物对十溴联苯醚污染土壤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京 尹华 +4 位作者 彭辉 叶锦韶 叶芊 李丽华 何宝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45-1751,共7页
考察了狼尾草、龙葵、空心菜、苣菜、芥菜和鱼腥草6种植物对土壤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BDE-209污染条件下,供试植物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植物受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在植物抗逆境机制作用下... 考察了狼尾草、龙葵、空心菜、苣菜、芥菜和鱼腥草6种植物对土壤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BDE-209污染条件下,供试植物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植物受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在植物抗逆境机制作用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在供试植物生物量方面,BDE-209对龙葵、空心菜和狼尾草地上部有促进作用,而对苣菜、芥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种修复植物体内均检测出BDE-209,且地上部与根部BDE-209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狼尾草根部干重含量高达16.93mg·kg-1;修复60d后,土壤中BDE-209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高去除率可达40.44%,且根际土与非根际土BDE-209去除率有显著差异。修复效果依优劣次序为狼尾草>龙葵、空心菜>鱼腥草>芥菜>苣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植物修复 生理响应 植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溴联苯醚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丽华 尹华 +5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何宝燕 龙焰 秦华明 张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4,共6页
为评价十溴联苯醚(BDE-209)对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探明植物抵抗BDE-209胁迫的反应机制,文章选用紫花苜蓿作为受试植物,考察了不同浓度BDE-209污染土壤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POD、CAT、SOD)及... 为评价十溴联苯醚(BDE-209)对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探明植物抵抗BDE-209胁迫的反应机制,文章选用紫花苜蓿作为受试植物,考察了不同浓度BDE-209污染土壤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POD、CAT、SOD)及可溶性蛋白质(SP)对污染物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植株的根、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BDE-209胁迫处理与各项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根长>鲜重>芽长>发芽率。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不断上升,符合线性关系,POD、CAT、SOD的活性最大可高达对照的3倍、1.77倍和2.81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到对照的1.89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污染物浓度的提高,植物根部发根增多,叶片上气孔密度增大,气孔开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紫花苜蓿 抗氧化酶 可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鑫鑫 尹华 +4 位作者 张娜 叶锦韶 彭辉 秦华明 何宝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6,共3页
利用酱油曲霉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城市污水厂的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实验。研究表明,在浓缩污泥中投加适量MBF后,污泥比阻降低至回流污泥的污泥比阻数量级。在MBF投加体积分数为7%的条件下,采用2 9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污泥脱水... 利用酱油曲霉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城市污水厂的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实验。研究表明,在浓缩污泥中投加适量MBF后,污泥比阻降低至回流污泥的污泥比阻数量级。在MBF投加体积分数为7%的条件下,采用2 9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污泥脱水率达到75.3%。投加适量MBF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滤液体积要多于PAM与PAC,表明MBF具有比PAM、PAC更好的调理污泥的性能。FeCl3可强化MBF对污泥的絮凝脱水作用,在每升污泥中投加FeCl3 0.03 g的条件下,浓缩污泥脱水率达到80.5%以上,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79%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浓缩污泥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菌N-5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一枝 叶锦韶 +5 位作者 尹华 彭辉 陈烁娜 秦华明 何宝燕 张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6,297,共5页
通过耐受性实验,得到三苯基锡(TPT)高耐受性细菌N-5、N-6和酵母菌Ja、Jc.经初步测试,发现克雷伯氏菌N-5菌株的降解性能较为理想.性能研究表明,当菌龄为36 h且水样中菌质量浓度、TPT质量浓度、外加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4 g/L、5、5 ... 通过耐受性实验,得到三苯基锡(TPT)高耐受性细菌N-5、N-6和酵母菌Ja、Jc.经初步测试,发现克雷伯氏菌N-5菌株的降解性能较为理想.性能研究表明,当菌龄为36 h且水样中菌质量浓度、TPT质量浓度、外加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4 g/L、5、5 mg/L时,该菌对TPT的降解效果最好,5 d降解率达到50%左右.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菌在有TPT存在的环境中,细胞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程度随着TPT质量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刺激强度较大时细胞变皱.且该菌体有集中起来抵御不良生长环境的自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生物降解 克雷伯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