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水−气掩蔽效应及脱附后煤体的常温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虎 徐天硕 +4 位作者 陆伟 赵兴国 何启林 李金亮 卓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98-2314,共17页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煤中同样可能存在惰性介质下被迫封存的原生活性位点。为进行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探寻,运用真空干燥技术,使原煤中能够在高负压的低温环境下完成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脱除。同时借助循环氧化在线监测技术,设计实施不同因素(煤种、脱附温度、氧化温度、粒径)条件下脱附后煤样的常温氧化实验,并结合相应的低温氮吸附、XPS、ESR实验分析反应机理。循环条件下的常温氧化实验表明,真空脱附后的煤体在常温氧化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CO和CO_(2)等气体氧化产物,且气体在通入氧气后很快出现并不断积累,证明煤在常温下即可发生氧化反应。原生煤体脱附后的常温氧化实验说明原始煤体中存在大量受水−气掩蔽影响的活性位点,而负压脱附水分和气体后会导致活性位点的大量暴露并形成有利于氧气输运和反应的通道,从而迅速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实验找到了导致原生煤体自发氧化的活性结构,实验将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观点从受热分解的特殊状态扩展到一般状态。由气体产物生成规律对比可知,不易被孔隙吸附的CO会在原生活性位点与氧气接触瞬间迅速产生,据此得到CO相较于CO_(2)而言更适合作为活性位点浓度的直观气体评价指标。煤体原生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有助于煤炭自燃机理的揭示,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自燃及低阶煤井下CO超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常温氧化 水−气掩蔽 负压脱附 原生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地梁煤矿首采综放面收作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高升 阚磊 +2 位作者 李金虎 卢浩 何启林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21-223,共3页
麻地梁煤矿507首采面是采用放顶方法开采埋藏浅特厚的长焰煤,漏风严重,丢煤多,尤其在工作面收作期间未进行放顶,采空区遗煤量更大。另外,工作面未采阶段推进速度慢,遗煤氧化时间长,极易引起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注氮降... 麻地梁煤矿507首采面是采用放顶方法开采埋藏浅特厚的长焰煤,漏风严重,丢煤多,尤其在工作面收作期间未进行放顶,采空区遗煤量更大。另外,工作面未采阶段推进速度慢,遗煤氧化时间长,极易引起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注氮降氧、高位钻孔注浆和注高固水材料覆盖隔氧、堵漏控风等的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了该工作面支架的安全撤出,为类似回采条件的工作面收作期间的防灭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特厚的长焰煤 漏风 煤自燃 收作期间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高升 何启林 李金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58-161,共4页
针对注氮对采空区“三带”范围的影响问题,在皖北某一工作面分别进行了有/无注氮操作下的采空区温度和氧气浓度检测。基于氧气浓度指标,发现注氮操作对采空区“三带”划分范围影响不大,但是在采空区中存在明显的氮气影响区域,并依据氧... 针对注氮对采空区“三带”范围的影响问题,在皖北某一工作面分别进行了有/无注氮操作下的采空区温度和氧气浓度检测。基于氧气浓度指标,发现注氮操作对采空区“三带”划分范围影响不大,但是在采空区中存在明显的氮气影响区域,并依据氧气浓度基本确定了该区域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调整注氮参数,将氮气影响区域的氧气浓度降至窒息带氧气浓度,从而获得最佳的注氮操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注氮 氧气浓度 “三带”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煤结构与吸氧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启林 王德明 +1 位作者 陆伟 周福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5-869,共5页
采用压汞法技术定量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与压力下煤样的孔径、孔容积与煤的表面积的值;用分形理论对煤在定压变温条件下结构参数进行分形特征描述,并对用孔径与孔容两种分形维度的值表示煤的孔隙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比较.当煤温<100℃时... 采用压汞法技术定量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与压力下煤样的孔径、孔容积与煤的表面积的值;用分形理论对煤在定压变温条件下结构参数进行分形特征描述,并对用孔径与孔容两种分形维度的值表示煤的孔隙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比较.当煤温<100℃时,煤的容积分形维数增大,吸氧量增加,孔隙容积对煤的吸氧量起主要作用;当煤温≥100℃时,煤的分形维数减小,煤的吸氧量也增加,这是由于煤的吸氧量主要是氧化反应速率决定的,孔隙结构特征对煤的吸氧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孔隙结构 吸氧量 压汞法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煤的低温氧化规律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启林 任克斌 王德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5-48,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分析技术 ,对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期的氧化煤样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煤的主要特征光谱峰 ,确定出煤中参与氧化的不同种类的特征官能团 ;通过特征官能团吸收光谱强度变化 ,得出煤在氧化进程中...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分析技术 ,对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期的氧化煤样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煤的主要特征光谱峰 ,确定出煤中参与氧化的不同种类的特征官能团 ;通过特征官能团吸收光谱强度变化 ,得出煤在氧化进程中官能团数量的变化规律 ,从而确定出煤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煤的低温氧化 煤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TA-FTIR技术对煤氧化过程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何启林 王德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利用TG-DTA-FTIR联用技术,测定煤升温氧化过程不同阶段起始温度、吸氧量、放热量、释放气体初温与成分以及燃点等参数,提出了用某个温度下煤的吸氧量或在整个氧化阶段总吸氧量来表示煤的自燃倾向性高低的不合理性;给出了用100~200℃温... 利用TG-DTA-FTIR联用技术,测定煤升温氧化过程不同阶段起始温度、吸氧量、放热量、释放气体初温与成分以及燃点等参数,提出了用某个温度下煤的吸氧量或在整个氧化阶段总吸氧量来表示煤的自燃倾向性高低的不合理性;给出了用100~200℃温度段的吸氧速率q′T指标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高低评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DTA-FTIR联用技术 氧化过程 煤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色谱吸氧法测定煤自燃倾向不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启林 王德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5-77,92,共4页
通过理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流态色谱吸氧法测定煤炭自燃倾向性高低未能反映煤的氧化过程与氧化反应的实质,流态色谱吸氧法的指标体系不科学性;同时指出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反映煤在低温氧化条件下煤的吸氧与氧化放热的化学性质,煤的自... 通过理论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流态色谱吸氧法测定煤炭自燃倾向性高低未能反映煤的氧化过程与氧化反应的实质,流态色谱吸氧法的指标体系不科学性;同时指出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反映煤在低温氧化条件下煤的吸氧与氧化放热的化学性质,煤的自燃倾向性主要由煤在某反应温度条件下具有反应活化能值的分子数及反应分子活化速率决定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高低的指标应采用氧化过程的放热量(或吸氧量)的积累指标或趋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色谱吸氧法 煤炭自燃倾向性 不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建井期入风井筒风温的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启林 任克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48,共2页
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 5对深井建井期入风井筒风温的观测 ,应用回归统计法对井筒风温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预测公式 。
关键词 建井期 热害 井筒 风温 地质条件 回归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庄矿高档普采放顶煤采空区"三带"宽度的确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启林 袁树杰 +1 位作者 吴继忠 丁长中 《煤矿开采》 2003年第2期74-74,83,共2页
 介绍了孔庄矿7177高档普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后,为了解采空区遗煤氧化规律,在采空区埋设束管测量氧浓度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模拟解算采空区漏风风速。在此基础上确定采空区"三带"宽度,为选择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合理措施提...  介绍了孔庄矿7177高档普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后,为了解采空区遗煤氧化规律,在采空区埋设束管测量氧浓度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模拟解算采空区漏风风速。在此基础上确定采空区"三带"宽度,为选择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合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档普采放顶煤工作面 采空区 氧浓度 采空区 漏风风速 煤炭自燃 散热带 氧化带 窒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氧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启林 郑旺来 《煤矿开采》 2006年第2期4-5,31,共3页
介绍了徐庄煤矿7235综放面开采中,采用埋管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在采空区预埋束管,测量在注氮与不注氮的情况下各测点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对采空区“三带”宽度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注氮工艺和提高注氮效... 介绍了徐庄煤矿7235综放面开采中,采用埋管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在采空区预埋束管,测量在注氮与不注氮的情况下各测点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对采空区“三带”宽度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注氮工艺和提高注氮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管注氮 注氮效果 “三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瓦斯弥散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何启林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对瓦斯在采空区流动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其解算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采空区 瓦斯弥散流场 瓦斯流动 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启林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4-105,110,共3页
介绍了“安全科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改革方法,分析了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因与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安全科学基础”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全科学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进风侧煤柱着火特点与灭火过程中防止瓦斯爆炸
13
作者 何启林 常胜秋 《煤矿开采》 2005年第2期67-68,共2页
以孔庄煤矿Ⅲ2 水采区 7337回风联络巷自然发火情况及处理经过为例, 介绍在瓦斯浓度较高采空区进风侧煤柱着火特点及灭火过程中采取的灭火措施与注意事项, 以防瓦斯爆炸。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灭火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中泡沫除尘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腾飞 何启林 +1 位作者 王广军 彭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2,共3页
为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分析了泡沫除尘机理和除尘剂的配方要求,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制了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并分析了其性能。在发泡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试验找出了发泡量、发泡风压以及供液量之间的最佳关系。试验表明,在供液量一定... 为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分析了泡沫除尘机理和除尘剂的配方要求,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制了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并分析了其性能。在发泡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试验找出了发泡量、发泡风压以及供液量之间的最佳关系。试验表明,在供液量一定下,发泡量随着发泡风压的加大而加大,最优风压为0.4~0.5 MPa;在发泡风压一定下,发泡量随着供液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发泡量将不在增加,此时再加大供液量,发泡器中的残液将增多。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除尘效果好,对全尘的除尘率在90%以上,可以有效降低巷道中的粉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泡沫除尘技术 泡沫发生器 泡沫剂 发泡量 除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行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邢真强 何启林 彭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11,共4页
为了加强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正行煤矿1504综放工作面为例,采取计算机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得出该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分布情况,为该... 为了加强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正行煤矿1504综放工作面为例,采取计算机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得出该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分布情况,为该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操作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三带”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七轨道上山雾气形成机理与治理方案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吉南 冯学武 +1 位作者 何启林 曹大成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b06期116-118,共3页
运用工程热力学原理,对姚桥煤矿井下上山巷道大雾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计算出水沟流水对大雾的作用量,提出消除上山巷道大雾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 雾气 工程热力学 姚桥煤矿 上山巷道 形成机理 治理方案 湿空气 水沟流水 风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采区瓦斯涌出规律的研究
17
作者 何启林 丁长忠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结合实际,研究了矿井水采区瓦斯涌出规律,提出了水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合理计算公式及瓦斯超限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水采区 瓦斯涌出规律 矿井瓦斯 瓦斯涌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通空调CFD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8
作者 裴锋 何启林 贾群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暖通空调CFD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指出了CFD技术在国内外HVAC中的研究现状及最新动态,同时对今后HVAC领域中CFD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暖通空调 CFD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 应用现状 环境分析 HVAC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令矿干式钻孔粉尘特性的测定与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发亮 何启林 王佰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4,共3页
为更好地研究瓦斯抽采钻孔时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和粉尘爆炸问题,对正令矿主要可采的C15煤层进行干式钻孔粉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干式打钻在不采取任何防尘的措施下,能产生高达355 mg/m3全粉尘质量浓度值和105 mg/m3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 为更好地研究瓦斯抽采钻孔时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和粉尘爆炸问题,对正令矿主要可采的C15煤层进行干式钻孔粉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干式打钻在不采取任何防尘的措施下,能产生高达355 mg/m3全粉尘质量浓度值和105 mg/m3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值的粉尘,粉尘质量浓度受风流和孔口位置影响较明显,并且产尘强度的大小与煤层的硬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钻孔 测定与模拟 全粉尘质量浓度 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采煤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同锁 何启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7,共3页
论文提出的基于集对分析的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将顶板稳定性看成一个确定—不确定系统,建立了集对分析的评价模型。将其运用在唐山矿8451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上,并与聚类分析的评价结果作比较,得出一致结... 论文提出的基于集对分析的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将顶板稳定性看成一个确定—不确定系统,建立了集对分析的评价模型。将其运用在唐山矿8451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上,并与聚类分析的评价结果作比较,得出一致结论。证明了集对分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一种在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上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工作面 稳定性 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