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海鱼的EPA和DHA含量分析及其在甘油酯分子中的位置分布差异解析
1
作者 程飞扬 叶晓慧 +5 位作者 齐巧慧 陈轩宇 戴静璇 陈晓军 陈必链 何勇锦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EPA/DHA的含量及其甘油骨架位置分布,会影响人体的吸收和积累。本研究选择当地8种经济海鱼,采用丙酮萃取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碳谱法分析提取...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EPA/DHA的含量及其甘油骨架位置分布,会影响人体的吸收和积累。本研究选择当地8种经济海鱼,采用丙酮萃取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碳谱法分析提取鱼肉组织总脂肪和分析主要的油脂类型、脂肪酸组成和EPA与DHA在中性脂甘油骨架的位置分布。实验结果表明,8种海鱼肉组织总脂肪的质量分数为2.32%~33.43%,其中大黄鱼、鳀鱼和秋刀鱼的总脂肪含量最高。对于油脂类型,8种海鱼油脂主要是中性脂,其质量分数超过87%。大黄鱼、鳀鱼和秋刀鱼中性脂主要是三酰甘油酯(TAGs),其质量分数为80%以上;其余5种海鱼中性脂存在不同程度的酶解现象,导致其含较高的游离脂肪酸。对于EPA和DHA含量,裸盖鱼和秋刀鱼总脂肪和中性脂的EPA含量最高,DHA含量最高的海鱼是裸盖鱼,大黄鱼总脂肪、中性脂和极性脂的DHA含量最低。此外,核磁共振碳谱法分析EPA/DHA的位置分布可知,大黄鱼、鳀鱼和秋刀鱼中性脂EPA主要分布甘油骨架的sn-1和3位置,DHA主要分布在sn-2位;其余5种海鱼中性脂存在部分酶解,影响EPA和DHA的位置分布。结果表明,富油的鳀鱼和秋刀鱼可能是提供EPA和DHA的较优海鱼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鱼 EPA DHA 油脂类型 位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乙酯和甘油的脂肪酶转酯催化制备富含n-3脂肪酸的单酰甘油酯
2
作者 陈轩宇 程飞扬 +3 位作者 陈晓军 陈加成 陈必链 何勇锦 《福建轻纺》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富含EPA/DHA的单酰甘油酯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新型脂类。为制备含EPA/DHA单酰甘油酯,文章选择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和Lipozyme TL IM,利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技术,评估2种脂肪酶对富含EPA/DHA的乙酯鱼油和... 富含EPA/DHA的单酰甘油酯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新型脂类。为制备含EPA/DHA单酰甘油酯,文章选择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和Lipozyme TL IM,利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技术,评估2种脂肪酶对富含EPA/DHA的乙酯鱼油和甘油转酯化制备EPA/DHA单酰甘油酯(EPA/DHA-MAG)的催化性能和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2种脂肪酶都表现出催化乙酯和甘油转酯化的潜力,Novozym 435催化所得的MAG含量达到了22.77%。在MAG的脂肪酸组成方面,Novozym 435倾向识别EPA和DHA乙酯转酯化成富含EPA和DHA的MAG(EPA 28.37%,DHA含量6.87%),而Lipozyme TL IM合成MAG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52.08%)。因此,Novozym 435可能是一种潜在转酯化催化乙酯型鱼油和甘油制备富含EPA/DHA单酰甘油酯的生物催化剂,可为高值化开发EPA/DHA新型脂类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转酯化反应 单酰甘油酯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单酰基甘油酯型藻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扬敏 田力 +2 位作者 王小斐 魏登枭 何勇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研究DHA单酰基甘油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机制。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DHA单酰基甘油酯组)、阳性对照组(DHA三酰基甘油酯组和DHA乙酯组)5组。给药15 d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 研究DHA单酰基甘油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机制。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DHA单酰基甘油酯组)、阳性对照组(DHA三酰基甘油酯组和DHA乙酯组)5组。给药15 d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 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分析小鼠粪便细菌多样性。DHA单酰基甘油酯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TG、TC和LDL浓度,而显著增加HDL浓度,改善酒精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而且DHA单酰基甘油酯对小鼠肝损伤改善效果优于DHA三酰基甘油酯和DHA乙酯。此外,DHA单酰基甘油酯能显著抑制酒精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LR 4、MyD88、NF-κB基因表达,对酒精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具有一定恢复作用。DHA单酰基甘油酯对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 4/NF-κB通路和改善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单酰基甘油酯 酒精性肝损伤 TLR 4/NF-κB通路 肠道细菌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勇锦 周有彩 +4 位作者 季潇炜 邱昌扬 王明兹 郭诤 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5-261,共7页
来自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产的脂肪酶A(CALA)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应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热稳定性、对映体选择性强、反式脂肪酸的选择性等特性。文中就该酶的分子结构、克隆表达、催化特性及其特性应用... 来自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产的脂肪酶A(CALA)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应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热稳定性、对映体选择性强、反式脂肪酸的选择性等特性。文中就该酶的分子结构、克隆表达、催化特性及其特性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能发现该酶的新用途和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A(CALA) 活性中心 克隆表达 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活性小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勇锦 吴美琼 +1 位作者 蔡聪育 谢君铨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小肽是蛋白质在动物机体消化道内降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功能。本文从小肽的营养功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活性小肽 营养特性 制备方法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志华 洪育翎 +2 位作者 陈娜 陈必链 何勇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0,81-84,128,共7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可食用的潜在油源。利用微藻油脂开发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替代动植物天然功能性油脂,不仅可提高天然功能性油脂的品质,解决供应问题,而且有望得到新...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可食用的潜在油源。利用微藻油脂开发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替代动植物天然功能性油脂,不仅可提高天然功能性油脂的品质,解决供应问题,而且有望得到新的功能性油脂制品。对酶法制备功能性油脂的方法、常见微藻的油脂含量及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综述,并对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单酰甘油酯、结构三酰甘油酯、功能性磷脂等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功能性油脂是高值化利用微藻油脂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微藻油脂 改性 功能性油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分离法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魏登枭 车丹丹 +2 位作者 陈必链 何勇锦 周志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了高值化综合开发裂殖壶藻,以未破壁的裂殖壶藻粉为原料,优化三相分离(TPP)法联产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TPP法联产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悬浮液中硫酸铵质量浓度5 g/15 mL,... 为了高值化综合开发裂殖壶藻,以未破壁的裂殖壶藻粉为原料,优化三相分离(TPP)法联产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TPP法联产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悬浮液中硫酸铵质量浓度5 g/15 mL,叔丁醇与悬浮液体积比3∶1,液料比120∶1。在上述优化的条件下,TPP法提取裂殖壶藻油脂的最佳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分别为90℃和3 h,提取蛋白质和多糖的最佳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分别为60℃和0.5 h。此外,评估不同策略下TPP法联产提取裂殖壶藻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性能发现,先在60℃下提取0.5 h再在90℃下提取3 h,总油脂、蛋白质和多糖提取率最高,分别达97.86%、57.11%和28.15%,油脂中DHA含量可达35.30%,DPA含量可达5.53%。综上,TPP法是一种高效联产提取裂殖壶藻中油脂、蛋白质和多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法 裂殖壶藻 油脂 蛋白质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义平 刘德阳 +3 位作者 池承灯 何勇锦 王海磊 姜晓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8-447,共10页
淀粉是食品体系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其在食品加工过程的水热稳定性与其糊性质及营养功能特性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淀粉的水热稳定性可明显延缓淀粉在机体内的消化速度与消化程度,对于机体血糖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淀粉的多... 淀粉是食品体系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其在食品加工过程的水热稳定性与其糊性质及营养功能特性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淀粉的水热稳定性可明显延缓淀粉在机体内的消化速度与消化程度,对于机体血糖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淀粉的多尺度结构与其功能性质的内在关联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淀粉水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系统探讨了影响淀粉水热稳定性的食品加工条件及淀粉关键结构特征,指出调控淀粉水热稳定性的食品加工方法与手段,并针对淀粉水热稳定性的调控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淀粉基功能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水热稳定性 多尺度结构特征 精细结构 糊化性质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高产株小球藻MBFJNU-17的异养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有彩 肖雪花 +2 位作者 梁志波 何勇锦 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08-114,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以尿素作为小球藻MBFJNU-17异养培养基的单一氮源。以尿素作为氮源时,分批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的最高生物量达到10.85 g/L,蛋白质含量为44.5%,同时培养过程中藻液的pH相对稳定,更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利用Plackett-Bur...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以尿素作为小球藻MBFJNU-17异养培养基的单一氮源。以尿素作为氮源时,分批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的最高生物量达到10.85 g/L,蛋白质含量为44.5%,同时培养过程中藻液的pH相对稳定,更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利用Plackett-Burman法选取了小球藻异养培养基中对微藻生长影响最显著3个因素。随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3个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41.53 g/L,尿素4.14 g/L,微量元素母液1.84 mL。优化后小球藻细胞干重从10.85 g/L提升至15.53 g/L,提高了43.1%,同时藻细胞蛋白质含量为52.3%。最后对小球藻蛋白与大豆蛋白在FAO/WHO/UNU模式下比较了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s index,EAAI),其中异养小球藻的EAAI为0.724,比大豆蛋白(0.657)更高。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小球藻MBFJNU-17培养基,获得了较高的藻生物量,且细胞蛋白质比大豆蛋白更具营养价值,可开发为动物饲料或人类食品蛋白质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小球藻 响应面分析 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晨 何勇锦 +1 位作者 Zheng Guo 陈必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7,154,共8页
以鳀鱼鱼油和辛酸(CA)为底物,研发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两步酶催化法(醇解反应和酯化反应)制备MLM结构三酰甘油酯。结果表明:在醇解反应过程中,Lipozyme TL IM催化鱼油制备2-单酰甘油酯的最佳含水量和乙醇与底物的摩尔比分别为5%~9%和32... 以鳀鱼鱼油和辛酸(CA)为底物,研发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两步酶催化法(醇解反应和酯化反应)制备MLM结构三酰甘油酯。结果表明:在醇解反应过程中,Lipozyme TL IM催化鱼油制备2-单酰甘油酯的最佳含水量和乙醇与底物的摩尔比分别为5%~9%和32∶1。在此条件下,2-单酰甘油酯质量分数最高可达35%左右。在酯化反应过程中,Lipozyme TL IM催化2-单酰甘油酯与辛酸制备MLM结构三酰甘油酯的最适条件为:在正己烷溶剂体系下,催化温度为40℃,2-单酰甘油酯与辛酸的摩尔比为1∶3,催化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MLM结构三酰甘油酯的最大转化率为91.84%,其中CA-LSFAs(长链饱和脂肪酸)-CA(22.27%)和CA-PUFAs-CA(44.67%)是MLM结构三酰甘油酯的主要类型。这些结果表明,Lipozyme TL IM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催化剂,催化鱼油制备MLM结构三酰甘油酯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脂肪酶Lipozyme TL IM 结构三酰甘油酯 辛酸 两步酶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雪花 占凌云 +2 位作者 戴静璇 何勇锦 陈必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以富油蛋白核小球藻为出发藻株,研究自养、异养和混养培养模式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以及异养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质量浓度、氮源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养和混养培养模式相比,采用异养发酵方式培养蛋... 以富油蛋白核小球藻为出发藻株,研究自养、异养和混养培养模式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以及异养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质量浓度、氮源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养和混养培养模式相比,采用异养发酵方式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可获得最大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得异养蛋白核小球藻油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36.07%)、油酸(34.26%)、亚油酸(20.17%)和亚麻酸(6.12%)。经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到最适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异养发酵培养基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60 g/L,最适的氮源为酵母粉,质量浓度为4 g/L,在此条件下经192 h发酵,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可达12.43 g/L,油脂产量为5.45 g/L。研究结果表明,异养发酵培养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油是一种潜在且可再生的新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异养发酵 生物量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与氯化钙介导法联产提取未破壁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和油脂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旭 魏登枭 +3 位作者 钟彩荣 兰英 何勇锦 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2-208,共7页
以未破壁螺旋藻藻粉为原料,研发一种由有机溶剂与盐介导的新提取方法,可同时提取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和油脂。为了获得最大联产提取性能,优化正己烷与CaCl_(2)介导法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适合联产提取未破壁螺旋藻藻蓝蛋白和油脂的工... 以未破壁螺旋藻藻粉为原料,研发一种由有机溶剂与盐介导的新提取方法,可同时提取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和油脂。为了获得最大联产提取性能,优化正己烷与CaCl_(2)介导法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适合联产提取未破壁螺旋藻藻蓝蛋白和油脂的工艺条件为:CaCl_(2)30 g/L,正己烷与悬浮液的体积比2∶1,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3 h。在优化的条件下,正己烷与CaCl_(2)介导法的藻蓝蛋白和油脂的最大提取率分别为71.06%和26.19%。正己烷与CaCl_(2)介导法不仅可联产提取螺旋藻藻蓝蛋白和油脂,还具有分离所提取的藻蓝蛋白和油脂的功能,为螺旋藻深加工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藻蓝蛋白 油脂 提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研究
13
作者 郭晓烨 邱昌扬 +3 位作者 何勇锦 陈涵 王明兹 陈必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为0.68 g/L和16.28%;低光照强度(1 940~2 060 lx)下,在不添加硝酸钾时,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最低,为0.39 g/L,油脂含量最高,为22.62%;随着硝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油脂含量逐渐下降;两步培养法可以促进微绿球藻的油脂合成,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30.50%和0.1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两步培养 油脂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