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接受美学视域下《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创作探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何加玮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5-49,共5页
-
文摘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所关注的重点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能动关系。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者,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在研究文学史时发现读者对于建构“历史事实”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思考,而从消费主体方面思考,即从作者与公众相联系的方面思考时,才能写出一部文学和艺术的历史”[1]。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其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和需要,而文学消费又制约文学生产的规模和动力。电影与文学一样,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生产与消费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
关键词
文学消费
文艺理论家
接受美学理论
宇宙探索
精神产物
接受美学视域
消费主体
电影与文学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我和我的父辈》: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何加玮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我和我的父辈》是2021年的国庆献礼片,它延续了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及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的集锦式叙事模式,由吴京导演的《乘风》、章子怡导演的《诗》、徐峥导演的《鸭先知》及沈腾导演的《少年行》四个部分组成,电影通过对新中国至关重要的四个历史期父辈所体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等伟大精神的凸显,通过对父辈与子辈命运正循环的情节设置,体现出深刻的文化隐喻。《我和我的祖国》及《我和我的家乡》无论是在票房上还是在口碑上都表现突出,这既使得《我和我的父辈》备受关注,也令其面临巨大的考验。
-
关键词
章子怡
情节设置
吴京
精神传承
徐峥
文化隐喻
我的祖国
秩序建构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