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黄柏酮酸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冰心 尚海 +3 位作者 李凌宇 李靖荣 邹忠梅 宛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9-1475,共7页
目的探讨异黄柏酮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异黄柏酮酸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及荧光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 目的探讨异黄柏酮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异黄柏酮酸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及荧光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 2(PGE 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核转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异黄柏酮酸能降低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的NO水平(P<0.05),其IC_(50)为(39.6±3.05)μmol/L;同时,异黄柏酮酸降低了炎性介质PGE 2、TNF-α、IL-6、IL-1β和MCP-1水平(P<0.05),且在0~200μmol/L浓度条件下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异黄柏酮酸可降低iNOS、COX-2蛋白表达,抑制IκBα蛋白降解和p65蛋白核转位,下调p38和ERK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论异黄柏酮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柏酮酸 炎症 脂多糖 RAW264.7 NF-κB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修复和常规方法在手外伤患者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顾仕林 何冰心 +4 位作者 王成 郑有卯 吴立志 易利奇 李博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79-180,共2页
目的 研究手外伤用穿支皮瓣修复与常规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患者72例,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实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 目的 研究手外伤用穿支皮瓣修复与常规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患者72例,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实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方法修复治疗.综合分析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92±0.7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3.28±0.94)分低(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选择穿支皮瓣修复疗法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施治,疗效确切,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穿支皮瓣修复 疗效 常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