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活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宏让 章立标 +3 位作者 张太鹏 钱贞成 潘晓滨 章东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4期97-102,共6页
采用 NCEP1 995~ 1 997年逐日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了 70 0 h Pa逐日 2 4 h变温分布和演变特征 ,讨论了影响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源地、路径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冷空气活动与大气环流背景... 采用 NCEP1 995~ 1 997年逐日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了 70 0 h Pa逐日 2 4 h变温分布和演变特征 ,讨论了影响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源地、路径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冷空气活动与大气环流背景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南印度洋 冷空气活动天气学模型 变温分布 路径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试验
2
作者 何宏让 章立标 +3 位作者 桂祈军 潘晓滨 魏新 魏绍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4期5-10,共6页
将 RAMS中尺度模式从 VAX/VMX平台移植到 Win95/NT平台 ,并结合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点 ,自行研制了与该模式相配套的前后处理技术 ,从而在 586高档微机上建立了强对流天气中β尺度数值模拟系统。并利用本系统就均匀初始场、加密观测资料... 将 RAMS中尺度模式从 VAX/VMX平台移植到 Win95/NT平台 ,并结合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点 ,自行研制了与该模式相配套的前后处理技术 ,从而在 586高档微机上建立了强对流天气中β尺度数值模拟系统。并利用本系统就均匀初始场、加密观测资料和常规报文资料作为非均匀初始场分别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移植是成功的 ,系统能够模拟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及其宏、微观结构 ;强对流系统出现时往往对应上升和下沉气流都比较强、变化剧烈 ;系统提供的最大垂直速度、总动能和各种水物质极值随时间的演变都是很好的对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灾害性天气 中β尺度 RAMS模式 数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μm激光大气透过特性的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伟超 齐琳琳 +2 位作者 何宏让 吴洪星 杨元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利用Modtran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大气环境对1.06μm激光透过特性的影响,包括大气分子,气溶胶,雾,降雨,水平能见度以及不同的探测路径对1.06μm激光透过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06μm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大气分子吸收效果非常小,基本可忽... 利用Modtran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大气环境对1.06μm激光透过特性的影响,包括大气分子,气溶胶,雾,降雨,水平能见度以及不同的探测路径对1.06μm激光透过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06μm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大气分子吸收效果非常小,基本可忽略不计;气溶胶对其的影响则较大,且透过率随着能见度的降低而减小;雾和降雨对激光的衰减作用非常明显,在大雾或者中雨大雨的条件下,激光的透过率非常小,基本很难通过。这些结论对于1.06μm激光制导武器的论证、研制、仿真和作战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1.06ΜM激光 MODTRAN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江淮大暴雨嵌套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艳红 潘晓滨 +1 位作者 何宏让 魏绍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4期87-91,共5页
利用 MM5非静力平衡模式 ,设计了未嵌套、两重和三重嵌套模式方案 ,对 1 999年 6月 2 3日一次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实际资料的降水个例试验 ,重点讨论了嵌套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嵌套后 ,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 ,模拟的降水... 利用 MM5非静力平衡模式 ,设计了未嵌套、两重和三重嵌套模式方案 ,对 1 999年 6月 2 3日一次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实际资料的降水个例试验 ,重点讨论了嵌套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嵌套后 ,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 ,模拟的降水量越来越大 ;三重嵌套的中间层细网格已经可以把雨区范围、降水中心位置、降水强度比较接近实况地模拟出来 ,最内层细网格中模拟出若干个 β中等尺度降水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中尺度模式 暴雨预报 多重嵌套 数值模拟 江淮地区 MM5非静力平衡模式 降水中心 降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谢菲 何宏让 张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210-215,220,共7页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标准偏差、模拟值的标准偏差等对各参数化方案下的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南京站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大雾天气过程的模拟结果是敏感的,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面温湿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LAB方案模拟结果可信度最高,偏差范围最小,且各变量的偏差均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结论]此次大雾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地面温度等变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可将其作为判别指标,为后期提高雾过程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雾 数值模拟 效果评估 陆面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