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CT研究肺癌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明芳 郭雷鸣 +5 位作者 赵娅琴 沈亚丽 何垠波 钟仁明 柏森 许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48-852,共5页
目的:肺癌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的影响,其摆位误差较其它肿瘤大。本研究旨在采用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探讨肺癌放射治疗中分次间和分次内摆位误差及其规律。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治... 目的:肺癌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的影响,其摆位误差较其它肿瘤大。本研究旨在采用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探讨肺癌放射治疗中分次间和分次内摆位误差及其规律。方法: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治疗肺癌23例,患者每次照射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结束时获取CBCT图像,根据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得靶中心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对调整前三种固定装置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获取的CBCT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器官、肿瘤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23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800次,照射前CBCT扫描342次,调整后CBCT扫描276次,治疗后CBCT扫描182次。首次摆位在X、Y、Z三维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6mm±3.0mm、-0.4mm±5.5mm和0.7mm±3.2mm,调整误差后及治疗后CBCT结果显示误差明显缩小。调整前PTV外扩值范围为7~13mm,调整后缩小为2~3mm。结论:利用CBCT可以准确调整靶中心使其和计划设计等中心保持一致。由于肺癌存在较大的分次间摆位误差,摆位中这种测量和调整是必须的,可以明显减小摆位带来的误差,降低边界外扩值,极大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仅靠固定装置,减少摆位误差的作用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分次间误差 分次内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